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并购力拓 中铝并购力拓对央企国际化战略的启示(一)

 中铝并购力拓 中铝并购力拓对央企国际化战略的启示(一)


  对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央企,国家应该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外汇支持,增强企业的资金实力,鼓励其在国外并购更多的实业公司股权、资源开采权,从而提高国家战略资源储备。

  我国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像中铝公司这样的大型央企通过收购力拓公司的股权,制约与控制海外大型跨国公司的垄断定价权。

  中铝公司并购力拓公司股权并成为单一第一大股东,不但为我国央企国际化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而且也通过这一并购成为世界矿业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这既是解决国内矿产资源紧缺的有效应对措施,也是我国央企向国际一流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我国也未能幸免。最近一个月以来连续传出我国两家大型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失手导致巨额亏损的报道。

  其一是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在2007年11月以平均每股19.05欧元买入比利时富通集团1.12亿股,总投资额约合238亿元。2008年12月4日富通集团股价收在0.63欧元,相比19.05欧元的买入价,跌幅达97%,所持股权现价值约合人民币8亿元,亏损达230亿。

  其二是中国铝业公司在2008年2月1日以137亿美元(按当日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920亿元)以每股58英镑收购力拓9%的股权。2008年11月25日,必和必拓宣布放弃并购力拓的计划,导致力拓股价大跌37%,当日以每股15.5英镑收盘,相比10个月前中铝公司58英镑的买价,跌幅达74%。所持股权现价约合38.7亿美元。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收盘,力拓股价为每股14.9英镑,跌幅达74%;而当日富通集团股价为0.93欧元,跌幅达95%。表面上看,中国平安和中国铝业的投资都产生巨额浮亏,跌幅分别达95%和74%。巨额浮亏表面的背后,我们应看到中国平安投资的是金融机构,支撑金融机构的更多是特许经营权、人力资本和品牌等软资源,一旦出现富通集团公司这样的巨亏,人力资本流失,品牌失信,除了被收购重组和破产外,没有其它选择,而这两种情况股东基本上都将血本无归;而中铝公司投资的是大型资源类跨国公司,力拓的背后蕴藏着具有极高价值的全球最优质的矿产资源,金融危机后这些资源依然以实物形式存在,没有丝毫减少。这些才是引发我们如何看待中国平安公司和中铝公司并购力拓得与失的真正本质所在。目前我国为化解外汇储备的风险和抓人民币升值的机遇出现了两种大公司“走出去”的模式,一种是以中投公司和平安公司为代表投欧、美国家巨型金融机构的股权,另一种是以中铝公司和华能集团等大型央企为代表投海外大型优质资源公司和能源公司的股权,两种模式都以股权收购为前提,认真剖析几个典型案例,分析比较两种模式的特点和优劣,尤具现实意义。

 一、中铝公司并购力拓公司

  的战略意义

  (一)争取国际资源市场定价权,增强对国际战略性资源控制力

  金融危机将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改变,在国际经济分工的重新划分中,既会有新的强国崛起,也会有传统大国没落,国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科技实力和对战略性资源的控制力,二者结合就构成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很多发达国家开始确立技术强国及资源保护和攫取的发展战略。例如,根据相关统计,目前美国储备的矿产资源共有63类93种,已成为世界上矿产品储备品种最多、储备量最多的国家,美国尽管矿产储量潜在总值居世界首位,却对其本国矿床进行封存,并不惜重金购买国外矿床用于储备;法国更是从1975年起就建立了矿产品储备保护计划;而日本则通过控股、参股或者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攫取和控制。

  相比之下,虽然我国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三位,但优质能源和部分工业生产急需的矿种储量匮乏,我国探明的铝储量占全世界2.7%,且铝土矿的品位差,开采成本高,而铝的消费量却占世界30%。中国探明的铜储量占世界0.54%,铜的消费量却占世界26%。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1.3%。若按人均储量算则更低。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矿产资源的主要消费国和进口国之一,并保持着20%以上的年均增长需求。我国的自有资源难以支撑经济高速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对国际资源控制力不足,国际市场定价权缺失,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地位十分不利,因此走出国门收购海外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应成为尽快实施的长期战略。

