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票房之王冯小刚:观众肯定跟我走



  电影《非诚勿扰》的雏形,诞生于冯小刚2008年上半年的一次度假。军人出身的冯小刚那时刚刚打完一场硬仗——在辽宁沈阳和本溪郊区的数九寒天里,他和数百人的剧组爬冰卧雪,拍完了《集结号》。关机那天,他说了一句:拍了这些年,从来没有这么累。当时冯小刚脸上血色全无,摘下帽子才发现,白发又多了一层。再次面对媒体时,他一脸严肃地告诉大家:我对拍电影这事,兴趣已经不是特别大了。

  身心俱疲的冯小刚在《集结号》票房突破两亿人民币之后,收拾起行李去云南度假了。在他的行李箱中有一张DVD:台湾导演陈国富的《征婚启事》。

  “主要是拍《集结号》太累了,所以我就想再拍片子的话,就拍个轻松的,愉悦一些的。”看完《征婚启事》时,冯小刚正在度假的旅程中。在他的脑海里,同病相怜的一男一女正在踏上寻找人生另一半的奇妙旅程。用陈国富的话说,《征婚启事》“触到了冯小刚人到中年的某些心境”。后来冯小刚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一气呵成自己写完了《非诚勿扰》的剧本。

  “灵感看似杂乱无序,随意冲突,实际却是天赐至宝。能够激发一个作家灵感的东西总是会被另一些忽略。”好莱坞著名编剧罗伯特·麦基这样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创作电影故事的秘诀,“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成为故事的前提,甚至于对窗外不经意的一瞥。”电影故事如果不来自改编文学小说,便是从无到有的绝对原创,麦基的话恰恰总结了冯小刚原创电影诞生的秘密之一。

  2006年11月,一场大雪突降北京,首都机场503驾航班被迫取消,近万旅客滞留机场,冯小刚也在其中。机场的扑克牌迅速卖空,徐帆在向工作人员打听改签事宜,冯小刚看着眼前熙攘而过的各色人等,脑子里又出现了一部电影:那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男人就在这样一个非常时刻,邂逅了曾经爱过的三个女人。那也可能是个喜剧故事:一个明星端起架子,趾高气昂地走进头等舱,面对大家的签名要求谁也不理,众人失望而归;等待起飞的过程中,经济舱的乘客们相互聊天、打牌;漫长的等待中,被晾在一边的明星寂寞难耐,悻悻地在人群背后,看着他们玩牌。

  这样的剧情似曾相识,像是《甲方乙方》徐帆主演的那一段,但是如果真的被拍出来,冯小刚肯定让它透着另一种味道。

  如同上述那些在冯小刚脑海里灵光乍现的电影片段一样,《非诚勿扰》的诞生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它被拍出来了。

  在他心目中,这个故事最动人之处是洋溢在每个人心中的浪漫。咖啡厅的窗外,搭着刚立起来不久的脚手架,工人们在上头拆卸作业。冯小刚指指他们,“就是拆脚手架的这些民工,他们在恋爱时一定也有很多浪漫的想法。”后来,冯小刚把这个浪漫的故事,带到了他曾经去过的旅游胜地,日本北海道。浪漫离开不开美景,更需要佳人。

  冯小刚心中的中国美女有两个,一个是张曼玉,一个是舒淇。拿着徐帆十多年前侧着脸庞的照片仔细看看,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她成为冯小刚的妻子。徐帆的一些轮廓和年轻的张曼玉的确有几分相似。而另一个美女,冯小刚看完了她所有的电影,照着她的样子,写出了《非诚勿扰》里的空姐梁笑笑。

  相声加小品,这是冯小刚对《非诚勿扰》的另一个总结。一直善于给观众把脉的他,比谁都清楚,这年头,最火的相声是郭德纲,最牛的小品是赵本山。真做出了来劲的“相声加小品”,“观众肯定跟我走”。

  3亿多的票房再次证明,冯小刚又趟对了路子。

  偏食的导演

  和膀大腰圆的陈凯歌、姜文两位北京导演相比,身形消瘦的冯小刚长得不太像北方老爷们。冯小刚坦言他偏食。除了少量的瘦猪肉,他不吃任何肉类和海鲜。冯小刚曾经跟工作室的同事说,如果他被蒙起眼睛,端上两盘牛羊肉,他只要闻一闻,就能辨别出二者。鸡鸭煮熟,酱后再风干,他各取一片在嘴里嚼一口,就能分出来。

