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中国 宝洁在中国的20年(二)



    海飞丝上市12个月后,就在广东省取得了15%的市场占有率,广州宝洁赶紧着手建立新的工厂。马福祥带着宝洁的外国专家最后选中了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大片蕉叶林,与政府商谈的结果是,广州宝洁用每平方米约500元的价格租下了10万平方米面积的土地用来建设新的厂房。这期间,广州宝洁又陆续推出了护肤品牌玉兰油和第二个美发品牌飘柔。1991年1月,广州黄埔厂建成投产,当年底,销售额突破了5000万美元。

    但是,这时海飞丝、玉兰油85%的销售额都集中在广东省。早于宝洁进入中国内地的联合利华先通过与上海制皂厂、上海日化开发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利华有限公司,生产力士品牌的香皂、沐浴露以及洗发水,随后旁氏、凡士林护肤品也进入中国。宝洁必须尽快去打开上海和北京的大门。

    林海舟这一年在广州浪奇的车间里担任工程师,像大多数那个年代的技术干部一样,他安心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等着结婚的时候分到房子,梦想到了一定年龄可以当上车间主任。他所在的企业把洗衣粉、洗洁精卖到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湖南的南部。

    “那时候,势力范围泾渭分明,在自己的地盘里浪奇的洗衣粉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大家之间也没有竞争,也没有什么技术壁垒”。林海舟记得,每年国有的日化企业会被召集到一个地方开会,大家互相把最新的技术成果汇报给同行。

    但宝洁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在日期为1997年8月27日的一封韩仕德(Peter Hempstead)写给马福祥的长信末尾,这位宝洁中国第一任总裁用拼音拼出“有办法”三个字,这很可能是双方在合作初期培养的一种小默契。马福祥也是在这个时候,用他的“有办法”解决了跨省分销的问题——单靠宝洁这一步很难走出,而没有宝洁的资本优势,广州肥皂厂的马厂长也很难实现这个目标。马福祥记得当时上海市的领导十分开明,对他说“我们欢迎好的产品来上海参与竞争”。经过批准,宝洁的洗发水、护肤品先后被摆上了上海国营商店和百货公司的货架。

    在玉兰油、佳洁士等产品上市的时候,宝洁还学会了与权威机构合作来达到市场宣传的效果。当时的对外事务主管何丽英回忆说:“我拿着几包玉兰油找到广州市总工会的女工委员会请她们试用,然后通过她们来派发玉兰油试用装,原先通过邮局只能达到43%的派发率,通过工会达到了93%,一个月后,广州很多人都知道了玉兰油是护肤品。”

    随着上市的产品越来越多,宝洁希望成为一家真正的全国性消费品公司,这意味着必须要解决分销问题。1993年,潘纳友(Dimitri Panayotopoulos)接任宝洁中国总裁,他上一个负责的市场是埃及。他马上制定了一个分销计划,决定让宝洁首先深入到600个中国的城镇。马福祥说:“宝洁开发市场就是要占领货架,一定要达到高覆盖率。”

    宝洁派出了千人的销售队伍,同时给分销商做人员、信息系统和物流管理的培训,这种扶植性的合作很快让宝洁的分销商学会了怎样尽可能地把产品摆到终端货架上去。

    但是当海飞丝、飘柔等产品进入到每个国营商店、供销社、街边店之后,假货问题让其猝不及防。即使到了1990年代后期,一些城市里还会涌现“飘丝”、“沙宜”那样跟宝洁产品包装极其相似的产品。2000年宝洁公开的一项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当年中国市场上假冒的各类宝洁品牌产品已经占有15%以上的市场份额,宝洁每年因这类假冒产品而损失的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这迫使其不得不开展了一系列的打假行动。

    无论如何,宝洁让中国其它公司了解到一点,农村市场并不是不可能覆盖的。此时,吴凯和市场研究公司派出的学生更加频繁地走到农村调研,她常常和农民一起住上几天,询问他们所有的生活习惯。最初,广州根本没有市场研究公司,辗转通过统计局的帮助,吴凯才和广州软科学研究所达成了合作。“宝洁让人们发现,原来市场研究也是一门生意,这样的公司现在变得越来越多,在很多宝洁很早进入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市场研究行业几乎就是跟宝洁一起成长起来的。”她说。2004年,吴凯离开中国调往欧洲时,宝洁中国的市场研究部门已经有90人的规模。

    到1993年,广州宝洁的年销售额逼近1亿美元,它决定重新考虑把洗衣粉产品引入市场,而且选择了高端品牌碧浪。除了消费者的兴趣不足,宝洁当初没有首先引入洗衣粉的另一个考虑在于,生产洗衣粉的投资是洗发水的数倍,在最初阶段会十分危险。

