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成功的公益活动 公益的商业成功



  一家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机构,却是政府投资的公益事业?是的,这并非天方夜谭。成立于1949年的弗劳恩霍夫学会,通过独特的融资、领导力等管理设计,实现了公益和商业的高度统一,从而建立起一套企业之外的企业公民架构。对于那些认为公益和商业不可兼得的企业来说,这真是一个有力的反证。

  这家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的研究机构,在科研领域之外少有人知。但他们的一些应用技术创新成果——例如MP3,早已声名远扬。MP3只是这个创新机构每年平均超过1万个项目中很普通的一个,在那些正在影响和改变人类生存的重大技术领域,例如多晶硅太阳能、氢燃料电池、城市水处理等,弗劳恩霍夫都代表着全球最高的水准。所有欧盟的重大合同研发项目几乎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包括政府和商业项目在内,其一年从合同研发中获得的收入超过10亿欧元。

  专注于技术商业化应用的弗劳恩霍夫,实际上是一家公益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但换一个角度看,它更像一家公司:他们有超过60%的收入来自政府拨款之外,通过将应用技术转移给政府和企业,他们从中收取费用以维持组织的运转;学会下属的研究所以合同数额来考察绩效,类似于一家零售公司对门店的考核;从事技术研究的科学家们要与企业谈判研发合同的价格,必要的时候,他们看起来像一个推销员。只不过,与那些只专注利润的公司相比,弗劳恩霍夫具备完整的企业公民特征:它是德国国家技术创新机器的一部分,为多重的“股东”(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收益;虽然面对供不应求的企业客户,却不赚取一分钱的利润;高校以自己的教授加入学会做“兼职”为荣;员工在这里为了乐趣和长期发展工作,而不是奖金……用企业公民的六个维度考察,它的表现几乎完美。

  弥补“市场失灵”

  作为一家技术创新机构,弗劳恩霍夫比那些创新型公司更了解创新的内涵:真正的创新是让人们生活变得更美好,而不是仅仅为了赚更多的钱。而这就是德国科学家约瑟夫·冯·弗劳恩霍夫创立这家机构的初衷。二战之后,德国在废墟上重建经济,作为分光镜发明者的弗劳恩霍夫同时也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意识到,将技术尽快应用到商业中,可以让人们摆脱经济困窘,看到生活美好的希望。他的想法与有着悠久科技和教育传统的政府不谋而合,弗劳恩霍夫学会创立4年之后,开始得到政府的资助。1973年,弗劳恩霍夫学会被纳入德国的国家科研和教育体系。

  弗劳恩霍夫学会有着很明确的市场定位,即填补那些应用技术“市场失灵”的领域。在传统的社会分工中,政府代表公益,企业代表商业,但中间总会有一些鸿沟。即便在重视科技的德国,也是如此:中小企业不愿为长期的科研项目投资,即便是那些有能力投资的大企业,研发也仅局限在一些行业中。他们更为关心的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政府有计划能力和强大的院校资源,但作为公益事业的院校,无法形成自发的推动力。这就是“市场失灵”的领域。显然,加快把技术应用于商业的步伐,将为社会的所有人带来好处,但前提是,必须设计出一套相应的组织结构,解决双向动力缺失的问题。

  站在商业的角度可以清楚地看出,动力缺失的重要原因是无法实现激励。如何让研究人员既不像在一个公司里那样仅仅为股东利益工作,使技术创新画地为牢,失去其更长期和广泛的意义;又不像在一个学院里那样仅仅为了学术立场,毫不关心技术造福人类的目的,无法实现自我积累和发展?

  弗劳恩霍夫试图以一种独特的融资设计,实现公益和商业之间的平衡。这种设计的核心是“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德国政府的资助(联邦和州政府各占90%和l0%),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公助科研委托项目,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企业合同研发项目。这种比例的成因是,德国政府和学会之间签订的协议中规定,政府资助是后面二者收入相加的二分之一。在“三三制”下,学会从政府和企业拿到的项目越多,收入越多,从政府得到的资助也就越多。

  这种融资模式与其作为一家创新机构的特点是相关联的。在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之前,必须进行导向型应用技术研究,这些工作本身是不赚钱的,但这是一个健康的应用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如果弗劳恩霍夫在商业项目上收入增加,同时也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资助,这些经费将有利于加强导向型应用技术的研究,从而使整个研发体系进入良性循环。其下属的按照应用领域而非行业划分的58家研究所,均有非常大的支配收入的独立权力。为了保证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的持久竞争力,他们必须加快技术转移的步伐,从而获取更多的公助经费,实现资源的自我积累。

  人才是科研的基础,作为一家无法像企业一样提供高薪的公益机构,弗劳恩霍夫在激励机制方面也有独特的设计。每个研究所的带头人通常是院校的知名科学家。在德国的公务员体制下,弗劳恩霍夫提供给他们的薪水是固定的,大学教授也不可能因为兼职获得双份收入(通常是研究所和大学分摊工资)。但在弗劳恩霍夫,他们可以获得在院校内很难获得的前沿研究项目,有完全的自主权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对于那些杰出的科学家来说,这里是一个冒险冲浪的乐园。同时,他们可以更快地看到自己的研究转化为成果。MP3的发明者勃兰登堡就是基于兴趣开始研究MP3。现在,他正开发一套名为IOSONO的影音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前所未有地还原真实音场。他相信这套系统会让好莱坞的那一套标准变得完全过时。