  粘腥带荤一概不沾,冯小刚最爱吃的食物是西红柿。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他这样写道:“学生时代,我一年中有两个念想:秋天的时候盼冬天,能够带裁绒帽子,戴大白口罩,穿灯芯绒面塑料底的五眼棉鞋;春天的时候盼夏天,因为能敞开了吃西红柿。”那时的冯小刚,最享受的事情就是下午游泳回家,用中午吃剩的西红柿炒鸡蛋搅和着带锅巴的剩米饭,囫囵吞下的快感。

  在北海道拍摄《非诚勿扰》时,冯小刚给大家当起了伙夫,给剧组做起饭来。徐帆曾说,原来自己不会做饭,“冯小刚把我教会了就再也不进厨房”。在日本拍摄时,众人怀念中餐,冯小刚于是亲自下厨,演员徐若终于尝到了传说中的“冯家菜”保留菜品——特色西红柿炒鸡蛋。

 中国电影票房之王冯小刚:观众肯定跟我走

  如同在饮食上对西红柿的偏爱和荤腥不沾,冯小刚拍电影的口味也惊人地一致。从《甲方乙方》至今的所有冯氏贺岁片,除了一部战争片《集结号》,无一例外都是现实题材。冯小刚说,只有拍摄这些当下的故事,他才能把自己的“天线”放出去,接受各种信息,然后和片子里的人物对话,去了解片子里那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于是,在冯小刚的镜头之下,观众能看到的永远都是现在的北京。这一点和他的同行——陈凯歌导演镜头下多是老北京形成了鲜明对比。

  “凯歌的记忆中他是有优越感的。”冯小刚吸了一口烟说,“他父亲就是一个很有名的导演,从小他就在一个有优越感的环境里长大,因此他沉迷于过去,童年少年时那样的一种世风,那样的一种处境。我没有,我的童年很不好,没有什么值得我沉迷的,我现在活得比过去好多了,我现在有优越感,所以我肯定是活在当下的。朱元璋他肯定是活在当下,他们家原来是一农民,所以他不会去眷恋他的少年时期,不会发出今不如昔的感慨。”冯小刚用五个字总结他和凯歌的区别:出身不一样。

  这位“出身不好”的导演在20岁那年和北京电影学院擦肩而过,直到今天他也没有进过象牙塔。“如果上了电影学院,我肯定比现在拍得好。”从部队转业以后,冯小刚以美工身份干起了电视剧。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国产电视剧恣肆生长的年代,那时的经典剧集像电影一样,直到今天都被一些地方电视台放在黄金时段集体怀旧。一天也没学过导演的冯小刚,在电视剧剧组完成了一个导演的初级启蒙。

  “冯小刚的确是这个行业里悟性非常高的一个人。”当年带着冯小刚一起拍摄电视剧的导演郑晓龙这样说道。很多熟知冯小刚或者一起共事的朋友一定会同意这个评价。当年错过电影学院,刚进战友文工团时,冯小刚是一个美工,有演出任务时,他还负责拉吊杆。当时排一个讲述鉴真的戏《出行》,一天也没进过戏校、从没学过京剧的冯小刚,把整部戏从开场曲到结尾曲的每一个唱段都背了下来。

  “悟性”一说,在一些评论者看来,恰是说明冯小刚“善于模仿”。相当一部分评论认为冯小刚的台词语言一直都是在学王朔,实际上,台词一直都是他的长项。当年拍摄《编辑部的故事》时,冯小刚已经有了新身份:编剧。他负责的部分正是台词。投身贺岁片10年至今,刘震云、王刚、刘恒等众多作家都曾成为冯小刚的编剧,但是冯氏台词既一如既往,又年年出新。古人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冯小刚说他写台词,如果写得没意思就不睡觉,直写到满意为止。

  请允许我“拧巴”一回

  冯小刚这样解释北方方言“拧巴”:别扭、偏执,并且一根筋,劝不回来,是贬义的与众不同。他觉得,在吃饭问题上,他的偏食问题就是“拧巴”;导演喜欢站在摄影机前照相,这也是一种“拧巴”。这后一个例子,说明“拧巴”,也是因为有几分虚荣心作祟的刻意而为。

  冯小刚如今高居中国导演票房之首,10年间贺岁片成就了他。唯有一部不是贺岁片的电影,虽然也贡献过亿票房,却为他招来了广泛的争议。这就是改编自《哈姆雷特》的《夜宴》,它见证了冯小刚一次较劲的“拧巴”。

