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话剧:五大投资失败背后的创始人缺陷(一)



  蛋也打 鸡也跑 创投的血泪真不少

  投错人 入错道 看好的模式变泡泡

  创业人 也不善

  年轻的 拿到钱 自己用来做宣传

  刁蛮的 折了本 谈判桌上撕破脸

  行骗的 说破天 公司亏了他满赚

  还有个别经理人 上市之后乱套现

  创业家 赤手空拳打出一片天

  靠的是 勤劳智慧心坦然

  谈了判 融了钱 责任道义扛在肩

  从无到有做到强

  投资家、创业者有颜面

  一旦不幸折了本

  自己的责任自己担

  这原是 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且听几位当事人

  端起茶 举起杯 前尘往事慢慢谈

  (文|刘恒涛)

  人物

  三创教主——四十出头,三创茶馆掌柜的,言谈极富激情,大力宣扬“创业,创新,创富”,自成一派,业内有“三创教主”之号。

  邓峰——北极光创投创始合伙人,曾在硅谷成功创业。

  谭智——加盟北极光不久,分众前CEO,今悠闲于高尔夫球场上。

  沈南鹏——红杉中国创始合伙人,以投资嗅觉灵敏著称,强调做“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

  陈浩——联想投资二号人物,董事总经理,产业背景出身,投资风格稳健。

  羊东——赛富基金合伙人,以投资完美时空一战成名,奉巴菲特为偶像。

  X MAN——某本土创投合伙人,谙习投资圈中的“黑道”,特约以匿名方式前来。

  三创教主:成功创业家的素质底线究竟在哪儿?失败案例中的创业者有着怎样的价值观、人性弱点、道德瑕疵

  (开场白)

  (幕起:几位投资人走上台来,围坐一张老北京八仙桌前,穿着老北京马褂的伙计送上茶来。墙上贴着“非创莫谈”的牌子)

  三创教主(微笑,抱拳):列位,请了!

  在我这三创茶馆,非“创”莫谈。不瞒各位,今儿个要说的,是一个戳创业投资界心窝子的话题——投资失败打了眼,看错人。各位都知道,这两年投资圈内发生了一些著名的恶性投资失败案例,像PPG、ITAT、亚洲传媒、中科智等。他们的商业模式很牛,创业团队的Resume(履历)大都光闪闪,给他们投资的都是知名的投资机构,赛富、IDG、鼎晖、红杉、凯鹏华盈、集富亚洲、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这些打着“创业”旗号的家伙在创业过程中,甚至有的自创业之日起就出现了欺诈、圈钱、撕毁合约、触犯法律的行为,最终导致企业失败。查立(乾龙创投创始合伙人)说得好,哪家VC没有血泪史。咱今天的话题,不是为了揭伤疤,指短处,而是聊聊成功创业家的素质底线究竟在哪儿?这些失败案例中的创业者有着怎样的价值观、人性弱点、道德瑕疵。

  邓峰(点头):做创投最难的是看人。为什么这些案例失控了?因为你碰到了坏人。碰到后怎么办?失控的原因在哪儿?其实要说怎么判断人,到现在我也没有很好的答案。我想最重要的是看创业者的两个方面,价值观或者说道德观,还有性格特点。

  沈南鹏:失败案例这两年暴露的比较多,部分原因和市场环境及金融危机有关。仁兄(指三创教主)常说“黄金十年”的概念,好年份里问题被掩盖了。当经济增长放缓,竞争更加激烈,原来预期很快可以上市的企业,出现各种经营问题,甚至亏损,创业者人性的弱点就可能暴露出来。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创业家,是否有足够的定力和诚信度,表现得很鲜明。有的创业者全力以赴,但因为市场、商业模型等等原因而失败,仍然值得尊敬。但有些从创业第一天起,就知道他根本做不到那些“计划”,纯粹为了圈钱而创业,这就是道德问题。

  三创教主(兴起,插话):我想奉劝那些在路上的创业者,如果你的目的不纯,请不要创业了。否则,即使融到钱,上了市,也是害人害己。

  羊东(喝口茶):我觉得大家把这事儿看得太重了,我不认为这种失败是个很大的问题。其一,投资多了,总会有失败,总会遇到一些不好的合作伙伴。其二,经验要逐渐积累,而且我不认为有更好的降低风险的办法。

  (有人点头,无人接话。X MAN迟到了,向诸位抱歉,打招呼,落座)

  第一幕

 创业话剧:五大投资失败背后的创始人缺陷(一)

  投机:为圈钱而创业

  (没有幕布的起落。刚到的X MAN 对主题很兴奋。此君做风投吃过不少亏,亦曾在三创茶馆痛陈家史。这一幕,他几乎成了主持人)

  X MAN:刚才听了个尾巴,很兴奋。这些案例中,有一家公司问题非常严重,就是PPG。有人说,它是烧完了投资人的钱,上市没成功。我认为,PPG创始人李亮有非常恶劣的欺诈行为。

  李亮的伎俩是这样,他自己成立一个广告公司,做一个广告只花了100万,他打过去1000万,剩下的900万你不知道去哪了。他搞电子商务,下面物流、仓储都是自己的公司,或间接与他有关,他不停地向这些公司打钱,投资人的钱作为费用打出去,钱变相进入他自己的名下。钱转移光了,李亮也没了。这种人是道德问题,不是能力问题。他从一开始就是有预谋、有准备地圈钱。我自己也遇到过类似这样的项目,发现问题时,已经比较晚了。

  谭智(没有停顿,直接接过话题):我很早就认识李亮。他很聪明,又勤奋,执行力也够,但就是出发点不纯。中国创业者的共同问题是心态浮躁,做企业想的是上市、圈钱,想的是他要买奔驰买大House,而不是想要创造价值,不想要对得起投资人、社会、员工。 ITAT和PPG犯同样的问题。创始人想圈钱,而不是想做大企业。他们设计商业模式是基于能融来多少钱,钱烧光了,新的钱又来了,烧到正好上市。但万一上不了市呢?其实只要追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假如没有上市,你能不能活下去?答案都在里面了。

  三创教主(面露不解):投资ITAT的都是国际知名的机构,美林、摩根士丹利,他们做尽职调查时,悄悄派人去ITAT看看,它的店里有没有人流,和它的供货商聊聊,也能发现这个公司的问题。为什么犯这种低级错误呢?

