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和他的华为成为中国企业30年的一个另类符号,这也许不是他所设想的。他内心究竟是什么想法,外界从来不得而知,这位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从没有接受过任何一个记者的采访。
极度的低调却并不妨碍他成为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家,市场上关于他和华为的书籍多达几十种,人们都很清楚这位企业家的巨大魅力——2007年华为实现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72%的销售额来自国际市场。
当“中国制造”凭借低价格和低技术含量闻名世界时,他已经成功地把华为这家民营企业带领到了国际一流跨国企业的境界。它是中国最赚钱的民营企业、赢利最好的高科技企业以及世界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之一。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华为,除非你想自绝于外界——打电话,需要程控交换机;发短信,离不开电话预付卡和基站服务;想上网冲浪,不能没有路由器……
胜利者的成功经验有很多,如果非要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他的企业思想,至少应该包括管理模式的演变、海外市场的拓展、对人才的培训、对市场未来趋势的准确把握以及“群狼战术”般的疯狂营销等等。
也许对核心技术的执着追求是他最成功的手法,也是外界对他印象最深的环节。
2001年,踌躇满志的杨元庆来到华为访问,此前的联想集团刚刚经历了业务分拆,杨元庆这位总裁开始重视研发的投入和技术的升级。
任正非的回答却是相当的冷峻:“搞研发可是一门苦功夫,千万不要有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要做好每年投入几十亿,而三五年内不见明显效果的准备。”
今天的华为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4个研究所,每个研发中心的研究侧重点及方向都不同。在3GPP 基础专利中,华为占7%,居全球第五。
华为连续6年蝉联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第一,连续3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第一。截至2008年9月底,华为累计申请专利32822件,包括中国专利申请24073件、国际专利申请4858件、国外专利申请3891件。
这样恐怖的数据并不意味着任正非仅仅是一个“唯技术论”的人。对市场前瞻性技术的不计成本投入才是他的制胜之道。
这种对前瞻技术的疯狂投入收获了巨额的回报,这也正是任正非“压强原则”的体现——在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
狼的精神、毛泽东思想都成为过任正非管理理念的标签,但如果从华为来看这位64岁的前解放军军官的企业思想,还是要回到12年前的《华为基本法》,在这部任正非最为看重的企业管理条例中,已经很清楚地把他的思想表达了出来——
我们的经营模式是,抓住机遇,靠研究开发的高投入获得产品技术和性能价格比的领先优势,通过大规模的席卷式的市场营销,在最短的时间里形成正反馈的良性循环,充分获取“机会窗”的超额利润。……在设计中构建技术、质量、成本和服务优势,是我们竞争力的基础。日本产品的低成本,德国产品的稳定性,美国产品的先进性,是我们赶超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