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没能逃脱厄运
阿姆斯特丹
9月12日
下午15时
不幸,之前的担忧成了事实。
刚刚得到通知的艾薇开始整理自己的办公桌。自己所在的部门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第二轮重组,近20%的员工会被裁掉。并且,如果公司的股票继续下跌,那么将不止是20%的员工失业。而自己,在这份名单上榜上有名。
艾薇回想一年半前当次贷危机爆发之初,自己还抱着好奇的态度,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见证只存在于金融教课书里的危机在身边发生。到信贷危机爆发后,也仅是担心年底的分红,看到华尔街大批从业人员丢饭碗,还庆幸自己是在欧洲工作,享受更多的劳工保护。但近两个月目睹了金融界一幕幕悲剧后,所有人终于不得不承认自己也在危机的漩涡中了。
办公桌上的每一张纸片,都在逼着她去回忆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
先是次贷引发信用危机,银行缩紧了对公司客户尤其是在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大的行业的贷款,同时提高了贷款利率。受次贷的影响,高达26万亿美元的信贷衍生产品市场近乎瘫痪。由于无法给这些复杂的信贷衍生产品评估价值与风险,投资者不愿意继续投资,这让一大部分过度依赖资本市场的银行出现资金短缺。最可怕的是,银行与银行之间不再彼此信任,资金富足的银行不愿意贷款给资金短缺的银行。加上股价下跌,大量储户取款,最终这些银行的命运就只剩下廉价出售或申请破产。
紧接着,美国四大债券保险公司被降级、全球石油和粮食价格疯涨、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飙升、美国的两大房屋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被国有化……自己当时就被这种巨变吓坏了,固若金汤的金融体系竟可以如此不堪一击!
私募业务与市场走向紧密相连,原本可以通过银行贷到廉价资本来购买公司的赢利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公司内部大大加强了对贷款额度的限制,尤其是与私募交易相关贷款的限制。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银行开始担忧提供高贷款率的私募业务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的“次贷危机”。公司外部与其它银行的合作也变得更加困难,原来相对激进的经营模式已经行不通了,为了完成一笔交易公司不仅要比以往更加小心,还必须与多家银行联合起来去完成,也就是共同分担风险。从技术操作层面来讲,这相当不容易。何况此时银行间的相互信任已经大打折扣,大家都在处心积虑地保护自己,避免下一个毁约责任落在自己的肩膀上。
艾薇就像被紧紧夹在公司内外困境的两个层面之间,竭尽全力地去协调沟通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尽管这样,业务在危机的大环境下依然无法取得突破进展。沮丧笼罩着荷兰银行上下。以往每周一次业务讨论例会,现在已经变成鼓励会。经理不停地在给自己和同事们鼓劲……事实上,当时还没有人放弃梦想,因为荷兰银行做出的预计是:危机可能被控制在美国,欧洲大陆或许只是被轻微擦伤而已。主要依据是欧洲大陆的金融政策与英美的相比要保守和谨慎。
然而所有人都失算了。
从60美元到15美分
曼哈顿
9月15日
上午11时
三天前接到了艾薇的邮件,得知挚友已经被荷兰银行一脚踢出了大门,阿明心中不免有兔死狐悲的凄凉——远在欧洲大陆的荷兰银行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风暴中心的自己,能幸免吗?
果然,今天的头条新闻就是:雷曼兄弟正式破产。
雷曼破产就像是重磅炸弹,雷曼总部前到处聚集着媒体记者和猎头公司的人贩子。当然,抱着纸箱走出雷曼大门的员工毋庸置疑地成为了照相机和摄像机的捕捉对象。
阿明在喧闹声中走进雷曼总部。全公司一片狼藉,员工们都在翻箱倒柜清理物品,甚至复制客户联络资料,为下一波求职做准备。有些经理和交易员还在忙碌加班,清算破产,准备繁杂的账目清单。
和几个中国籍同事在一种意料之中又难以置信的复杂心情中聊了几句,大家都是一片惶恐。不到一周前,大家还在为其他组同事被裁而自己免于劫难庆幸,不料好景不长……
随后习惯性地查查电子邮件,有几个公司的通告,通知说雷曼兄弟已经申请破产保护。同时伴随而来的,当然免不了是一堆人贩子趁机挖脚的邮件。“见鬼去吧!这时候,谁能独善其身?去哪儿都一样!”阿明对着电脑咒骂了一句。
当天下午的时候,公司又发了一个邮件,说大家手里的雷曼股票的限制取消(正常情况下需要持股五年之后才能卖掉),阿明心里泛起了一个最强烈的声音:“赶紧卖掉吧”。去年年底的奖金,有一部分是雷曼的股票,当时是60美元左右一股。而当天大概是15美分一股。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华尔街。
不过相较于雷曼公司的一些中高层同事,阿明的个人损失已经是很少了。雷曼中高层收入的70%~80%都是股票奖励。现在由于公司深陷破产危机,股票大跌,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其损失惨不忍睹。
阿明故作轻松地与一些老客户通了电话,得到的除了少许安慰,就是更多的坏消息。阿明突然想起了Sylvia,不知道HBL是否能逃过这次危机?
而此时的Sylvia,刚刚接受了董事会降薪15%的新合同。HBL公司CEO在发给中层管理人员的一封邮件中,毫不隐瞒地称:“……公司目前遇到了一些麻烦……希望大家能共度难关……当然,也祝愿大家有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