一个投资公司与投资业务直接相关的职位可以粗略分为三等。第一等,项目经理;第二等,投资经理;第三等,合伙人层次。
如何判断一个项目经理的优劣?那要看他脑海中的项目样本库有多大,他实际接触过多少企业或者项目。一个项目经理脑海中形形色色的项目以及创业家企业家模型是项目经理的核心。举个例子,项目经理的经验模块部分就好比“一个行业的垂直门户”。首先,你必须吸纳进来有用的资讯,这其中有转载别人的,也有自己独家的;其次,你必须将这些资讯通过一定的逻辑架构整合起来,逻辑架构的优劣也因为项目经理个人的努力程度、思维方式以及探索深度不同而各异;最后,这是一口大锅,当你放进了成千上百的调料(项目)以后再结合对于自我的认知,咕咚咕咚的熬吧,熬着熬着就熬出来了,好比太上老君火炉里的孙悟空,也因此而练就了火眼晶晶。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应该是熬出来的。
以前老总讲了一个标准,一个项目经理成型至少需要三年,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过1000个以上的企业或者项目才算入门。
我个人并不倾向评判一个项目经理的标准是“有多少个A类企业”,而更应该是“接触过多少个企业”,当然对于投资公司来讲,任何一个人力资源都是要讲产出比的,但这一行却是急不得,钱再多也不能急。一个优秀的投资经理和高成长性的企业应该是两情相悦的,否则即便一个再怎么有潜力的企业到了一个自我能力不足的项目经理手上也会被低估,被伤害,被错过。
当然,肯定要先有数量才会有质量,就拿1000个项目说事。
在这1000个项目中,可能有100个左右的项目是项目方自己找上门的,记住,这是你最轻松的时刻!公司越有名,这个数字会越大,这也是投资公司喜欢明星化的原因之一,明星化还会带来其他意想不到的好处,比如话语权的光环效应等等。当然,弊端也有。按照目前人们对风险投资的理解,90%的情况下,这100个项目可能会有2——3个能进入投资经理的视野(注意不是合伙人,仅仅是投资经理)。
对于谨小慎微的投资人来讲,天下绝不可能掉馅饼,即便是真的馅饼,宁可错杀一万,错过就错过。一般公司会安排刚进公司的新手接触这些项目,一则他们有耐心处理好这些项目,二则也是锻炼新手的好机会。
OK,去掉100个,还有900个,你如何拿一根或者900根竹竿,把这900个馅饼从天上捅下来?如果你发现一个投资公司所投资的项目基本都是耳熟能详型的企业或项目,那么说明这个公司没有项目经理或者有项目经理没有竹竿。
整个投资行业或者每个投资公司都会有一些方法,比如和高科技园区的合作,其他机构的推荐等等,但这样的发现机会你能发现别人同样能发现,甚者香饽饽最后演变为机构与机构的火拼,相煎何太急啊。
最好的方式是内部分析师+项目经理型。分析师指出方向,项目经理在市场上混搭,一网打尽!
项目经理是熬出来的,看上去不是那么美,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别人喜欢你,你未必喜欢别人;你喜欢别人,别人未必喜欢你。不过所幸一点,话语权往往总是在不自主的倾向资本这一方,这算是对你煎熬的一点点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