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千王对决解读 投资人解读PPG三大疑问 多轮融资金额真像揭开



  关于与战略投资者1亿美金的融资的事情,David(李亮)是和我们沟通过的。”对于李亮在美国又融资1亿美金的说法,电话那头,三山基金合伙人李山一板一眼地说道。

  与最近市场普遍传闻PE将一齐讨伐李亮的说法不同,集富亚洲朱建寰12月4日也明确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在11月都到过美国开过会,他要是潜逃的话,他不会这样。”

  此前KPCB合伙人吴运龙也对记者称,继续看好PPG,对李亮还是有信心。近期一则关于PPG创始人兼CEO李亮携款2000万美金潜逃的传闻,再一次将PPG推到风口浪尖。

  “这个事件我觉我应该出来说一下。”12月3日,作为第三轮投资PPG的李山,被逼的有必要出来说说话。

  李山称,此前携款潜逃的报道是没有依据的,是中伤。“谣言已经损害到了我们投资者的利益。”

  “三山”3年来的唯一项目

  2007年3、4月份,经朋友介绍,李山知道了PPG这家公司。

  “我以前并不认识李亮,而且我当时投的时候大家都在抢着投资PPG。”李山说,他并非一哄而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觉得PPG的模式非常有创意。

  PPG被称为“轻公司”,没有工厂和店铺,消费者通过电话或网络订购,即可享受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的便利。

  在李山看来,中国基本上是大多数衬衫的产地,所以有制造的优势,产品的供应商有优势。“(PPG)再利用互联网,Call Center这种模式,把两个环节即制造生产这一块和销售、退售这一块连接起来,我觉得这个想法,不管怎么样,李亮是第一个想出来的,这是天才的。作为一个创新型企业,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创意是最关键的。”

  投资PPG,李山说,他看好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李亮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

  李山一直把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金融机构作为自己的一个梦想。“我很希望参与这种民族的东西,我有点民族情节的,”李山说,“David跟我讲,要打到美国去,作为投资者,我是支持PPG尝试这种民族品牌。”

  然而,2007年上半年,三山基金考察PPG之际,有关PPG跟供应商、广告商之间纠纷的报道已经纷纷见诸报端。

  李山表示,他本人的确知道有这些消息。

  “负面消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都会有的,我们也不是法官,这种东西都很难讲的,但整个宏观的情况作为股东我们都是了解的。”

  另外,“这只是说明PPG还不是一个成熟到像某些投资银行所说的,已经价值几十亿美金的公司,PPG现在还是一个以亿为单位的数量级的公司。”李山说,“在估值时,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考虑进去,所以,总的来讲,我觉得这些事情应该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因此,2007年9、10月份,三山基金注资PPG,“钱就打进去了”。

 中国三大千王对决解读 投资人解读PPG三大疑问 多轮融资金额真像揭开

  而且,三山和PPG之间就业绩、上市等问题上,没有对赌协议。

  “我觉得很多投资者搞些对赌,然后很快IPO,这会给人什么感觉?假如我是一个企业家,就会觉得你跟我不是同心同德的,就是想赚一把快钱就走了。”李山解释,“我的理念不是这样的,我觉得你不行我就不会投;反之,如果我投了,看准你了,而且也没有任何事实证明我看走眼了,那我跟你是一条船上的,荣辱与共,而且要共同长远发展,我根本就没想一年就退出,或者七八个月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三山费了很多功夫,才竞争成为PPG第三轮融资的惟一一家机构投资者。

  李山说,“我不管别人谁以前投过,我花很多时间跟管理层沟通,我理解他。”

  2005年10月,李山和前高盛全球总裁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及曾在高盛任职的美国PE专家郑凯文(Kevin Czinger)共同创建三山基金。

  此前,李山曾与莫天全一起创立过搜房网,并担任过中银国际的CEO。

  PPG融资真相:8000万?3600万!

  2008年3月,李亮在媒体面前高调宣布,三山共投资3000万美金给PPG。

  据报道,此前PPG已获得集富亚洲、TDF和KPCB共约5000万美金的两轮注资。

  据媒体的公开报道资料,两年时间内,一个成立不到3年,没有工厂、没有店铺,只通过电话和网络直销卖男士衬衫的“轻公司”,迅速吸金约1.8亿美金(包括此次声称的1.8亿美金)。

  事实上,记者近期采访得知,PPG实际的融资额与对外宣称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别。

  是这样一个结构。

  开曼公司“PPG Direct Merchant Corp.”(下称PPG开曼)100%控股两家公司:注册在中国上海的“批批吉服饰上海有限公司”(下称PPG中国)和注册在美国的“The Pereect Products Group”(下称PPG美国)。