  中铝公司并购力拓更应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资源的充足供给,而我国资源从长期看是短缺的,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关键战略资源不但储量较少,而且品位层次不齐。如果让像力拓、必和必拓等大型资源类跨国公司合并走向寡头垄断,我们将不仅在铝、铜等有色金属行业,而且在钢铁行业也将进一步丧失定价权。因此,中铝公司并购力拓的意义远远超过了铝业本身,不能就铝谈铝,而是国家层面的资源国际化大战略。

  此次中铝公司并购力拓公司,正是在战略性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为摆脱铁矿石和铝、铜等矿产资源没有定价话语权的被动局面,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增强我国对国际战略性资源的控制力的一次重要尝试。

  (二)成功阻击两拓合并,打破国际矿业巨头垄断

  中铝公司并购力拓公司成功阻击了“两拓合并”,打破了国际矿业巨头的垄断,保护了我国铝、铜、钢铁等重要支柱型产业的国家利益。必和必拓公司若成功并购力拓公司,在世界焦煤、铁矿石、铜、氧化铝、铀及镍的市场份额将分别达到21.3%、30%、14%、19%、21%和14%。“两拓合并”的综合性高度垄断趋势大大加强。

  根据荷兰银行报告,必和必拓公司若成功并购力拓公司后,拟重新对氧化铝定价,从而提高氧化铝的利润、挤压原铝的生产利润。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2006年产量达到918万吨,约占全球产量27%。但国内铝土矿资源极为匮乏,现有资源储量27亿吨,其中基础储量7亿吨,仅占全球储量的3%。因此,中铝公司阻击两拓合并防止了必和必拓公司并购力拓公司后对氧化铝价格的进一步操纵,维持了铝产业链的价值分布格局,保护了国内电解铝企业的利润空间。

  从钢铁产业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目前全球对铁矿石的需求中增量有90%来自中国,绝对量有50%来自中国,而中国从必和必拓公司和力拓公司进口的铁矿石占进口总量的40%以上。如果必和必拓公司与力拓公司合并成功,将控制全球铁矿石市场份额30%,与另一巨头淡水河谷合计占全球69%市场份额,将形成更大的铁矿石市场垄断,使我国钢铁产业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

  因此,中铝公司并购力拓公司,阻止了铁矿石供应商的进一步集中,为我国改变铁矿石谈判中的被动地位迈出了重要一步,保护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国家利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9369.html

更多阅读

跟谈判老师李力刚学谈判:谈判准备系统(一)

     李力刚:谈判是一个复杂的能量、信息博弈和决策系统,所以谈判的准备工作 可以说包含了前期、中期、后期的所有工作的预先准备和过程设计,甚至很多结果都必须要进行一个理论的推理。如果不能保障在推理上有成功的可能性,那么在

廊坊一家五口被杀 谈判专家李力刚:谈判路线图 (一)

 谈判专家李力刚:谈判路线图第一步 谁先出牌谈判中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谁占有信息谁就占有主动权,谁暴露信息谁就失去主动权。在谈判中无论你处于强势还是弱势,都尽量让对手先出牌,只是强势的一方可以先出牌,而不是必

《激发力:打造激情四射的团队》第一章(一)

第一章何为激发力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能够:1认识团队缺乏激情的几种表现;2了解激发力的重要性;3了解激发力的定义和内涵;4初步了解如何练就激发力。为什么你的团队是一潭死

中国营销力 从系统营销力看奥妮的没落(2)

二、终端力无力,缺乏创新:在全国一片红色海洋,以丝宝为代表的终端为王的创导者崛起时,奥妮才如梦初醒,开始构建全国性的终端网络,大肆招聘销售人员。然而,终端构建却缺乏系统性的计划,物料大批闲置、浪费,为终端而终端,大打渠道消耗战,对渠道成

华为的成功之道 “傍生活” 都市借力族的成功之道(一)

在当前宏观调控大背景下,投资理财似乎越来越难。的确近一段时间以来,各路市场传来的消息都有点不尽如人意,股市始终在3000点之下徘徊不前,让人辨不清后市的方向;楼市则成交量低迷,市场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雄风,楼盘个性化的价格趋势正更加明

声明:《中铝并购力拓 中铝并购力拓对央企国际化战略的启示(一)》为网友水色胭脂香满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