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中国市场份额 宝洁在中国的20年(一)



    1988年10月的一天,一些日化品经销商守在广州肥皂厂的门口,他们提着麻袋,里面装满一叠叠崭新的十元钞票。他们来买海飞丝—这种每瓶要卖将近20块钱的洗发水。

    这让马福祥—这位50多岁的老国营肥皂厂厂长感到,一个不一样的时代来临了。就在几天前,第一批海飞丝才被装进纸箱搬上了平板三轮车,广州越秀闹市区的一条小巷中,肥皂厂职工的自行车堵住了路,三轮车刚好勉强能通过,巷子外边,停靠在路旁的卡车正在等候。

    海飞丝的成功似乎就是来得这么容易。这种产品和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消费水平极度不符,可是当每个城市、每个村镇的每家店铺的显眼位置都挂起长长的海飞丝小包洗发水时,“世界一流产品,美化您的生活”家喻户晓,事情就那么神秘地发生了。

    宝洁要感谢吴凯(Berenike Ullmann),这位公司派往中国的第一名员工在1986年夏天结束后给辛辛那提总部带回了一个不那么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消费者从洗衣服上找不到乐趣,尽管他们对使用汰渍的感觉良好。洗衣粉是宝洁利润最丰厚的产品,宝洁最初希望能利用它来打开中国市场,正如在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它令衣物洁白、色彩光鲜,具有强效的洗净力,可是这一切对中国人来说都不具有吸引力。

    在那个时代,人们开始越来越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他们愿意承担不菲的价格“从头开始”。从今天来看,宝洁十分幸运地在那个历史时刻选择了洗发水来开始在中国的事业,而不是像联合利华那样极力推荐力士香皂。于是类似这样的故事成为许多人的记忆:“我记得我家的第一瓶海飞丝是我大姨从北京带回来的,那时候可真是当作奢侈品来用的。每次洗完头都把它的盖子盖好,放在我家组合家具的橱窗里。当时商场里卖28块钱一瓶,而我妈的月工资是128块钱。我们全家都觉得用海飞丝洗头的感觉不一样,甚至在年幼的我的心里,这是件无限光荣的事情,可以向同学们炫耀……”

 宝洁中国市场份额 宝洁在中国的20年(一)

    1980年代,中国南部的经济特区开始活跃起来,但大多数地区还处在贫穷之中,人们用外汇券可以在大城市的友谊商店里买到有限的外国商品,许多跨国公司在这个巨大的市场前摇摆不定、战战兢兢,他们还抱着太多疑问,宝洁却决定大胆一试。

    公司首先找到了Berenike Ullmann.1984年,这个出生于日内瓦的瑞士女孩即将在剑桥大学汉语和中国文学专业毕业,她看到宝洁欧洲公司在校园招聘信息栏里贴出的信息,要招一位熟悉中文、能够经常出差的市场研究员。

    她在50多个候选者中被公司选中,第二年,中文名为吴凯的她负责了宝洁在中国的第一个任务—只身到北京和上海市场进行广告测试。据后来出任过宝洁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当时就力推公司进入中国的爱德华。阿兹特(Ed Artzt)先生回忆,为建立在中国的名声,每次以宝洁字体结束的广告至少被播出了10亿次。

    这很显然是一个被夸大了的数字,但广告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海飞丝上市以后,吴凯在走访消费者时发现,几乎所有人都通过电视知道了海飞丝。她对《第一财经周刊》说:“1989年11月,我们开始进入农村调查,那时候基本每个村子会有一台电视机,晚上村里所有的人聚在一起看电视,每个人都知道海飞丝。”

    大多数中国人那时熟悉的是蜂花、海鸥、美加净等本土品牌,对国外的洗发水闻所未闻,很多人会去国营商店用瓶子购买散装的洗发水。吴凯的市场研究还发现,男人几乎都是用香皂或肥皂洗头发。大家对洗完头干涩的感觉表示了不满意,但是对柔顺、飘逸的头发毫无概念,宝洁在这个市场可能将充满机会。

    宝洁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视广告买主,当它把完全不同以往、以浪漫的爱情故事为情节的海飞丝广告带入中国时,很多人都被其打动,跃跃欲试。后来,请来张德培代言的飘柔广告更加深入人心。