  PPG开曼得到了前三轮的投资,基本上100%投到PPG中国,主要用于广告等方面。

  但李亮向本报坦承,PPG前三轮的实际融资额只有整整3600万美金,第一轮600万美金,后两轮分别是1500万美金。

  “8000多万美金,反正有人讲有人承认就OK了。”李亮说。

  对此,李山回应,“这是事实。我们是非上市公司,确实没有任何义务去向任何地方披露这些东西。但既然你问到了,我也就如实跟你回答了。”

  对于三山投资“3000万美金”的说法,李山说,“我也不知道哪来的。我去年就投了,今年3月份才出来的消息,不是我自己说的。”

  2008年9月,PPG还向本报透露,PPG完成第四轮融资,获得来自美国一家百货公司1亿美金注资。

  李亮向本报确认,PPG的确获得1亿美金注资,而且“1亿美金投资是战略投资,投到PPG美国,一定是用来发展和开拓美国市场的,用来收购特定需要的公司”。

  对于PPG美国融资1亿美金的说法,李山告诉本报,“David(李亮)是和董事会汇报过的。”

  李亮拒绝透露投资方和未来收购的目标公司,只表示,1亿美金只占PPG美国不到50%的股权。

  PPG美国是PPG于今年刚在美国开设首家境外分公司。

  因此,对于成立不久的PPG美国公司,缘何以不到50%的股份吸引到1亿美金的融资外界有颇多质疑。

  在本报后来的邮件采访中,李亮并未就此回复。

  李山认为,“PPG这种模式是一种创新,不光在中国是一个创新,尤其是美国现在的经济(这么)糟糕,我也相信PPG这个模式很有可能在美国也是很有前途的。我想,那些投资者也是看好,至少相信这样一种战略吧。”

  但坊间仍有传言称,PPG资金链问题严重。

  广告曾是PPG的一大笔支出。

  PPG发展初期,广告投入是销售额的150%,后来又逐步下降到70%和30%。2007年,在获得风险投资后,PPG开始大量的广告轰炸。李亮承认,2007年,PPG的广告费达2.3亿人民币之多(相当于3000多万美金)。

  但从2007年底开始,PPG拖欠供货商、广告公司欠款等问题开始见诸报端,一时间媒体纷纷开始质疑PPG的模式和未来的前景。

  据此前媒体报道,PPG拖欠上海中润解放传媒、唐神广告、旷视广告、元太广告等几千万元广告费用。

  当记者问及PPG与供应商官司,李亮有些无奈,“这个问题去年就回答过了,PPG有这么大的销售量,这样一个公司有这么一点官司算什么?”

  而对于广告公司的债务,李亮的态度是,“第一要把水分挤掉不能欺负我,第二,如果不挤掉水分,就要给我们多点时间,让我慢慢还你钱。”

  但无论如何,对于PPG目前的运营,李亮告诉记者,“现金非常丰富,要比那些在中国上市的服装公司丰富得多。”

  对于这些债务,一位接近PPG的人士表示,李亮不是没钱,而是不愿意还。

  坊间也有说法,李亮在开始创业时并没有太多的资金,当时李亮开的是一辆老款的奔驰。但此后李亮相继拥有了法拉利、劳斯莱斯和奔驰新款,并且还拥有自己的游艇;另外,李亮在上海西郊庄园买过一套别墅,后来卖掉了还赚了钱。

  李山也强调,“现在PPG有钱,David还是挺聪明的,他懂得现金为王。”

  “投PPG,投的就是李亮”

  近期的PPG事件,似乎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谈资。

  11月26日,在杭州举行的中国本土投资人与项目融资高峰年会上,和利创投合伙人孔令国在会上表示,所谓商业模式的创新,从其个人角度来讲,风险是很难预测,所以,当资本市场过热的时候,大家觉得这个项目可能很好,但是,根据他过去的经验,真正改变人的这些消费形式的东西很难,比如PPG。

  鼎晖投资合伙人黄炎也表示,投资界追捧“模式创新”有点过了,目前已经看到过火的例子。

  李山认为,“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关注它(PPG),不管是正面的负面的,包括它有这么多的模仿者,这都说明,这个模式是有生命力的。这种看法,我至今也没有改变,所以作为投资者,我觉得PPG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而且有强大的生命力,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PCB相关人士也称,“当时是PPG自己找过来的,觉得PPG的商业模式比较好,就投了。”说起当时的投资,该人士到现在还认为PPG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

  启明创投投资了与PPG模式大同小异的凡客,其董事总经理甘剑平认为,模式固然新颖,但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样重要,尤其是团队的稳定性。

  目前,PPG原COO黎勇劲已转投土豆网,运营副总裁黄朗阳、CFO王彦丰均已离职,而CMO赵奕松目前也处于半离职状态,“产假还没结束”。

  在PPG的众高管离职问题上,李山说,“我也很关心,但第一,你一定不要忘记,PPG是一个start-up公司,就算是它发展的比较迅速,它毕竟还是一个start-up,在这个过程中,有团队的变化很正常。”

