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2008:管理17年(四)



系列专题:2008中国营销

  2004:MBO之痛

  从2002年起的中国国企MBO进程,在这一年猝然划上了句号——尽管在2004年1月1日,国资委开始在中央国企全面实行经营者年薪制考核,为国企治理机制与用人机制走向市场化迈出了一步。

  2002年3月,青岛一批国有企业开始试行MBO,接着包括TCL、长虹、鄂尔多斯等企业纷纷试水。2002年12月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公布的第一个关于MBO的政策规定。此后,国内上市公司掀起了大规模的MBO运动。

  2004年6月,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教授郎咸平掀起波澜:他将枪口对准了MBO——三叩TCL、四问海尔、七敲格林柯尔,进而引发了数十位知名学者参与“国资改革”和“国有资产流失”的大论战。

  2004年9月29日,国资委研究室在《人民日报》撰文一锤定音,时近三年的MBO戛然而止。很快,伊利的郑俊怀等改制企业高管锒铛入狱。而企业体制改革急先锋、正大青春宝董事长冯根生,也因为地方政府单方面撕毁转让协议,面对《中外管理》愤愤不平。

  2004年是个多事之秋。国企MBO未果的同时,几家大型民营企业也轰然坍塌,德隆、托普、科龙、健力宝全数败在了脆弱的资金链上。

  此外在这一年,海信爆发“集体辞职”事件,沃尔玛拒建工会引发争议。此外,7月苏宁上市,也意味着家电连锁时代的来临。而12月8日,联想对IBM的PC业务的并购使得这一戏剧性达到高潮,也吹响了中国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号角。

  同在这年,《中外管理》创办首届“管理中国”总评选,管理由此开始独立成为衡量中国企业的标准与标杆。

  2005:娱乐营销

  “超级女生”,无疑是本年最热门的社会话题。而热闹的背后,仍是企业竞争的白热化。

  2005年2月24日,湖南卫视与蒙牛乳业集团在长沙联合宣布共同推出“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年度赛事活动,随后,“超级女声”迅速席卷全国,3~4亿人收看直播,“酸酸乳”的销售迅速窜红,知名度暴涨。

 1991-2008:管理17年(四)

  蒙牛的成功立刻捧热了“娱乐营销”,其后一系列企业冠名的选秀活动纷纷亮相。

  “创新”这个词在这一年空前火爆。新营销模式的成功更证明了它的魔力。这绝对不是个新词,但是在这一年被赋予了滚烫的热度。创新的范畴,不再限于产品、研发,更延展到管理、思维、商业模式,直至无所不在。每个企业谈及自己的文化时,必然谈到创新,所有的员工激励也都指向创新,甚至中国制造的出路,也必然由创新造就。凡此种种,创新概念本身在2005年被极大地创新了,甚至是被滥用了。

  这一年注定属于营销。除了娱乐,还有危机。这年前半年,宝洁、雀巢、高露洁等国际品牌相继陷入产品丑闻的危机。而因“苏丹红”受伤的餐饮大鳄肯德基,却因迅捷得当的危机营销,而迅速稳住局面,保住了品牌形象,成为危机管理经典案例。

  2005年,联想成功完成了对IBM个人电脑的收购业务。在这一年年末,现代管理学泰斗、彼得·杜拉克以95岁高龄与世长辞。人们在问:没有了杜拉克,谁来指引管理的未来?

  2006:并购冲动

  事实上,早在国内掀起并购热潮之前,中国企业对海外企业的并购已经在前一年发力:TCL收购汤姆逊彩电,李东生发誓18个月盈利,而事实上,18个月后TCL迎来的是全面亏损;6月,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转过年,掌门人李焜耀宣告收购失败;7月,海尔竞购美泰,一个月后无功而返;8月,怀揣10亿美元的华为因为“阻力”放弃收购英国马可尼;此时,上汽跟南汽正在为竞购另一家英国“没落贵族”罗孚而明争暗斗。

