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投得最多的风险投资商,那么有没有失败的案例呢?
一般来讲,在国外风险投资商投十个,成功两个就不错了。IDG在中国,大概投十个有三个是成功的,非常高了,而且还有两三个,也不能说是失败,能不能上市说不定,所以还在耗着,也不用管。后来我估计大概只有20%左右的案子可能是失败的。
许多人说对于8848的投资,IDG是失败的,其实从投资的回报上讲我们并没有吃亏。因为当时在准备上市以前,我们融了一回资。我为什么不愿意说哪些公司一定不行了呢?因为中国公司和美国公司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公司很容易“死”,创业者觉得风险投资不投了,他们就不干了,就完了。在中国,风险投资商走了,创业者去别的地方也找不到活了,但是还要折腾一下,即使工资少拿也好,还在那儿耗着,公司比较难“死”。还有一个特点,在中国投资回报的时间比国外要长。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2006年回报最高的是搜房,搜房是1996年投的,整整十年。真应了美国一句话,把最好的留到最后了。我们总共才投了90万美元,现在已经套现4500万美元,而且还有一部分股份。
在投资过程中,如果创业公司做得不好,我们也有预警的机制。因为我们每个季度、每个月的报表都要去看。如果说一个公司,CEO老是说今年完不成任务,第二年又完不成任务,第三年还完不成任务,这个人也就不太行了。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笑话,有一个公司,从外面雇了一个新的CEO,新CEO找前面被干掉的人问:“你有什么招,我怎么能把这个公司管好?”他说:“我给你三个锦囊妙计,你只要下一个季度不行就打开我的信封。”第一个季度的确不行,达不到业绩目标,要开董事会了,新CEO没招了,关键时刻打开第一个信封,一看上面写着一句话——“怪前任”。于是新CEO向投资商解释:“我是拼命想做,但是前面的哥们太懒了,怪他,下一季度我觉得一定有戏。”下一个季度又不行,又打开一个——“怪市场”。于是新CEO又为自己辩解:“本来好好的,市场又不好。”再干一个季度还是不行,打开第三个信封,上面写道:“辞职吧。”
总之,风险投资商避免风险,最重要的还是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看人识行业。要看成功的例子,分析它是为什么成功的,然后去分析不成功的例子,知道它是怎么失败的。说哪一种技术一定行,哪一种技术一定不行,肯定是错误的。
2、软银亚洲赛富基金合伙人羊东
不要“包装”公司
生意模式要足够简单
我在清华上一年级的时候,就知道我将来如果做工程师肯定竞争不过同学,所以我就做了投资人。做一个好的投资人,本身要对社会有很深的了解。我的体会是,投资本身的招数并不是很多,但有几招一定要练得很过硬,有点像武术:你不需要一百招才把别人打倒,你前三招动作很快,功夫很扎实,一出手别人就趴下了。
这几招到底是什么呢?对于我们来说,一是看什么生意,做什么样的公司;二是看公司的人;三是看这个生意在市场里面的竞争力,我们尤其关注竞争力。这个公司的生意,跟这个公司谁来管及所面临的竞争态势,都是分不开的。
我们考察最多的就是人,人决定能不能成事。一个夕阳行业,好的人也能做得很赚钱,或者说一直能够盈利。对人的考察其实比较难,你跟这个人刚认识,第一天就会有很准确的判断?这个VC也很难做到。对人的考核,不是今天见了面就算考察过了,之后我们要考察生意模式,考察他的公司,考察法律合同还有财务,甚至和他们签了投资合同以后还要考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一直看这个人怎么样,甚至很多情况下,是项目做完了,对这个人还没有全面的了解。
从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层面,我们也分析几个问题:第一,公司的业务可拓展性强不强,它的量能有多大?像游戏和搜索业务,多放一个或几个服务器,一下子能服务很多人,这种生意拓展性就很强。业务本身的增长潜力和可能性是我们要考察的很重要的方面。
第二,我们也挺在乎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有很多种,很难说什么就好,什么就不好,但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它是不是足够简单。比如报纸生意就足够简单,在别人看报纸的时候做广告。Google也很简单,给别人找来想要的东西时做广告。玩游戏、上QQ、用手机打电话,都很简单。