    熊青云1992年加入宝洁市场部洗衣粉部门参与碧浪的上市工作,这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硕士毕业的女孩在16年后成为宝洁第一位中国内地培养的总经理。但当时,她不会看AC尼尔森的报告,面对外国上司英语一句也说不出,对生意几乎一无所知。

    即将赴美国总部任职的许有俊有8年时间担任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他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宝洁对人才的统一理解是“领导才能、魄力、分析判断能力、灵活、合作”,内部培养是宝洁一贯的文化,因此即使存在风险,宝洁还是从进入中国开始就拜访高校,招聘大学生进入公司。

    第一年,宝洁在广东省内的华南理工和中山大学招收了12名大学生;第二年,拿着教委的介绍信,宝洁开始在清华和北大校园里巡讲招生。那时,广州普通单位大学生的工资大约是120-180元,宝洁提供400元左右的待遇。1991年,韩仕德在给美国董事会的报告中提到,“宝洁是惟一拜访中国各大学并招募大学毕业生的公司”,“我们正在成为一家中国公司”。

    但韩仕德没有想到,宝洁招收大学生却时常演变为复杂的问题。各地人事局在最初几年多次阻挠,他们不同意国家培养的工程、物理甚至是国防专业的毕业生跑去宝洁卖洗发水,觉得这样相当不可思议。这时候,马福祥甚至要通过广州市市长找人事局来想办法。

    同时,加入宝洁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件冒险的事情。1994年,宝洁与浪奇合资,林海舟作为技术骨干被通知必须加入,许多人跟他一样并不愿意,因为离开原来的国有单位意味着房子、退休、养老保障都可能没有了。

    不过林海舟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当他被电话通知已经成为合资公司计划部经理并且可以拿到2800元的工资时,他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开始了。“你的潜力比你想象的大得多”,林海舟经常在宝洁听到这句话,现在,他是宝洁大中华区负责供应链业务的副总监。

 宝洁中国 宝洁在中国的20年(二)

    在1989到1992年期间,许有俊会协助公司从香港中文大学聘请MBA课程的教授来宝洁给新员工上课,教他们什么是生意、会计和市场策略。一直到1997年左右,宝洁的面试都会带有翻译,不会英语并不影响进入公司,而在英语培训这一项上,宝洁投入了大约300万-400万美元。随后,宝洁会直接把新人推到必须承担责任的位置上,但公司并不认为这是一项冒险。

    熊青云认识到,公司正在让她迅速接近真正的生意。她记得,当时一袋碧浪的售价为12.9元,比起市场上的竞争产品要高出5倍,风险很大。宝洁首先选择了广州作为测试市场,分发30万份试用装。同时,宝洁筹划了一系列的收购,当时北京熊猫、上海白猫、广州高富力以及中部的活力28分别占据了各自的区域市场,宝洁将熊猫、高富力以及成都的兰香品牌都收入囊中,占领低端市场,汰渍被定位于中端,碧浪为高端。

    在潘婷和舒肤佳品牌部门分别担任助理品牌经理之后两年,熊青云被提升为品牌经理,需要负责宝洁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之一—玉兰油。当时玉兰油在宝洁中国的生意份额很小,几年都没有增长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巨大的推广费用让品牌处在亏损状态,而当时大宝占据了全国30%以上的护肤品市场。熊青云在1996年的任务就是把消费者从大宝那里争取过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0158.html

更多阅读

工业品营销 工业品营销的六大病症(二)

工业品营销,犹如一场倒春寒,未曾感受多少春风拂面,倒是饱受寒风的逆袭,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早就该来的,来的迟了些。工业品营销的概念,绝大部分工业品企业是接受的,可认知模糊、运用迟疑、方法不当、体系不畅,于是,就有人觉得工业品营销也许

中国纺织服装业现状 纺织服装业的品牌战略(二)

 (二)企业须努力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是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大国,但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却很少。企业普遍规模小,资金实力薄弱,对外投资能力差,不利于“走出去”战略。因此,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是我国创建服

肯德基特许经营合同 加盟肯德基特许经营的项目申请书(二)

 (二)安全、健康、卫生的餐饮场所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受非典冲击,餐饮市场从传统的色香味型,并以味为主转为更加注重安全卫生、健康营养的消费。安全、健康的餐饮消费成为餐饮企业与消费者的共同追求,餐饮企业经营者行为规范,促进

征服男人的诀窍 壳牌征服中国的营销诀窍(二)

    林氏维新    壳牌是一家典型的欧洲企业,非常强调集体决策,不太突出个人。林浩光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一直在壳牌工作,身上带着非常鲜明的“壳牌人”特点。这位出生、成长于马来西亚的经理人,主管过壳牌在马来西亚的业务,因此非常

声明:《宝洁中国 宝洁在中国的20年(二)》为网友娚朲钚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