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城市的不是遮盖着华丽屋顶的房屋,也不是砌筑完美的石墙,不是运河,也不是造船所,而是人们利用机会的能力。”这是阿尔凯奥斯在公元前600年带给我们的忠告。资本为王的时代,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就是如何玩转资本这个大乾坤。
世界是平的,世界经济的每一次盛衰甚至阵痛转型都牵动着中国经济的神经。经济没有国界,资本更没有国际,资本以绵长的渗透力在世界各地长袖善舞。然而,水势有高低,不是所有的经济坐标都是财源茂盛,都能掘出真金白银。中国,这个经济勃发地带,因充斥着太多的机会而磁性十足,吸引着川流不息的外来资本长驱直入,催促着本地资本生根发芽。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版图更显纷繁性与浓缩性。在这里,变化的速度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厚积薄发,奋起直追,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中国完成了与市场经济的接轨,而西方世界用了二百年。用三十年浓缩、积累二百年的变革历程,这是后发优势,更是一场炼狱。在中国,遍布诸如创业、草根、起步,甚至蓝海这样的诱人字眼,一大批成长性企业如点点繁星散落于中国经济的角角落落。他们抓住中国政策越裂越大的口子“乘虚而入”,他们洞察别人的市场盲点而跃跃欲试,他们野蛮生长却韧性十足,给点阳光就能灿烂,甚至白手都能起家。而领衔这些企业的企业家,也一样拥有优秀的基因、具备成功的潜质,能在中国式的经济环境中舞文弄墨并做得有声有色。
资本是流动的,他们往往从机会贫瘠地带流向资本富饶区。因而,中国成为投资者的乌托邦,甚至有人喊出了中国是“暴利的乐园”。
然而,汪洋商海中,大大小小的企业有着超出想象力的经济爆发力,却不得不“为资本竞折腰”,他们的第一个瓶颈往往是资本的匮乏。他们张开双臂呼唤资本的到来,他们费尽心机寻找每一根救命的资本稻草。因而,中国的经济舞台,是创业者与风投家共同的栖息地。所以,风险投资这一国际金融模式毫无悬念地进入中国。
当然,风险投资从来就不是“活雷锋”,更不是“救世主”,毕竟风投是一种规则严格的商业游戏,而不是慈善活动。“投之以李,报之以桃”,这是每一个VC心中不可撼动的黄金法则。但是,他们在获得的同时,也同样扮演着企业创造者背后的创造者的角色。大量资金的输入,为遭受资金短缺之苦的企业解了燃眉之急,并为他们取得长足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风投,带来的不仅仅是钱。他们带来了新的创业机制,创业计划书、期权和各种激励机制、管理模式、资本规则,企业逐步从草莽走向正规,搭上国际化的列车。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们承担着这样的使命:帮助创建一批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培育一批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家,造就一批世界级的本土风险投资家。
中国的风投,仍是海外风投挑大梁的格局,而本土风投也在突围中不断发展壮大。但舶来的资金不是万能的,他们来到中国也同样会遭遇水土不服的尴尬。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国式的企业竞争、企业家的个人特质,无不打上深不可测的烙印。“洋”眼看中国,由于缺乏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入了解而看走眼。所以,中国VC应运而生,他们才是中西合璧的“丝绸之路”,一方面把海外资金引进中国,另一方面用海外资金为中国企业腾飞助力。于是,顶着海外资本光环的中国VC与土生土长的VC,一并成为英雄背后的英雄。
当然,风投的历史也不尽是盛宴,还有失败的落寞。我们所宣扬的传奇也往往会剔除现实的真实。同样,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成功、尴尬抑或失败,让我们兴趣盎然或者扼腕叹息。所以,竭力小心而谨慎地记载这些VC的风采,他们的失败是后来者的养料,他们的成功更是后来者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