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羊羊的国际化之路 李宁的国际化之路 用中国元素诉求全球市场(一)



  品牌国际化,东方元素----李宁公司独特的国际化线路

  即便美国篮球运动员科比·布莱恩特每做一次“耐克”Logo弧线式的扣篮以引来全场欢呼,也丝毫不影响西班牙队队员保罗·加索尔球衣上磨刀石状“李宁”标牌的闪烁。

  在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男篮决赛上,美国梦八队和第15届世锦赛卫冕冠军西班牙男篮进行了精彩的对决,随着西班牙男篮队员球衣上的醒目标志—“李宁”牌出现在更多消费者视线里,赞助商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宁公司”)也随之成为关注焦点。西班牙队最后登上了奥运会男篮亚军之位,而季军阿根廷队队员,同样身穿“李宁”牌球衣进行了整个奥运比赛。拥有全球数十亿计观众的奥运会,每每成为各大商家比拼知名度的战场。

  这场比赛被誉为中国品牌的一次成功的四两拨千斤的营销战术,也是中国企业进行的体育营销中国际影响力最为广泛的一次。李宁的成功也显示出了中国本土品牌对全球性的营销更为娴熟,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攫取资源,为己所用的能力的提高。

  以品牌国际化推动市场的国际化,以东方元素突出市场形象,李宁品牌在过去十年走出一条特立独行的品牌国际化路线。

  试水国际化

  早在1998年,李宁公司就开始了品牌国际化的努力,通过一系列的摸索,李宁公司所走的品牌国际化道路,也有其独有的特点与支撑。

  李宁公司首次尝试国际化源于一次经营危机。1997年,李宁公司已经成立8年,此前一路凯歌,稳坐国内行业首位。而当年,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业绩大幅下滑。李宁公司就此意识到跨国公司抵抗区域性经济危机的能力较强,于是开始试水国际市场。

  当时,本土企业很少有成功的国际化经验可供借鉴,但是作为一个世界冠军,李宁本人的优势在此时凸显了出来,他曾经无数次在国际上参加体育比赛,拥有当时国内企业家少有的国际化视野。

 喜羊羊的国际化之路 李宁的国际化之路 用中国元素诉求全球市场(一)

  1999年,李宁公司成立国际贸易部,当年8月,组团参加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ISPO体育用品博览会,除了树立国际品牌形象,主要目的之一是与海外经销商接触,以便征战欧洲市场。

  接着,李宁公司聘请了来自意大利、法国、韩国的一流设计师、版师以及专业的开发管理人才,加强市场调研和设计开发力量。从此,“李宁”系列产品,从T恤衫到运动背包,都注入了一种更活泼的风格。

  2001年,公司开始尝试赞助国外体育队伍。在当年11月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除了中国代表团外,李宁公司还赞助了法国、西班牙等代表团。此外,李宁公司在各大赛事上赞助的国家还有意大利、捷克等,涵盖了足球、篮球、体操等运动项目。

  这些赞助显然带动了李宁的最终目标:市场国际化。李宁公司在海外开辟了特许经销商制度,“李宁”牌开始打入国际市场。 2000年,“李宁”已在西班牙、希腊、法国等9个欧洲国家拓展了自己的特许经销商。

  李宁本人对市场国际化为公司 “咸鱼翻身”报以了很大的希望。但是,创新并非总是带来好处,让李宁感到意外的是,事实上,公司初期密集的国际化行动总体效果并不理想。

  国际化努力并没有让李宁公司获得足以迈过“10亿元销售额大关”的动力。就在李宁公司国际化一度进展不前的同时,国内行业竞争情况变得严峻。

  然而,这场来得太早的国际化并非全无好处,李宁公司和德国SAP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与国际同步的先进ERP系统、内部股权整理等规范化管理体系。给李宁公司留下了更为规范化的管理框架。国际化的思路也让李宁公司得到了一批精明强干的来自跨国企业的空降兵,为李宁下一步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先打造国际品牌,再开拓国际市场

  当李宁公司基本放弃国际化,更为专注国内市场之后,2003年,李宁公司悄然跨过“10亿元销售额”门槛;2004年,李宁公司上市了。之后,李宁公司再次尝试国际化。而收缩海外市场,成为李宁公司在国际化道路上关键转折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收缩国际化战线对于某些公司而言并不容易,李东生在兴致勃勃地购入汤姆逊彩电业务3年之后,不得不承认这一国际化举措远未成功。而当李宁公司遇到这一难题时,这家“中国创造”,而非“中国制造”的企业显示出了优势。