  冯小刚承认,其实他本人根本不喜欢《哈姆雷特》,这出经典莎士比亚悲剧通篇充满了大段矫情的台词。这与冯小刚内心认可的“王朔式文风”相去甚远。“《哈姆雷特》在我心里的印象,远不及《半夜鸡叫》和《小兵张嘎》。”

  与拍摄当下小人物悲欢离合的那种得心应手相比,冯小刚眼前的古装大片,多少有几分像一个山洞里复活的陈年怪物。“我天生不能和王侯将相对话,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也不想知道。”他非常清楚,自己最擅长的还是喜剧。

  同为喜剧奋斗的另一位中国演员宋丹丹,曾经也在从艺之路上“拧巴”过。因为中戏学生时代和此后小品中的众多经典角色,宋丹丹被定义为喜剧演员。在那时,“伟大的演员应该去演悲剧,女演员的偶像都是《人到中年》里的潘虹。”为了跳脱自己的定势,宋丹丹出演了电视剧《爱你没商量》里悲情的女主角周华,结果招来一片骂声,媒体一片口诛笔伐。几年后,宋丹丹又回归喜剧,在《我爱我家》中,她调侃自己说:“《爱你没商量》里那周华还不如我呢!”

  冯小刚恐怕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宋丹丹的这种苦楚,“连金球奖都专门设立喜剧类奖项,更别说中国观众了,大家长期对拍喜剧的演员和导演都有偏见。”冯小刚觉得,人们心目中“登大雅之堂的”依然是悲剧,这个才是“大雅”,“那哥哥就给你拍一回”。

  在影视编剧史航看来,冯小刚拍《夜宴》有他真诚的一面。冯小刚让大反派厉帝爱上婉后,明知婉后包藏祸心、设计暗杀依然痴心不改,最后他意识到自己用冒天下大不韪得到的一切没有任何意义,于是他选择自杀。

  “与莎士比亚原著相比,让坏人自杀这些改编的情节能看出冯小刚有自己的想法。”史航解释,婉后暗杀厉帝前,厉帝为婉后按摩的时候,婉后一直在哭,实际上这个时候她对厉帝已经有了感情,她希望阴谋败露,厉帝赐她一死。两个观众眼里的坏人都在试图以各自的方式飞蛾扑火,只因两人已经生情,这些复杂的人物内心,已经在开掘人性层面的认识了。

  在这次连冯小刚自己都认为“动机不对”的“拧巴”过后,革命军人形象第一次出现在了冯小刚的镜头下,这是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一部主旋律电影。多年没有对冯小刚作品发表评论的王朔,公开表示《集结号》是一部优秀的冯小刚作品。王朔说:“他能拍好,就因为这是写部队,写军人,他有生活。”那个二十出头的小美工,正是在部队开始了自己的青葱初恋,也迈出了自己从艺的开端。

  冯主席也为难

  电影导演张建亚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段子:中国电影好比红军在长征路上,韩三平是抬担架的队员之一,张艺谋和陈凯歌是“二四方面军”,一个要往这边走,一个要往那边去。最后两个人都犯了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田壮壮是因为抢渡大渡河,攻急了,留在当地的老乡家里养伤,每天都在给老乡的闺女讲革命胜利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神话;何平和孙周是躲在上海租界里,喝着咖啡吃着面包,心和红军在一起的左翼联盟,长征就不参加了。但时不时也得发一封电报给红军,说你们是中国的希望,等革命胜利了再去北京。

  这支队伍之中有一人,原本是占山为王的土匪,正好红军途经此地,于是起了当红军的愿望,加入了韩三平的担架队。没走多远正赶上肃反,拉出去就给毙了,结果枪法不准没打死,大雨一浇又醒了,痴心不改,又爬起来追上了过草地的红军。张建亚言下的这位特殊的红军战士,便是冯小刚。

  冯小刚也曾以“另起炉灶的发家史”,调侃自己长期不被专业同行接受的旧事。直到去年,金鸡百花双奖合并以后,冯小刚才第一次拿到中国导演行业内最高奖金鸡奖。在去年年底,冯小刚当选中国电影节协会副主席。