  院校通常对教授在弗劳恩霍夫的“兼职”持欢迎态度,这不仅仅是因为弗劳恩霍夫为他们提供办公室和分摊工资,更重要的是,这种实践有利于加强院校的学术竞争力。

  弗劳恩霍夫更多的雇员是在读的博士生。对于他们来说,进入弗劳恩霍夫不仅意味可以获得一份公务员的工资,也意味着当5年的学业结束后,他们将与那些在校园中度过的同学有着完全不同的职业和能力起点。在学会,学生们需要独立从事研究工作,并被要求视自己为一个企业家。据说,一些学生一年能获得40万马克的项目收入,其中5O%来自于企业合同科研项目。由于经历过研究和销售项目的双重锤炼,他们被称为“杰出的弗朗霍夫博士”,通常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弗劳恩霍夫学会甚至鼓励那些年轻人创立自己的公司,并提供15%的启动资金,待公司实现正常运转后再卖出股份收回资金。从2001年计划启动以来,这种被称为Spin 0ff Company的公司,已经有超过50家。

  这种激励制度的设计显然有别于一般企业。表面上看,这导致了人员流动性大,利润也不能最大化。但在弗劳恩霍夫的融资体系下,这却是积极行为。因为它的真正“股东”是德国政府和社会,这些做法的最终结果都是将科技转化为商业收益,为国家培育科技人才,因此,弗劳恩霍夫很好地完成了投资主体赋予的使命。事实上,这也是弗劳恩霍夫学会最早的信条之一:为社会提供杰出的科学家。

  管理企业公民实践

  秉承同样的原则,弗劳恩霍夫学会恪守“市场失灵”的底线,从不谋求成为市场中的竞争者。例如,他们仅仅转让技术,但从来不利用这些技术去制造产品。因为他们认为,一旦如此就无法保持公益与商业之间的平衡,让单纯的商业利益而不是社会需求主导创新的方向。短期内看,这种做法似乎让弗劳恩霍夫损失了自己的资源和能力,但如果把它作为一个企业公民仔细考察就会发现,通过这些看似“异类”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公民的股东、社会、客户和员工、利益相关方和环保维度上,弗劳恩霍夫均实现了公益与商业的统一。

  事实上,构成弗劳恩霍夫企业公民的管理模式,还有很多细节做法。这些细节渗透在领导力、融资、创新、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环保等众多管理内容中。例如,弗劳恩霍夫的决策是通过一种类似“骑士圆桌”的机制,这种模式尽可能地避免了个人对组织的影响,强调集体决策,从而在机制上保证了决策不走入极端;积极参与欧盟的环保科技项目,由于“市场失灵”,这本身也是弗劳恩霍夫在应用技术研究中的重点领域。在经营上,弗劳恩霍夫并不把自己看做一个实体,而是作为一个群族的发起人,学会现任主席汉斯-约克·布凌格教授将之描述为创新群组(Innovation Cluster)。

  这种深深植根于社会各个利益相关方的管理结构,使得弗劳恩霍夫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即便在经济下滑周期,仍能够保持动力。在德国经济几次大的变动中,包括1970年代能源危机,两德的合并,弗劳恩霍夫学会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得到了意外的发展,很多无法在公益和商业中找到平衡的研究机构,被并入了学会,纳入了这种被证明有效的体制。

  这种应用技术模式,与传统认为的商业导向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一切从商业出发,应用技术的创新并不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为目的,只代表了某个产业维度的利益。因此,尽管表面上技术转化价值的速度加快,但技术泡沫亦出现,呈现出“技术空心化”的趋势。越是经济过热的阶段和地区,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同时,弗劳恩霍夫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式显示,企业公民的实现并非只能依靠领导人的个人良知,相反,这是一个管理问题,无论在领导力、融资、激励还是创新等方面,企业公民实践都有目标可以参照,有道路可以因循。

 国内外成功的公益活动 公益的商业成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9293.html

更多阅读

读《一页纸的商业计划》 一页纸的商业计划

《一页纸的商业计划》中信出版社;【美】帕特里克 赖利 著;这本书介绍的是如何以最简洁的语言写商业计划书。计划书的目的就是说服某人采取某种行动,使得那位时间宝贵的读者能够从撰写者的角度看待这个项目。对于我来说,可能不会有机会

领袖中国商业盛典 新一代的商业领袖样式

    2011年CIMA的商业领袖营里面有很多活泼好学的大学生,他们在PK中取得了与全国与全球大学生对话的机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CIMA倡导青年学子需要积极与商业实践沟通,积极参与企业实习,与零点青年公益创业发展中心YES的黑苹果青

成功融资的商业计划书 如何设计成功的商业计划书?

一般来说,商业计划书的格式都是类似的,但是具体到每一份计划需要强调和突出的重点有所不同。       怎样设计一份商业计划依赖于预想的投资类型和计划所应该包含的内容。例如,一个为公司创建所作的商业计划就有别于一个为了占领

李彦宏:百度的商业秘诀——成功=技术×市场需求

每一位叱咤风云的商业领袖心中都有一个关于成功的方程式。王石说:成功=运气+理想主义+激情+坚韧意志+控制力+自省力+平常心-浮躁-懒惰-贪婪-依赖-没有同情心;任正非说:成功=偏执+勤勉+狼性+胆识。 相比之下,百度CEO李彦宏的答案更简单、更朴素。在近日

声明:《国内外成功的公益活动 公益的商业成功》为网友白衣折扇梦中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