  X MAN:听说蓝山资本合伙人唐越和ITAT董事长欧通国聊了不到1个小时就决定投资。应该听听唐越怎么想。

  三创教主:对。我来问问。(拨打电话。场外传来声音,唐总,你好!……可否和我们谈谈你对这类失败投资案例的反思?唐越语气坚决,我对这个话题一点兴趣也没有!电话挂断)

  X MAN:他恐怕很难开口……唐越是有投行背景的,是资本运作的高手。这些有投行背景的人做风投更关心财务报表、商业模式,主要看企业能不能上市,不关心人。很多时候投资人不是傻子,但他不管创业者骗不骗人,甚至不做尽职调查,只取中间一段儿,上市了他就套现退出了。

  陈浩:其实,投资人应该清楚,企业IPO了也不意味着你就能卖股票。公司上市了,但它还能掉下来。只有创业者把公司真正做稳了,我们才有可能在实现价值的基础上,实现退出。

  三创教主:大家说得好,也别忘了喝茶。(举杯)这可是我珍藏的上好武夷山大红袍,镇店之宝,哈哈……

  (幕落)

  本场案例回放

  欧通国:忽悠资本,忽视客户

  大概欧通国也不能否认,2008年上市申请两次被港交所否决开启了ITAT的崩溃之路。而在很多人看来,这根本不是新闻,而是意料之中的结局。

  2008年5月,ITAT门店数量从2004年成立时的8家,扩张到780多家,在2007年初这个数字还在240左右。据说这个速度创下了“全球第一”。在欧通国自己的描述中,随着开店数量激增,其业绩也在经历着“大跃进”。ITAT宣传中的2007年净利润高达10.4亿元,“这大约相当于李宁和安踏公司的利润之和。”某财经媒体曾经估算。

  这样的数字几乎是在挑战人的常识。这能是真的吗?早在2008年6月,《创业家》就曾带着这样的怀疑对ITAT进行了调查,在北京、上海、深圳、济南、温州、衢州等地实地走访了其门店之后,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冷清。据此,《创业家》对ITAT的商业道德、欧通国的创业动机提出严重质疑。

  欧通国在创办ITAT前曾有这样的创业经历。1990年他推出“金盾”男装,通过成立专卖店、吸引加盟商、斥巨资在央视打广告迅速崛起。1998年金盾在香港上市,企业当年就悄然消失。欧通国的一个公开说法是,那一年,金盾遭到国际游资的恶意收购。

  这一次,以蓝山资本为首的两轮投资商共为ITAT提供了1.2亿美元的资金,也支撑了ITAT泡沫的不断长大。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港交所聆讯遭否是对欧通国所有谋划最直接的打击。“上市失败后,欧通国也无心再做了。”有ITAT内部人士透露。而随后不断传出的就是ITAT资金链断裂、大规模关闭门店、大量裁员、“铁三角”模式分崩离析的各种坏消息。在最新的消息中,山东如意集团有意以5亿元完全收购ITAT。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0399.html

更多阅读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珍园文化   赵梅阳在世界的版图上,只有中国这块最难为投资者看懂,中国进入投资迷局的混沌时代。为此,笔者将撰文四篇,分别为:直面中国,投资迷局;聚焦全球,高端消费;共赢珍园,玉品人生;创新模式,财

如何建立高效的团队 建立高效医药营销体系的游戏规则(一)

建立高效医药营销体系的游戏规则(一)随着医药行业新形势的快速发展,现在制药企业的营销体系也在紧跟潮流快速改变着。由于医药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这导致建立高效率的医药营销体系有着自己独有的方式和方法。笔者史立臣历经2

王琼创业:与‘狼‘共舞的美丽女人(一)

【编者按】十一年前,她下岗创业,在偏远的西部进入一个平淡无奇的行业,继而建厂,以加盟方式筹资,股份改造,海外挂牌上市,被英国《观察家》杂志称为“中国企业第一夫人”。 1996年,在一家外贸公司担任......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企业。

创业何时都不晚:47岁才起家的亿万富翁(一)

 朱镕基总理说:你是一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     1986年6月的一天,在长沙市一家民营的书报刊发行公司里,进来了一位年近半百身躯瘦削的书商,从他那浓重的川味口音中,发行公司的经理很快明白了他的身份及其来意,便盛情接待。    客人

王琼创业:与‘狼‘共舞的美丽女人(一)

十一年前,她下岗创业,在偏远的西部进入一个平淡无奇的行业,继而建厂,以加盟方式筹资,股份改造,海外挂牌上市,被英国《观察家》杂志称为“中国企业第一夫人”。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企业。    2004年3月1日登陆纳斯达克OTCBB

声明:《创业话剧:五大投资失败背后的创始人缺陷(一)》为网友哥只抽乀寂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