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海角七号》一夜蹿红的,并不是擅长电贝司的酷派小生范逸臣,也不是风韵魅力的女主角田中千绘,而是一种台湾小米酒—马拉桑。
电影中,销售员马拉桑先生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遇见谁都会执著地念叨马拉桑小米酒的广告语:“千年传统,全新感受”。马拉桑小米酒自此一夜窜红,影响力更是漂洋过海,和《海角七号》一起敲开了庞大的中国大陆市场,眼下北京佳味多超市已经有马拉桑小米酒出售了。
名不见经传的小米酒马拉桑植入《海角七号》,一炮走红,瞬间晋身知名品牌行列。植入式广告的魅力再次令无数企业主、营销人不敢小觑。
植入是双刃剑
作为一种基于媒体特性的营销方式,植入式广告一直是企业幻想的物美价廉的有力武器。《大力水手》一句“我很强壮,我爱吃菠菜,我是大力水手波比”红遍全球,殊不知,这部卡通片其实就是由生产菠菜罐头的厂家赞助拍摄的—最早的植入式广告于此诞生。影片普遍培养了美国人吃菠菜的习惯,而后,罐头菠菜风潮蔓延美国20州。植入式广告由此异军突起,风靡全球。
世界上电影业最发达的美国,电影业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增值部分,植入式广告就是其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一个赢利项目,现在美国主要电视网的电视剧将有75%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 90% 产品在电视上出现是出于产品植入的需要。
2001年,福特汽车公司在好莱坞成立了专门的代理公司,为福特品牌植入寻找各种机会。但意味深长的是,也是在这一年,冯小刚的《大腕》极具预言色彩地讲述了一出关于植入式广告的闹剧。
细心的人们发现:看上去很美的植入式广告在风光中蕴含的是更大的风险。高明的植入能让品牌一炮走红,而粗糙的植入却能让品牌被一炮被轰,万劫不复。
冯小刚《非诚勿扰》两千多万的植入式广告不痛不痒、欲说还休地在影片中飘过,没能让多少产品泛起涟漪,相反,有组织、无纪律的空姐舒淇,倒真是让以服务为核心的大新华航空着实尴尬了一回。
而《天下无贼》一句“开好车的就是好人吗?”更是直接将宝马一炮轰成了“坏人的车”。《疯狂的石头》里小混混抖抖衣服“牌子!班尼路的”,让“班尼路”很是受伤,品牌形象受损……
精心策划,系统植入
近年来,为了尽量规避风险,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偏居一隅,广告主越来越多地集中在知名品牌,广告表现越来越多地以道具特写的形式出现,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便是一个集中的表现。一方面有品牌既有知名度做支撑,能保证广告效果,另一方面中性的道具植入保证了植入广告被观众解读时的安全,毕竟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其实,正如美国全球品牌内容营销协会分会主席辛迪·开来普斯所说:“我们正从一个营销沟通的打扰时代进入到一个植入的时代。”植入式广告是广告发展的高级形态,它拥有巨大的潜能,成功的关键在于严密、系统的植入策划。
首先,要有话题性,提高产品知名度。单纯的道具特写效果往往局限在既有消费人群,开拓能力不强。植入广告要制造话题,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兴趣,甚至是进行讨论。新闻是会自己走的,有话题性的植入广告才有传播力,才能提高产品知名度。
其次,要有正面性,扩大产品美誉度。品牌植入的形式可以分为形象的植入和精神的植入,“马拉桑”的成功正在于精神的植入,如今马拉桑先生已经成为全台湾“超级业务员”的精神楷模了。
最后,要有隐蔽性,保证广告契合度。植入式广告的原理与生物学“器官移植”是一样的,只有真正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保证双方的正常运转,否则就会产生排异反应,危及生命。只有润物细无声的广告信息才能成功潜入大脑,在人们准备购买时,影响其购买决策。
总的说来,植入式广告并不是“包红”的灵丹妙药,也不是难以掌控的营销魔刀,关键需要好的策划。一个好的电影,一个好的植入方式,台北小米酒马拉桑风靡大陆;而中国大陆也有很多很棒的品牌,也期待着有一天都能风靡。
作者系著名品牌战略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