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中国总部 宝洁在中国的20年(三)



    还是从消费者调查开始,她和产品开发部、市场研究部的同事花了4个月时间全国各地跑,不断从女性消费者那里打听“为什么觉得大宝好”,“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调查的结果是:玉兰油太贵,一瓶30到50元,大宝才3块多;对它的效果不了解;没有亲朋好友的推荐没想过尝试。

    熊青云开始组织团队重新为玉兰油制定市场策略。在1990年代中期,人们大多在国有商店购买化妆品,东西被放置在玻璃柜台里或者远离你的货架上,人们在购买前无法亲手接触和试用商品。她决定大胆尝试,把第一个化妆品专柜搬进了上海的一家百货公司内,让玉兰油直接面对消费者。

    当时,大宝和玉兰油主要的功效都在于滋润皮肤,但熊青云听到很多女性希望自己皮肤变白的声音,她立即要求美国总部的产品开发部能够为中国市场研发一款有美白功效的玉兰油。

    “但美国同事无法理解,他们说,你是不是疯了,为什么要白?”熊青云对《第一财经周刊》说。结果她只好劝说他们亲自来中国,才用事实说服了对方。1997年,玉兰油美白产品在全国十大城市派发了1000万份试用装,同时,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尚未成名的章子怡所代言的广告,主题是朋友推荐使用玉兰油。熊青云记得很清楚,最后一句广告词是“我们能证明你会看起来更白,更年轻”。

    熊青云很幸运,玉兰油的生意在1997年迅速上升并开始为宝洁赢得利润。但这个时间却是宝洁在中国和全球市场先后遇到麻烦的阶段。早在1980年代,就有美国分析师指出,10或15年前,宝洁有威风凛凛之势,但随着管理风格的变化和人员流动,同行业已从宝洁在设定目标及潜能发掘等方面学到不少,这个产业中出现了势均力敌的对手,宝洁无法再靠其它企业的失误赚钱,在成熟产业中竞争更为艰难。

    在1990年代中后期,宝洁全球的增长放缓,新项目投资增多,设定的目标却又过于乐观。2000年3月,由于未能达到赢利预期,宝洁股价下跌50%,遭遇了极大的危机。

    对于从1991年就开始轻松赢利的宝洁中国公司来说,危机出现得更早一些。1998年,进入中国十周年的宝洁一反常态,销售额出现倒退,在最具优势的洗发水领域市场占有率下滑到50%以下(包括假冒产品)。随后的两年,情况并没有太大好转。

    许有俊认为,事情非常简单,宝洁所有遭遇的挫折都是因为偏离了消费者的需求。在1998年左右,宝洁过高的产品价格无法让消费者满意。

    事实上,压力来自于复杂的竞争环境,联合利华、高露洁依旧是强劲的对手;纳爱斯、丝宝、立白、拉芳等本土企业迅速成长。纳爱斯的雕牌洗衣粉以低于汰渍1/3的价格抢夺市场,推出的广告强调情感联系,迅速成为领导品牌;丝宝的舒蕾洗发水则采取了终端策略,向卖场派出导购员,用不断的促销和活动吸引顾客,甚至公司内部还成立专门的物料部门,开发各种赠品,在市场有令人惊奇的表现。

    2001年,宝洁大中华区第三任总裁罗宏斐(Laurent Philippe)到任。此时的宝洁被迫采取强硬措施回应,采取降价方法来收复失地。汰渍、护舒宝、飘柔等在两年时间内大幅调低价格。

    1999年,熊青云开始负责另一个新的品牌—佳洁士,而这次要面对的对手是在全球与宝洁对抗多年的高露洁以及联合利华旗下的中华牙膏。“当时佳洁士进入中国才一年,而高露洁在中国已经有很好的生意,佳洁士突出的是防蛀功效,是高端产品,宝洁内部关于佳洁士是否要进入低价市场争论不断,”熊青云说。

    最后,宝洁决定尝试一种在全球市场都不曾运用的方法:在同一品牌下发展高端和中低端两条产品线。从成分、包装、设计上都做出区分。结果熊青云发现,两个细分市场都在增长。到2004年,佳洁士第一次打败高露洁成为中国牙膏市场的第一。相类似的,汰渍品牌在降价过程中被重新定位,划分为高端和中低端两条产品线。

    此时,宝洁的策略已经让其在中国市场恢复了增长,同时在危机关头接任首席执行官的雷富礼在全球宝洁实施了最有效的振兴计划—通过设定合理的增长目标、集中于核心业务和领先品牌。宝洁在2004财年销售达到514亿美元,利润64亿美元。他在2007年8月的一次演讲中回顾历史时提及,过去7年,发展中国家在宝洁全球的销售额由20%增长到30%,过去宝洁服务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和发展中市场的富裕阶层,现在,宝洁的战略发生了变化,正在赢得低收入的消费者。

    “中国市场已经度过了那个对宝洁顶礼膜拜的阶段,当然,这家公司曾经掌握了历史机遇,成为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PHPC咨询公司总经理谷俊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2007财年,宝洁中国的销售额达到26亿美元,此时,宝洁全球10亿美元品牌已达到23个。在2005年宝洁大中华区第四任总裁李佳怡(Daniela Riccardi)到来时,人们认为宝洁新的机会在美容领域,它将去面对欧莱雅和资生堂这样的对手。

    2008年8月18日是宝洁中国的20周年。这家有着172年历史的美国企业,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时代。马福祥家中现在保留着一瓶在广州肥皂厂生产的第一批海飞丝,瓶子被安放在一个精致的锦盒中,据说现在世界上还剩下不到10瓶这样的洗发水。

 宝洁中国总部 宝洁在中国的20年(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0156.html

更多阅读

宝洁中国总部 宝洁在中国的20年

1988年10月的一天,一些日化品经销商守在广州肥皂厂的门口,他们提着麻袋,里面装满一叠叠崭新的十元钞票。他们来买海飞丝―这种每瓶要卖将近20块钱的洗发水。    这让马福祥―这位50多岁的老国营肥皂厂厂长感到,一个不一样的时代来临

征服男人的诀窍 壳牌征服中国的营销诀窍(二)

    林氏维新    壳牌是一家典型的欧洲企业,非常强调集体决策,不太突出个人。林浩光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一直在壳牌工作,身上带着非常鲜明的“壳牌人”特点。这位出生、成长于马来西亚的经理人,主管过壳牌在马来西亚的业务,因此非常

中国移动外呼的诀窍 壳牌征服中国的营销诀窍(一)

    54岁的林浩光站在北京CBD宽敞的会议室里,背后映衬着拔地而起的中央电视台新楼,心情舒畅。他两手叉腰,一边摆出最阳光的姿势让摄影记者拍照,一边与下属讨论着国外旅游的心得体会。     在调任壳牌中国集团主席不到3年时间里,

施正荣:中国的新首富(二)

   不过,施正荣已经快人一步——早在3年前,当时原材料还不紧张,施就参与援建了两家硅棒切片厂,并无偿给予帮助。如今切片场则投桃报李,生产的硅片全部供应给尚德。     2005年10月,尚德又与德国一家太阳能原材料供应商达成一个10年

声明:《宝洁中国总部 宝洁在中国的20年(三)》为网友风软一江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