有些创业者跟我讨论一个很复杂的商业模式,经过一二三四五,最后才赚钱,说白一点,他说的话他自己都不信,这种商业模式就很难在商业社会里面真的赚到钱。所以,生意模式的简单性是我们考察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三,就是生意的可持续性。我们投资了生意后,肯定想让它扩张上市,所以,如果可持续性不好,就都谈不上了。比如说快速消费品,它发展的空间足够往前走,我觉得只要有可持续性就好,生意就会比较值钱。
PC和汽车,我觉得现在它们的可持续性就受到一点挑战。现在你买一个PC,和买两年前的PC、两个月以前的PC,其实功能上差不多,那这个行业的可持续性就降低了很多。你买车,买130万元的车,买30万元的车,买3万元的车,都能开,都能跑100公里以上,而且都有空调,那么汽车厂商给客户带来的可持续性的价值就降低了很多。
而有些生意的可持续性令我们都很吃惊,比如说可口可乐,50年前大家就喝,50年后大家还在喝,可能再过50年大家依然在喝。
做风险投资,有三个公司的案例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是盛大,一个是Google,另一个是QQ。
盛大在我们投资的时候,已经做得比较好了:第一,本身这个行业是空白,是PC单机版游戏和互联网两个行业的交汇点,而交汇了以后那个时间段尚没有人做。当时互联网的带宽和上网用户都发展到一个阶段了,但是把网络和游戏放在一起,做一个网络游戏,那时中国还是一个空白,这是VC看到盛大占有优势的地方。一个东西如果生存在“三不管地带”,它往往就是一个新的东西。今天的社会,很难出现一个全新的行业,而在几个行业的交叉点却可能诞生一个新的机会,我记得10年前大家讲的“边缘行业”或者“新兴行业”,就处于几个行业的交叉点。
另外,当时盛大跟韩国游戏公司Actoz有一个官司,吓跑了当时很多不了解情况的投资者。假设我为一个总部在纽约的基金工作,我向总部汇报要投一个公司,投资4000万美元,但这个公司有一个官司,它所有产品都在这个官司上,输了官司这个公司就关门了,坐在纽约的投资人就很难判断。假如哪天中国也是一个资金充裕的地方,我们去非洲投资,或者去东南亚投资,我们怎么去判断?对当地情况的深入了解和准确判断对于一个基金来说是很重要的。
此外,盛大的优势更主要的是一个渠道,当时很多人对渠道本身的价值认识不是那么清楚,但今天就意识到了。
盛大其实借了很多人的力,借力也是一个企业的秘密,一个公开的秘密。它借的力第一个来自韩国的游戏开发商,第二个来自中国的这些电信运营商,那个时候它得感谢思科,感谢中兴、华为把网都搭好了,同时得感谢互联网已经培养了很多玩游戏的人。
第二个案例是Google。Google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如果仔细分析它的商业模式,你会明白它为什么这么成功。第一,它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它告诉你它就是搜索,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你想要的相关信息放到你的电脑上,这个商业模式足够简单。另外它借了很多力,甚至是所有人的力,传统媒体都是它的内容,法律上没侵权,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又把你的内容都抢走了,抢走后它在旁边做广告,做广告的效益比你直接做广告要好——搜索的时候,你的注意力是很集中的,广告往往跟你的需求相关性更强。
Google的这种商业模式,我不相信它的VC在那么多年前就想到了。为什么我不相信?因为Google第一天没有做广告,它只是做搜索,也找不到收入模式,它在给别人提供搜索技术,也为此苦恼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后来的CEO加入公司,他们发现做广告效果会很好。做广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而且广告和内容的相关性比较强。卖竞价排名这些赢利模式,也不是第一天做搜索的时候就设计出来了。
最后一个案例是QQ。QQ最大的成功就是因为它坚持下来了,而且本身越做越大,用户的黏性很强,拥有这么大的用户群,发展新业务的可能性就大了。应该说QQ在互联网领域非常成功,QQ做什么机会都很大,它有这么多的用户,不管是P2P、博客还是门户,或者做游戏也好,卖卡通人物也好,它都有很大的优势,毕竟网民在上面花的时间很多。
我觉得这些公司都很难得的一点是,在不管是否能看清楚前景的时候,都能够在不太赚钱的情况下坚持下来,这一点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