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2008:管理17年(六)



系列专题:2008中国营销

  精英观点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要强调信心。现在的经济环境,无非是对出口企业有一些影响,但相应的,国家也会出台一定的补贴、税率等倾向性政策。现在我们有些过度恐慌了。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2009年将会出现中国经济衰退与全球经济衰退的两个低谷的重合。2009年将会是中国经济非常困难的一年。但这种困难却让我产生了一个非常乐观的判断——大国崛起。大国往往是在衰退中崛起的。相对来说,我们比其他国家资产减值少,所以第一,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在相对上升。第二,中国的国际责任将提高,这意味着人民币至少具有了区域货币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输出通货膨胀、减轻压力。第三,内需导向和外向流动的双向作用,反而会促进中国开放。这种开放不是出口,而是外资进入。我们对未来应该有信心。

  和君创业咨询集团总裁李肃:总的来讲,我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是乐观的。在我看来,全球危机一定是中国的机会。这将带给中国一次大调整,这次调整会导致大规模的制造业内移,西部的经济会全面发展。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华旗资讯总裁冯军:对于中国企业,这是一次超级好机会。海外消费者要省钱,正是我们用价廉物美的产品打开海外市场,创立品牌的机会。国货当自强。

  行动,还是等待?

  虽然各方的观点对未来都比较乐观,但是企业该如何渡过眼前的难关呢?本次调查显示,在所有行业中,均有超过半数的企业表示已采取行动应对危机,而其中制造业表现得最为积极,比重达75.17%。同时很多企业表示将不采取措施,静待危机结束,其中农牧业显得最为保守,有近56%的企业将不采取任何行动。

  对于多数企业来说,此刻最现实的行动就是“开源节流”,虽然裁员是节约成本的主要工具,但本次调查显示:企业已经不再把它当成最主要的手段。同时,多数企业也对是否加大投资,采取了谨慎态度。

 1991-2008:管理17年(六)

  精英观点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焜:对于一直保持稳健发展、手里有现金的公司来说,这是进行国际并购的好机会。一些中国公司可能通过国际并购实现业务的全球化。现在去买一些公司还是很划算的。同时,私募基金跟投资还是愿意到中国来,未来30年还将属于中国。但一定要有应对危机的办法,不能坐以待毙。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作为农牧行业,我们首先是坚定一条:走农产业发展为主的道路不变;第二,我们要加大管理的力度和管理创新。我们不主张大幅度地降薪,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体系、结构是有可能的。在投资上更谨慎一些,可投可不投的,坚决不投;可现在投可将来投的,将来投;非要投不可的,还是要投。

  金蝶软件公司董事长徐少春:我们应该把金融风暴当作中国企业的“体检”,发现自己的短板和优势,帮助自己梳理流程,加强信息化管理,练好内功。削减成本是一定的,但是不会裁员。降低成本,主要是通过减少日常的运营费用和不必要的投资来实现。

  杉杉控股执行总裁胡海平:束手待毙肯定不行,兔子急了还要咬人呢。减能增效是企业走出困难的第一步;第二,要筛选订单,保证利润最大化;第三,要留住好的员工;第四,要与银行和金融界保持好的关系;第五,要加强国际合作,与合作伙伴共同寻求发展机会;第六,要增加股权激励,这样可以增加现金流,对于人才稳定也很有帮助。

  唯美陶瓷董事长黄建平:当然要采取应对的措施。比如:深化改革,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科技、文化含量。同时要削减成本,我们是通过精益化生产来降低成本的。裁员也会有,大概占到10%的比例。

  华旗资讯总裁冯军:具体到我们的企业就是做好质量,加强品牌,参与国际化竞争。我相信到2009年以后,中国品牌会再度崛起。这一次,我们是靠在竞争中锻炼了本事,我们要走向全世界,做让全世界都尊重的品牌。

  对宏观政策的期待

  在本次调查中,企业对宏观政策表现出了很大的期许,尤其是在税费上,所有行业都有超过55%的比重。同时,在其他资金选项上(比如:利率和贷款),企业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精英观点

  杉杉控股执行总裁胡海平:现在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都是对于民营企业很有帮助的。但从企业的角度,希望政府更多积极主动地干预:第一,银根进一步放松;第二,利率进一步降低;第三,针对不同的行业,有保有压;第四,放水养鱼,降低税率,鼓励企业高附加值生产,鼓励创新。虽然现在已经进行了这样的工作,但是力度还不够。

  鄂尔多斯集团总裁王林祥:中国是强势政府,企业步履艰难。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是政府层面的问题,政府应该着重自己的角色,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只管宏观不管微观,这样经济发展得会更好。我们国家总是不相信群众,总认为自己最聪明,什么都管,但最终又不承担责任。

  深圳金坚制衣董事长楼百金:我呼吁政府救救企业,现在企业的成本都上升了20%左右。政府呼吁产业转移,但现行的法律问题如何解决?比如:搬到中西部,政策问题怎么解决?连辞退员工的补偿金也付不起呀!明年,除非政府税收减轻,《劳动合同法》有个过渡期,不要一步卡死,企业也许会好过一些。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国务院颁布了《非公经济36条》,广大的民营企业非常高兴,认为是跨时代的。但这两年有些内容却实施得并不好。甚至有的企业说这是“玻璃门”,看得见,过不去。我就希望国家能实实在在地推动“36条”的落实。

  另外,针对现在的大环境,我希望:首先,从紧的货币政策能尽快做调整,有适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其次,对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信贷给予特别的关注,现在他们压力特别大;第三,对农业产业规模化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

  金蝶软件公司董事长徐少春:我的个人建议是:要对今年原来颁布的制度进行认真的检查、评估和优化。今年颁布的很多制度对中小企业来说,下药太猛。包括:《劳动合同法》、退税、贷款等方面。另外要多扶持服务型的产业。

  华旗资讯总裁冯军:我们就希望政府支持我们走出去,让中国人赚全世界的钱,让水往中国的盆里灌。而在这个盆子里,中国人大家互相支持——喝王老吉、开吉利、看《疯狂的石头》,13亿人团结起来,没有过不去的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9519.html

更多阅读

80后如何管理老公工资 80后谈如何“管理”80后(上)

系列专题:研究80后80后谈如何“管理”80后(上)管理80后的管理人,你有危机感吗? 管理80后成为现在的热门话题,却鲜见有80后发声,大多是60、70后畅谈对80后的理解,联想到前段时间80和90的网络对战,身处富一代与富二代的夹缝之间,现实的生存压

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关于民企规范化管理的思索(六)

    我国民营企业创业之初,大都生产工具落后,产品品质和劳动效率很难得到保障。但即使是这些落后的生产工具,仍然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生产工具的作用给老板们(特别是农村出身的老板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次得到机

声明:《1991-2008:管理17年(六)》为网友帅到没朋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