  李山强调,“我当时投PPG,投的就是李亮,下面这些人,我不认为他们对公司的发展是决定性的,当然他们有他们的贡献,但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人走了,公司现在一切运营正常。”

  据李亮透露,PPG中国目前有5个部门:市场部、呼叫中心、IT部、库房部门和财务部门。

  李亮解释,PPG初期所有部门都有两个位置重叠的高管,但这都是阶段性的,这些人也都是招聘进来的,现在有人不合适就离开,根本没什么。

  李亮还告诉记者,现在公司运营得很好,所有的头都在,而且“公司所有部门的头,每天每个人要跟我沟通半小时到一小时,天天如此”。

  那么,这些“头”具体是谁?

  截至目前,李亮并未就此回复记者的邮件采访。

  当记者问及如果要去PPG,具体应该找哪位时,朱建寰回应,“你跟公司联系,这个东西我想不需要股东说什么话或者出什么面。”

  PPG市场部副总裁荣晓(Machelle)在电话中告诉记者,PPG目前新上任的高管部分在美国,由于他们新进公司,所以还没记住他们的名字。

  对于PPG走到今天,李山表示,“David(李亮)还年轻,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觉得很正常。但随着公司未来不断发展壮大,包括投资人的进一步投资,慢慢都会有走向正规化的过程。”

  不过,PPG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作为投资方,至少还要考虑他们的声誉。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已经不断有PPG投资者寻求新领导人挽救PPG的传言。有消息称,KPCB、TDF、JAFCOAsia等已经开始为PPG寻找李亮替代人,正进行多方谈判。

  对于上述消息,李山说,“这个完完全全是空穴来风,没有这回事。作为创业者我认为,一个企业,跟大的机构不太一样,一个大的机构,manager可以随便换,但创业企业不是这样的,PPG离了李亮就不是PPG了。所以,我们投资者根本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不能代表其他投资人说话,但我相信是一样的,我们没有讨论过这个事情。”

  朱建寰表示,“这都是无中生有。”

  不过,李亮本人也似乎并不会放弃对PPG的控制权。

  “从法律角度讲,公司今天要换CEO,不是投资者说了算,董事会共有5票,3票在我这里,投资者只有2票,他们怎么换CEO?”李亮反问。

  李亮说,PPG前三轮融资后,中国所有的初创团队,截至目前,占PPG的股份超过50%,而李本人占团队比例超过90%,即差不多占PPG45%的股权。

  而集富亚洲和KPCB各占20%左右,三山基金大致占10%,剩下的是一些管理层的股份。

  所以在PPG的股权结构中,李亮加上管理团队的股份,还是处于绝对控制地位。

  而且李亮明确表示,不会出售PPG。“PPG的原始股东仍旧拥有超过公司50%的股权。PE收购PPG,我想我不会同意的。”

  但在没有退出之前,PE如何自保?

  “还在和李亮进行沟通。”对下一步的打算,KPCB没有明确表态,只是表示对PPG还有信心。

  “至少从集富亚洲来讲,我们作为一个股东,一直在尽力而且一直在持续地努力,和所有的股东一起努力,把公司之前做的不够完善的地方去改善,包括运作策略、和媒体沟通、出现人事的变化,我们都会在其中做一种协调。”朱建寰说。

  “作为投资者,我们要尽量地增加附加值。”李山表示,“我还是相信我的眼光。我说PPG一切正常,并不是说已经实现了它所有的潜力,David说的好多事情还处于探讨过程中,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就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作为投资人,要和管理层同心协力,把这个公司真正做成行业龙头公司。”

  不过李山玩笑说“如果谁给我10亿美金的话,我也可以考虑卖掉,如果是成本价我就不卖了,我毕竟是做投资的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0600.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绝对伏特加”小刀模式解读 绝对伏特加平面广告

中国“绝对伏特加”小刀模式解读——新营销下的白酒消费者对位驱动模式最近10余年,白酒营销全面涌向渠道营销,全面展开4P理论的实践应用与细化创新,各类经验式的营销模式层出不穷,而且每种代表模式下面都有一个标杆企业在支撑。然而,

转载 桑弘羊之问----中国两千年走不出的怪圈 桑弘羊变法

原文地址:桑弘羊之问----中国两千年走不出的怪圈作者:卢腾的天空公元前八十一年,大汉的朝堂上发生了一场划时代的辩论,辩论的一方是【大汉第一经济学家兼农业部部长】桑弘羊及农业部官员,另一方是全国顶尖的贤能多学之士。辩题是国企是否

声明:《中国三大千王对决解读 投资人解读PPG三大疑问 多轮融资金额真像揭开》为网友南溟大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