  由于投入的固定资产成本并不高,李宁公司很快缩小对海外市场拓展的力度以及针对海外市场推广的投入。效果很明显,在200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财报中,李宁公司来自国际市场的收入仅为1.3%,而2004年同期这一数字为2.4%。

  李宁公司2006年全年财报显示,2006年,国际市场的销售额仅占到了总营业额的1.1%。由此可以看出,李宁公司至此已经基本放弃海外拓展销售业务的努力,转而全力拼抢国内市场。这无疑是明智之举。

  2005年,李宁公司决定“先打造国际品牌,再开拓国际市场”。公司CEO张志勇认为:“这种做法与其他中国企业的低价倾销方式不同,我们希望先提升品牌的附加值。”2002年,他临危受命担任李宁公司CEO时,只有36岁。

  2007年年初,张志勇明确地指出了公司对国际化不断深入的思考:“如果连本土市场都赢不了对手,到国外结局会怎么样,结果可想而知。”张志勇说,李宁公司要想真正走出去,在产品创新与品牌营销方面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财务状况一定要更好。

  “中国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就是世界,本土市场永远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 为了完成新的品牌国际化道路,李宁公司从营销、产品研发与创新、品牌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大量配合,其市场效果非常明显。

  从全球来看,体育用品行业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零售商品牌模式,这类的代表有Gap(美国)、迪卡侬(欧洲)等。它们的关键能力是位置控制和供应链管理。另一类是打造品牌的模式,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等,其关键能力是产品和品牌创新,它们通过赋予产品文化内涵和产品设计来获取市场。

  “李宁”牌是属于后者的模式。它从创世之初就模仿耐克的模式,是一家“轻资产”的公司,不从事生产,而主要进行品牌的运营与销售,是一家标准的品牌公司。

  根据这种产业特点,李宁公司的产品推广与销售,需要附着在一定的体育项目上。李宁公司在运动方面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等群众性竞技体育项目上。从李宁公司的篮球项目国际化上就可以看出,品牌的国际化是个连贯的行为,而其中运用国际资源为最为关键。

  “金”篮球的转动

  “我们是一家国际化的公司,要从国际资源中寻找机会。”  张志勇意识到这一点,“李宁”牌要有所作为,必须放远目光,这个时候,火爆的NBA篮球赛进入李宁公司的视线之中,而篮球也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体育产品市场之一。

  竞争早已在中国市场展开:锐步已经签下姚明,耐克也早就与中国篮球新星易建联签约,分析师认为他将成为下一个姚明。耐克利用资源优势,邀请顶级NBA球星访华。在国内,安踏签下了CBA。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0521.html

更多阅读

李宁:走出无为陷阱

     每年到公司主持几次董事会、一两次股东大会,平时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自己游山玩水、修身养性,舒舒服服做甩手掌柜,是不少稍有点成绩的中国企业家的追求。只不过,所谓的自由一旦过了头,将成为企业家的苦药。  IPO之后,创始人、

“李宁”:试水电子商务先过“三重门”

传统服饰企业,即使是大如李宁、报喜鸟[25.83 -1.71%],也很难忽视网络销售这一渠道的存在。起初为了打击“李鬼”而侧身进入电子商务的李宁,以试水C2C(网店直销)、B2C(官方商城)一年多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传统企业做电子商务,先过

李宁市场定位 李宁用中国元素诉求全球市场

用中国元素诉求全球市场   国际化的市场就是中国市场。在这个市场,“李宁”牌面对的是这样一群消费者:他们使用MSN、QQ等即时通信工具,观看YouTube,用Google Earth查找地图;他们可能是韩寒或者郭敬明的粉丝,他们对NBA明星如数家珍,他们

李宁品牌运动棉衣 站在中国品牌的十字路口 李宁要干嘛?

  李宁既是追赶者,又是被追赶者。国际市场和高端市场,面对阿迪耐克,目前它只能仰视。本土品牌,它是老大,但身后的安踏、361等紧追不舍。这种夹在中高端市场间的“三明治”处境,李宁感觉并不爽。它的对策,一是往上走往外走——在美国波特

声明:《喜羊羊的国际化之路 李宁的国际化之路 用中国元素诉求全球市场(一)》为网友風聽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