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2008:管理17年(一)



系列专题:2008中国营销

  17年,转折中国5000年

  为什么是17年?

  因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企业的崛起、中国管理的提升,是从17年前真正开始的。因为那一年,中国决策者意识到:改革开放13年来过多地纠缠于意识形态,已经走入死胡同。只有大胆实践,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是拯救中国的惟一出路!并于次年,创造性地将它正式确定为中国改革的总纲领。

  从此,中国企业走上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征程。也正是从此刻起,现代企业管理,才真正开始显现它的价值。

  也是从那一刻起,中国发生了5000年文明以来所从未有过的空前景象:素来以仕为本、以学为根的中国精英阶层,第一次大规模集体投身经济洪流!中国市场化企业,也由此第一次拥有了真正具有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

  人的改变,是改变一切的根本。

  中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在17年前迅速获得了提升!通过管理实现脱胎换骨,也在17年前成为了可能!

  是的,总结这17年,就是回顾一部管理的成长史,也是一部管理人才的成长史。它曾经经历了最初的启蒙、经历了热情的追寻、经历了浮躁的喧嚣,也经历了惨痛的挫折,并在沉痛的反思中,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1991-2008:管理17年(一)

  在过去的17年中,管理随着改革的进程而曲折前行,而改革又因为管理创造的价值而底气更足,并因为管理碰到的新瓶颈而被时代推动,不断冲破禁区。

  30年与17年,经济与企业、改革与管理、政治家与企业家、老板与雇员……一对对密不可分而又各有所持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相得益彰。

  只有了解历史,你才会发现未来;只有知道今天怎么来的,你才能更清晰明天的方向。

  特别是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时,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之际,在中国崛起需要新锐动能之日,在中国企业遭遇寒冬之时,回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7年,梳理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足迹,反思中国企业精英的成败起伏,比起单纯地追溯“改革开放30年”,或许更别有一番意境与意义……

  1991:这一年我们开始谈管理

  在经过了13年的改革开放之后,1991年的中国,包围在这股浪潮所带来的种种冲击之中。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国营企业”的生死交困,舆论的焦点集中在“改革是该姓‘资’还是姓‘社’上”。而企业自身忙于实践各种“搞活”的方法和手段,“管理”尚没有真正进入企业家们的视野,它被更多地跟“经营”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显得粗放而模糊。

  不过,在这一年,我们日后更熟悉的“管理”也初现端倪——1991年9月16日,《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管理研讨会在山东聊城召开。而在2005年美国《财富》推荐的75本必读书中,这本《孙子兵法》位列“战略”类图书第一位。

  1991年,娃哈哈并购了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徐少春创办金碟软件集团的前身……

  1991年,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领域,“管理”都是一片名副其实的蓝海。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对这一年的定义是:“沧海一声笑”,他说:“1991年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年代,有远见者重新发现了世界。”

  这一年10月,《中外管理》作为中国第一本矢志于传播企业管理经验的媒体创刊问世。

  1992:“发展是硬道理”

  即便16年过去了,人们对“邓小平南巡讲话”仍是记忆犹新的,甚至是感激的。从1月18日到2月21日期间,“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巡视了南中国海沿岸的几个城市,并发表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讲话。这些讲话让以“反对和平演变”为中心的新政治运动偃旗息鼓,让改革到底姓什么的争论彻底终结。

  南巡之后,“谁不改革谁下台”使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正式成为国家建设的重心。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与前一年相比,这一年的企业对管理仍然是囿于质量、技术、效率等单一的思考,而非基于系统的管理体系。

  在前一年无比风光的牟其中发表了管理论文《99度+1度》,这或可看作中国民营企业家发出自己思考的开始;而在大洋彼岸,彼得·杜拉克出版了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管理未来》。多年之后,这位管理学泰斗和他的著作将风靡全中国。

  1992年,青啤建立欧洲办事处;汇源果汁成立;IBM中国公司成立,这是1978年后第一家注册中国公司的外企。

  1993:现代企业制度元年

  南巡讲话后的1993年,成为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始。11月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不仅第一次明确了“市场经济”道路,而且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2月《公司法》颁布,这使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股份制改革,与开启股票市场,使得中国人被压抑了几十年的投资致富欲望在这一年爆发了。

  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无疑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开始。从1993开始的“招商引资”大潮,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跨国公司重返中国,不仅带来大量的资金,也带来了崭新的管理观念、制度与大量人才。

  1993年里,那些在日后被企业家们熟稔的管理词汇,才刚刚出现。在《中国企业管理年鉴》1993年卷中,专有新增条目为:“管理若干新词汇释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产权、CI、企业文化战略、质量体系……此前此后,该年鉴均无此条。

  1993年的风云人物是禹作敏,这位“中国第一农民企业家”在这一年从“天堂”坠入“地狱”,禹作敏的获罪也为这种个人高集权的、产权不明的经营模式划上了巨大的问号。

  在这一年,波士顿、埃森哲等著名跨国咨询公司来到中国,中国企业借鉴全球经验成为可能;海尔电冰箱厂更名为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规范化改制的代表;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成立,并在几年后蔚然成风。

  这一年,“互联网”第一次进入中国;出国热催生了“新东方”外国语学校,也让《北京人在纽约》热播。若干年后,这股热潮将给中国带来一个新的群体——“海归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9524.html

更多阅读

赚取亿万的心—— 余彭年(一)

   今天继续寻找亿万慈善富翁,有位叫余彭年的老人(图),今年已经83岁高龄,他在中国内地慈善排行榜上排名第二,也是最年长的一位,香港《文汇报》甚至把他誉为中国的“诺贝尔”。 但余彭年这个诺贝尔并不好当,做的是善事,行的是善举,但他也面

非常女人魏雪:跨文化公关(一)

    初次见到魏雪,是在一家外企主办的公益文化活动 -- 春季音乐会上,她用中文、日文主持着,语言切换自如,举止游刃有余,散发出一种历练过的成熟职业女性风范。   她是普乐普(中国)公关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为许多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及政

管理学的理论演进 管理的演进(一)

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管理转变,其实用一句话就说完了:工业时代管理是试图将一群人变成一个人;知识时代管理是将一群人还原成个体的本来面目。  管理的演进以及2009发生的显著变化,不仅仅是来自组织层面的某些自我变革,更多是来自社

中联重科:思想构筑未来(一)

  策划/鲍晓玉 何玉梅  执行/孙坚 郭洪业 王法艇  中联重科17年的沉潜厚蓄,可谓是一部极具典型意义的民族机械企业的创业史,砥砺并引领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中联重科,每一次淬炼和嬗变的背后都彰显出高瞻远瞩的战

声明:《1991-2008:管理17年(一)》为网友哥的霸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