  “冯小刚居然也能当影协主席,这比谢亚龙当足协主席震撼多了,对于人民而言,他是一只葱油饼,香,好吃,解馋,要是躺在一堆以毕生追求高雅艺术为己任的起司蛋糕里就无比扎眼。我问他有什么感觉,冯主席说,过去坐下面看台上的人挺正常,现在坐到上面,忽觉下面齐刷刷群众的眼睛雪亮,所以只能假装往地下看。”足球记者李承鹏用这样的文字祝贺冯主席当选。

  冯小刚自己则表示,当选副主席一年开两次会而已,对于自己拍片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对于那部从1994年就打算拍摄的《温故1942》,冯小刚依然只能等待最后的时机成熟。在冯小刚眼里,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民族的灾难史和心灵史。他曾经跟刘震云商量,俩人都不拿钱,然后找一帮也能不拿钱的演员,再把俩人家里那点家底全部贡献出来,自己把这部一直在心里生长着的片子拍出来,“哪怕不放,就搁家里搁着”。

  和拍摄《温故1942》长期受阻一样,身为“票房王”的冯小刚离“随心所欲不逾矩”一直有距离。《手机》上映时,他为片子设计过一款手雷版海报,投资商没有同意,后来这款海报没有出现在影院里。《天下无贼》上映的时候,冯小刚再次设计了一款海报。这幅与《辛德勒名单》有几分形似的海报,主体是一男一女两只手,男的手正要打开布包的皮带,女的手持着刀片在阻止。后来在影院和广告牌上,出现的海报依然还是投资方中意的刘德华、刘若英大头照。

  “钱一直在等着我,冯小刚能在中国市场上拿几个亿,我也能通过其他的不同渠道挣到,他说自己穷,而我跟他的区别就在于,我是我所有电影的老板。”这是导演贾樟柯新近发表的一番言论。冯小刚得空时也上网,看到贾樟柯的话时,他感慨了一下:现在终于证明了我当初的话,他们才是商人,我不是商人。

  今年夏天,冯小刚新片《余震》就要开拍了。开机之前,打磨剧本和不停地开会占据了他绝大部分的精力,“最近开会我已经感觉到它的难度是空前的,远远超过《集结号》。”冯小刚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部灾难史,也是心灵史”。这话让期待《温故1942》的人如此耳熟。为了拍摄《余震》,冯小刚将告别贺岁片整整两年。打完天下的人,如今要开始治天下了。在那部讲述地震的电影里,想必有一些陌生但动人的气息,来自未来的《温故194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0819.html

更多阅读

冯小刚电影大全 黄渤电影全集

《冯小刚经典电影作品》  收藏日期:2011年11月13日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非诚勿扰建国大业功 夫破事儿集结号天下无贼甲方乙方大 腕不见不散没完没了

冯小刚做客《小崔说事》自曝家事:女孩子说我欠

最近几天,冯小刚导演与身边的好友华谊昆季总裁王中磊,作家刘震云,演员张涵予、廖凡,作曲家王黎光、栾树以及《非诚勿扰2》片尾曲演唱者李漠一块儿做客《小崔说事》。节目中,冯小刚不止接纳了好友们的“斥责”,还分享了自个儿教育女孩子的

冯小刚最后拍不成《我不是潘金莲》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播放

虽然现在有些媒体已经开始造势,什么“冯小刚下一部片子或拍《我不是潘金莲》”,什么“冯小刚下部作品依旧搭档刘震云要拍潘金莲”,我知道媒体是好意,但我敢赌冯小刚最后还是拍不成潘金莲。其实,《我不是潘金莲》与那个“潘金莲”没有任何

冯小刚炒作中国1942大饥荒,居然通过审查 冯小刚的1942

冯小刚炒作中国大饥荒,涉及敏感话题能通过层层审查2012年12/08冯小刚新片《温故1942》,蓝本是刘震云同名短篇小说,虽然电影剧本改至第12稿,但是电影剧本的两条主线;“一条沿着灾民逃荒的路,另一条是国民党政权对这件事的态度及处理的方

《温故一九四二》:刘震云、冯小刚忆十九年不堪回首之缘

《温故一九四二》:刘震云冯小刚忆十九年不堪回首之缘   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的王朔还是小王,震云还是小刘,小刚还是小冯。三人风华正茂。一个夏天的午后,小王把小刘的《温故一九四二》交到小冯手上。小王说:推荐你看震云新写的一

声明:《中国电影票房之王冯小刚:观众肯定跟我走》为网友爱污及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