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鲍温:习惯于“自我埋没”是人的本性



     《不抱怨的世界》和《你可以幸福》的作者威尔·鲍温曾经在教会工作,却喜欢谈论佛学。他说,佛祖教人无欲无求,不要有太多执念,因为单纯地追求物质无法带来真正的满足。“幸福与拥有物质的多少没有太大关系,”他说,“仅有10%的幸福感来自于生存的状况,余下的则与我们看待生活的方式有关。”

  因有执念,才有求不得。当我们被各种励志学说教育着要去实现“坚持”、“专注”、“有韧性”等一切美好的概念,却忘记这些字眼描述的是对工作而非物质的追求。当我们把本该用在工作上的“坚定”与“专一”偷换概念,转成对于物质的一心不二,“坚持”买房、买车,“坚持”用物质来堆砌自己的存在感,用别人的定义来限制自己的生活选择,最终将自己逼向华山一条路,还美其名曰“这就叫成熟。”

  这不是成熟,这叫胆怯。不敢违背所有既定标准的胆怯与瑟缩,确切地说这是衰老而非成熟的特质。真正的成熟是,自主把控生活的走向,执着于既定的发展路线而非名下资产或者银行卡数字,明白后者只不过是前者的副产品。年轻时,我们一味舍本逐末,到老时却发现除了一套房子,没有向儿孙吹嘘的任何资本,半生用来背负一套水泥笼子的债,欠银行的仿佛比欠父母的还要多,还要埋怨社会对自己不公。

  中国文化里没有超级英雄

  女儿满17岁时,威尔答应带她去罗马的西斯汀大教堂,作为她的生日礼物。他们提前半年就订好机票,安排行程,往家里的冰箱门和墙上贴满了西斯汀大教堂的照片,万事俱备。结果,快到出发的时候,西斯汀教堂因为教会事务临时不对外开放,无论如何不可能进去参观了。然后,在他们离开后刚过两天,教堂又恢复了正常。

  威尔说,当你执着于一件事时,就会形成压力,我很想去西斯汀大教堂,但是我没有让它控制了我,幸运的是女儿也与我一样,因此我们同样感到很快乐。24岁的时候,威尔已经有了很好的车子和大房子,他寻找到一个新的工作机会,不仅薪水下降,还要调去小镇上工作,而他从这次机会里看到的不是损失,而是未来的成长。现在回首,他很庆幸当年的选择。

  求仁得仁。在工作中,执念的压力会带来正向的动力。为了一桩事业去努力,此时你身上背负的是世界上最轻飘飘的东西—希望。反之,若执着于某种昂贵的社会价值识别物,比如房子或者车子,那么你的驱动力就从理想变成了债务,每走一步都背负着担忧和恐惧,身体有了居处,心理上却变成了一只被剥去背壳的乌龟,战战兢兢的同时还在畏首畏尾,一丁点的风吹草动,你就会睡不着,负面的情绪可能会随时吞噬你。

  想象一下,当年你走在他乡,年轻,无知,一无所有,双肩包里空空荡荡,那时你什么也不害怕,太多的好事情等着你去追求,小小的奖赏也让你开心。与成长相伴随的,是胃口越来越大,欲望越来越多,你不自觉地跟身边人比较,当然你不比他们差,所以你认为别人有的你也一定要有。其实你缺少的并不是房子,而是洞察自我需求的能力。你想要的是安宁、稳定、幸福的生活,却把这些都物化成一所房子,以为有了它便有一切。从路边的房地产广告牌,到耳边唠叨的丈母娘,他们说的全是这件事。

  事实是,很多人很难分清自己与外界的界限,他们天然地把自己当成集体中的一分子而不是独立的个体,这种自我埋没的习惯很难说是谁有过错,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合群,特立独行总被当成负面典型,就像威尔所说“中国文化里没有超级英雄”,只有“正常”才能让周围人有安全感,我们被迫向不相干的人证明这一点,甚至是超乎平均标准的极度正常,以免被视为“不靠谱”,同时,为了检验的方便,我们把靠谱的标准直白地平米化了,像高考以分数取人一样,一目了然,简单粗暴。