  中国企业带着走出去的梦想欣然迈出国门,却怆然碰壁。在回顾并购失败的原因时,最多被提及的仍然是“管理”。

  一系列海外并购案的失利,并没有影响国内企业竞相出售或购买企业。2006年,被各种排行搜罗的“并购大案”就有数十起,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数凯雷收购徐工、国美并购永乐和大中、华为收购港湾。

  凯雷收购徐工,半路杀出个向文波,一篇博客,让凯雷对徐工的收购从控股变成了参股。这一事件的另一个结果是,企业家写博客成为了热点,中国企业家有了新的独立话语平台。

  注定载入史册的,是这年9月,央行终于放松人民币汇率管制,走向有限制地浮动升值。从此,依赖出口而天下无敌的“中国制造”,头上升起第一片乌云。

  在微观层面,6月媒体报道富士康“血汗工厂”内幕,引发社会剧烈反响。

  这一年,《世界是平的》、《蓝海战略》、《长尾理论》称霸管理思想界。

  2007:《劳动合同法》冲击波

  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并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新法”颁布以来,关于它的影响力的讨论贯穿了整个2007和2008。声音几乎一边倒,焦点是新法将很大程度上加重企业的劳动成本,而未必能为员工谋得福利。来自企业的讨伐之声尤为严厉,很多外资企业主为此意欲迁出中国。

  同年CPI的急速上涨、环保的力度增强,进一步加重了商界的怨气与焦虑,“成本”成为2007年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这种成本压力将在2008年年末的金融危机中爆发,大批以廉价劳动力为竞争优势的代工企业将倒闭。“中国制造”开始遭遇釜底抽薪的考验……

  这一年,“国学热”从央视发起的“百家讲坛”,传到了企业管理上来。企业培训中,国学更成为热门课程。企业家乐于与文化学者一起谈经论道、说古论今,事实上是对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总结管理智慧的深切渴求。

  同年年初,娃哈哈和达能骤然爆发“口水战”,企业家的“契约精神”引起各界强烈争论。无论结局如何,这种“灯下黑”的合资方式都不可能持久,必然带来双输的局面。

  在奥运年前夕,中国企业界陷于空前激烈的奥运营销大战中。

  改革开放即将走到它的而立之年,我们也将迎来一个非凡的2008。在兴奋之余,企业界弥漫着些许忐忑不安……

  2008

  雪灾

  汶川

  藏独

  股灾

  奥运

  神七

  毒奶

  金融风暴……

  严冬

  我们在路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9521.html

更多阅读

《反经》与组织管理控制系列(四):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运用

司马错曰:“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人;欲王者,务博其德。”在解决了职业经理团队的选人关键点问题之后,接下来必须要面对的就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运用问题。任何企业都有其管理制度,无论是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是明规则或是潜规

黄鸣:我的万言书-保护消费者才是最重要的(四)

(接上篇)   我的万言书:保护消费者才是最重要的(四) ——致《现代快报》总编辑的一封公开信,恳请大家一起说出真相,不要玩“躲猫猫”游戏。   关于皇明太阳能集团的几点汇报:   1、皇明太阳能集团作为世界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领导者,年推广

新中国创业史诗:创业中国60年(四)

  1978~1983  摸着石头的变革  创业史定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确立,给久被政治折腾的中国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个体经济开始疯狂地涌现,面对突变的格局和民间力量的暗涌,摸着石头的变革因此充满惊险又一波三折。

1991-2008:管理17年(六)

系列专题:2008中国营销  精英观点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要强调信心。现在的经济环境,无非是对出口企业有一些影响,但相应的,国家也会出台一定的补贴、税率等倾向性政策。现在

1991-2008:管理17年(五)

系列专题:2008中国营销  2009我们该如何迎接你?  ——本刊2008年度“中国企业‘过冬’调查”报告发布  问卷设计/本刊记者 刘宏君 李源 数据统计/本刊记者 庄文静  执笔/本刊记者 李源采访/本刊记者焦晶 纪亮 王缨 刘宏君

声明:《1991-2008:管理17年(四)》为网友在心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