    但它渐渐发现,中国本土企业快速领悟了品牌的含义,后来它们开始变得难以对付。例如十年后纳爱斯的电视广告就描述失业的母亲在街上找工作,小女孩用“一点点雕牌洗衣粉就洗好多好多的衣服”。强调“只用对的,不选贵的”的雕牌成为日后宝洁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之一,甚至迫使汰渍在中国市场降价并且重新定位。

    宝洁开始意识到,高昂的价格会阻止中国人大量使用他们的产品,它开始尝试从菲律宾和印度市场的竞争对手那里学到的办法,用售价0.5元的小包装解决问题。尽管如此,那时候许多人还是会把一小包洗发水分成几次来用,因为比较以前所接触的产品,它们能产生更丰富的泡沫。

    吴凯回忆说:“有的农民会趁去县城集市卖菜的机会去商店买一包小的海飞丝,他们希望过年或者参加婚礼的时候能够让自己漂亮一些。”随后几年,中国市场几乎所有的洗发水品牌都学会了这一点,小包装成为那个时代特殊的产品形态,直到2000年代初,这样的包装才渐渐在市场中消失。

    马福祥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决定让出肥皂厂的资源。在合资公司中担任执行董事的他成为多年后宝洁公司最敬重和感激的人,员工评价他是一个极其开朗和懂得生意的人,“很知道怎么跟鬼佬打交道”,这对于那时候必须选择合资方式进入中国的宝洁来说十分重要。

    他回忆说:“合资公司合同一签好,宝洁就很着急,想要马上生产海飞丝。肥皂厂当时总共是2000多平方米厂房,腾出一个新的车间专门用来生产宝洁产品,肥皂厂原来的产品逐渐减产到一半,当时还是计划分配的电也是优先给宝洁方面用。”

    广州肥皂厂生产洁花洗发水及肤安沐浴液,像大多数那时的国营企业一样,它的产品主要在本省销售,有一定的知名度,同时还开发一部分周边地区,但无法进入北京、上海那样遥远的大城市。马福祥希望能够改造这个陈旧的工厂,他为此跑了很多中央部委,还拿到了时任轻工业部副部长于珍“同意,请广州市考虑”的批复,但当时很难找到钱来投入改造。

    直到宝洁和黄选中了它。宝洁进入中国首先在香港找到了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双方以69%和31%的入股比例成立投资公司,随后与广州肥皂厂以及广州经济开发区建设进出口贸易总公司合资成立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宝洁和黄占65%股份,后两者分别占股30%和5%.1997年开始,宝洁开始陆续从合资伙伴中收回股份,广州肥皂厂收回投资约为3000倍,到2004年,宝洁在中国正式成为独资企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0159.html

更多阅读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珍园文化   赵梅阳在世界的版图上,只有中国这块最难为投资者看懂,中国进入投资迷局的混沌时代。为此,笔者将撰文四篇,分别为:直面中国,投资迷局;聚焦全球,高端消费;共赢珍园,玉品人生;创新模式,财

宝洁大学 《向宝洁学什么》第二章(一)

系列专题:《向宝洁学什么》第二章宝洁关键品牌理念背后的故事第一节 关键是要让更多的人感觉到舒服宝洁经典案例在宝洁品牌经营的历史上,最耀眼的品牌是“象牙香皂”,这个品牌从诞生至今,已经存在了整整132年。1878年,公司创始人詹姆

向宝洁学什么 《向宝洁学什么》第一章(一)

系列专题:《向宝洁学什么》第一章因为宝洁这样做,所以其他人跟着做第一节 宝洁传奇:品牌从“烙印”开始 宝洁经典案例一百七十多年前,美国中部俄亥俄州重要的工商业城市辛辛那提被人们称为“猪都”,是美国最著名的贩猪中心,甚至在城

宝洁中国总部 宝洁在中国的20年

1988年10月的一天,一些日化品经销商守在广州肥皂厂的门口,他们提着麻袋,里面装满一叠叠崭新的十元钞票。他们来买海飞丝―这种每瓶要卖将近20块钱的洗发水。    这让马福祥―这位50多岁的老国营肥皂厂厂长感到,一个不一样的时代来临

中国纺织服装业现状 纺织服装业的品牌战略(一)

   21世纪的服装理念已经大大区别于上个世纪,从蔽体的基本作用到今天的彰显身份地位,从追求潮流到张扬个性、体现新文化,服装的作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纵观国内服装厂家20余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失败与成功均可圈可点。 但是,凭心而论,我

声明:《宝洁中国市场份额 宝洁在中国的20年(一)》为网友你就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