  我们自己就是人生的震中

 威尔·鲍温:习惯于“自我埋没”是人的本性
  iPhone4标准重138克,微博上有人提出,可以用它来检验菜场老板的电子秤是否有猫腻。现在,房子就是社会价值的参照物,是所有人心里的iPhon4,它的价值可以衡量、可以换算和变现,不带丁点含糊。纠结于买还是不买,买得起还是买不起,买不起怎么办等等问题,你从一个快乐的年轻人开始走向中年,开始否定和怀疑自己,开始盘算那些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灯火闪耀的家,什么时候能归到我的名下。于是你落进了这个张开的大网。

  威尔说,美国人也不是活在真空里,社会同样对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有期待。他认为,年龄和钱并没有直接关系,人们会给其他人施加年龄压力,是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会希望在每一个阶段都有相似的人来陪伴。对此,威尔表示不以为然,他说:“行为规矩的女人很少青史留名。”

  大家都知道不走寻常路的下场只有两种,非常之好以及非常之坏。大多数人还是想安稳度过一生,不过安稳不等于憋屈,也绝不是盲从。威尔在台北经历了一次地震,摇晃过后大家最先想问的是震中在什么地方,但是在人生中,我们常常忘记自己就是人生的震中—我们不光是被动的接受者,还可以发射余波去影响别人。如果我们改变,别人也有可能随之改变。

  好的产品经理会研究客户的真实需求,他们了解“客户要的是墙上的洞,不是打孔机”,为什么你不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产品经理?为什么不去洞察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而一味地被外界限制想象力?为什么只是价值观的接收者而非发送者?

  就好像房子永远在那里,而你拥有的其他一切,青春、勇气、体能和重新开始的机会,这些都会随时间流逝而越来越少。因此,与其投资于房产,不如投资于自己,能力和学识永远不会抛弃你,甚至会带来无尽的可能。那样的话,当房市崩溃的时候,你不仅不会随之崩溃,还有能力去抄个底,岂不绝妙。徜若这个梦幻式的结局没有出现,至少在等待的过程中,你还有心情去看看新开的玉兰花,而不是每个月只为了还款日而奋斗,然后忽然一辈子就这么老去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005.html

更多阅读

松下幸之助:《年轻》始终是我的座右铭

松下幸之助:《年轻》始终是我的座右铭德裔美籍人塞缪尔.厄尔曼70多年前写的一篇只有四百多字的短文。首次在美国发表的时候,引起全美国轰动效应,成千上万的读者把它抄下来当作座右铭收藏,许多中老年人把它作为安排后半生的精神支柱。美

贾诩:一句话害死数百万人的三国第一毒士

【秋雨轩品三国】贾诩:一句话害死数百万人的三国第一毒士贾诩:倾覆汉室荼毒百姓的三国第一毒士(自私贾诩为何帮助汉献帝逃亡)公元195年,董卓旧将郭汜、李漼一方挟持公卿,一方挟持皇帝,上演一场惨烈的肉票争夺战,牵连而死的百姓数以万计。在

详谈:显卡温度多少是正常的?

显卡是电脑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也是电脑主机里边发热量最大的部件之一。由于显卡长期工作在高温的状态下,所以有很多朋友比较关心显卡工作温度的问题,那么显卡温度多少是正常的呢?图:显卡温度多少是正常的我们知道,显卡在图片处理,3D应

蔡康永:每次情伤都是人生的徽章

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是娱乐圈的一个“异类”:他是名门之后,却在娱乐圈里做得风生水起;他是才华横溢的名校高材生,每次亮相却总以奇装异服示人;他写书、演讲告诉人们各种道理,却也醉心于为女性设计高跟鞋;他的爱情虽与众不同,但爱的本质与你

声明:《威尔·鲍温:习惯于“自我埋没”是人的本性》为网友折现浪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