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搭是时下颇流行的概念,是潮流的一种实现方式。多种普通的元素,通过杂糅、拼贴联系到一起,从而具有全新的特征。这是时尚媒体的说法。用野路子的说法,我们可以称之为借鉴,潮点的,干脆就说山寨吧。尽管有不少人对山寨的生猛劲有些抵触,但在山寨手机上,我们还是能看到中国式的创新手段,颇有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风范,先是不管怎样,“拿来”再说。当然在这个过程我们会碰到比如知识产权问题,侵权是当下山寨产业受非议最多的地方。
但如果我们将知识产权放到网络时代的背景之下,可能要得出另外的结论。起源于工业革命的知识产权是不是有些过时了呢?信息并不会因为传播而贬值,相反如果在传递过程能有正信息进行补充、衍生和变异,人们将会在更自由的信息传递中,获得更充分的公共知识积累。
“创作共有”(Creative Commons)就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全新版权协议。作为一种自由的版权声明协议,“创作共有”在信息的生产和免费流通上给予使用信息的人更多的便利。“创作共有”在理念上与自由软件一脉相承,“我创作,你分享”使人们的分享天性获得了新时期的解读。也正是在这种版权背景之下,互联网领域的混搭,也就变得更加简单,更容易产生创新性的应用。
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最常见的一种混搭是Widget应用。Widget的字面意思是“小部件”,源于苹果电脑的插件工具Konfabulator,后来扩展到Windows系统,可以将不同的功能块放到电脑的桌面上。比如时钟Widget可以显示当前时间,天气Widget可以显示个人所定制的区域天气预报等。简单来说,Widget是一种可供自己制作和自由下载的工具集合,包罗了娱乐、工作、学习等多种实用功能。这一思路也被延续到类似谷歌iGoogle和Netvibes自定义网站,可以通过自定义的Widget来现实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宽泛一些看,网络技术上的混搭是将多种信息以嫁接的方式相结合,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获得新的创新产品。有好事者还查出了或许是最早的信息产业的混搭原型。1882年,Caroline Hewins第一次将儿童文学以讲故事的形式带入公共图书馆,这一想法得到其他图书馆的跟进。目前在图书馆最常被用到的业务“开架取阅”,起源于1891年的一次混搭尝试,James Duff Brown和William Howard Brett分别促使他们各自所在的图书馆提供开架式取阅服务,将“开放取阅”嫁接到图书馆。
在缺少核心技术创新的国内互联网企业,IT业者往往习惯于将成熟技术与传统行业进行混搭。比如将论坛与装修相拼贴,成就了上海的一家地方网站篱笆网。最初他们只是一家为装修提供便利的建材团购网站,此后逐渐扩展成融合装修、婚礼和亲子等一条龙的生活服务中介商。2001年的网络低潮期,互联网创业圈子里流行着一句口号,“鼠标加水泥”,当然圈内圈外一致认为这是互联网的王道。携程旅行网改变了中国互联网,也改变了行业业态,这是那个时代鼠标加水泥的典范。将互联网与顾客之间的联系,嫁接到传统商业模式之上,促成了国内的第一轮互联网高潮。
现在的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工具,它本身已经成为生产资料本身。将多种多样的功能块进行混搭,就能获得有价值的创新应用。当然,这些混搭一定要满足以下条件:一、能将不一定那么新颖的事物转变成具有价值的事物;二、为特定目的而混搭;三、使用者愿意采用。只要是满足于这些条件的混搭,我想就不能再称之为“山寨”了,它是真正的创新。事实上,互联网也正是在混搭之中完成内在的更替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