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揭露投资诈骗潜规则:律所与投资公司玩分成



  2月27日,一位不愿意透露真实姓名以及所在律师事务所的北京律师林城(化名)向本网记者揭露,实际上被媒体公开报道的涉嫌诈骗的律师事务所仅是冰山一角,与投资公司合作已变成律师业内潜规则。

  骗子与律所的“合谋”

  这位准备出书抨击投资公司诈骗内幕的律师近来非常低调,他投身搜集投资诈骗案例以来,已经拒绝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至于理由,他的回答很简单:“为了自保。”

  这位律师使用多个手机号,有的用于联系朋友,有的用于联系举报人。他一再对记者说,“不要透露我的名字”,否则会得罪很多利益相关方,这关系到他在律师界能否立足。

  对投资公司诈骗的一种新形式,林城表示出一定程度的担忧。

  这种新的形式是投资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的一种私密合作,共同对急需资金的企业或个人进行欺诈,事成后两方分成。继评估公司、中介公司、公证机构后,骗子投资商显然找到了一个更完美、更便利、更低法律风险的“合作伙伴”———律师事务所。

  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案例搜集和调研后,林城完成了由高调到低调的蜕变,由于涉及到律师职业的种种是非,林城逐渐意识到自己正在从事一项会令自己处境危险的工作。曾经有不止一个律师界同行告诫他终止活动,期间他“甚至受到了人身威胁”。

  出于对本行业的了解以及曾经的工作经历,在顶住了诸多压力后,林城表示会把反投资诈骗的工作进行到底。

  过去,“搭伙人”多是评估公司或咨询公司,在评估费上大作文章,这样的案例层出不穷。但随着受害人的增多,骗局的披露,需求资金的引资人逐渐警觉,投资公司和评估公司骗到评估费越来越难。于是现在,骗子又将“橄榄枝”抛向了律师事务所。

  双方三七开

  林城透露说,骗子投资公司在和引资方签订《投资意向书》后,会要求引资方到指定的律师事务所出具一份《法律意见书》,律所会向引资方收取高额的委托费用,当一本精美的《法律意见书》出炉后,投资方总会根据此意见书找到拒绝投资的借口,事后,投资方会和律师事务所瓜分委托费,现在圈内这个分成的比例是投资方七成,律所三成。

  这种新的趋势让引资人防不胜防,一位向林城倾诉自己遭遇的受害人向某律所交付10万元委托费后,得到了一本装订印刷精美的《法律意见书》和投资方冷冰冰的拒绝投资答复。发觉上当的受害人远赴外地跑到该律所索要委托费,钱没要到,却要到了这样的答复:“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调查、出具法律意见的工作,投资方投不投钱与我们无关。”受害人气愤地说:“你们和投资商是一伙的!”该律所主任回答:“这么说毫无根据,你要是不满可以去告我们,退费不可能!”

  根据搜集的案例和以往经验,林城认为律所的过错并不明显,因为收取委托费进行调查、出具法律意见的行为并不违法,而且也不会保证引资人可以顺利融资。骗子公司相比较之前和评估公司合作,可以说和律所合作更安全可靠,“况且和律所打官司是一件可怕的事”。

  随后受害人向工商部门投诉骗子公司,工商部门只能怀疑其有欺诈行为。受害人也会到司法行政部门投诉律所,仍然难见成效。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认为此行为“只违法,不犯罪”。

  “像乒乓球一样被推来推去的受害人只能选择求助媒体或到网站投诉,我接到的投诉信息就超过了百例。”林城说,这些受害人无奈之下选择了私力救济,但多数被骗走的钱已经很难要回。

  “吃一堑,长一智。”又一位曾经被骗走10多万元的受害人向林城投诉时这么说,由于很难调查取证投资公司在投资行为中有无主观欺诈行为,所以很难用刑法中的诈骗罪来惩罚骗子,以至于很多受害人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等于花钱上了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

  “尽职调查”有名无实

  据林城透露,由于近年来和律所合作进行诈骗的方法逐渐流行,同盟者律所在诈骗交易中所能分到的钱越来越少。以前,投资公司会主动上门找律所帮忙,双方的分成也是各50%,但现在“尝到甜头”的律所越来越多,一些律所甚至将此作为业务主流,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分成也降为30%。

  “由于分成降低,所以很多乐于此道的律所都在偷税,这样的委托代理费要交10%以上的税。假如有10万元的委托费,其中7万元属于投资公司,律所有3万元,再交1万元左右的税,最终的利润少之又少,所以它们会铤而走险。”林城透露。

  在出具《法律意见书》之前,律所会派律师去引资方进行调查。所谓的“调查”就是“看一下营业执照”、“有没有相关技术认证”等,然后律所会有一套专用的《法律意见书》的格式模版,通常由律师助理套用模版完成一本精美的《法律意见书》,“由于律师也害怕承担风险,所以通常会让实习律师代理签字”。

  “实际上,《法律意见书》一点用都没有,它仅仅是在双方投资行为的程序上进行法律认证,对于实质的投资行为并没有效力。”林城说。

 律师揭露投资诈骗潜规则:律所与投资公司玩分成

  今年2月1日,北京市律师协会纪律委员会相继实施了一批规范律师执业指引文件,其中第五号指引文件中明确指出:严格禁止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向案件介绍人、中间人、指定人支付律师费回扣、分成、分账等一切形式的非法交易。

  对于投资诈骗中的新趋势,北京市律协已经警觉,并且已经警告律师谨防卷入投资诈骗之中。

  但林城担忧的是,一些律所显然并未足够重视律协的警告。在一些受害人向当地律协投诉后,处理结果却迟迟未见,或者仅是给与一个处分决定,这样的处罚结果显然并不能有效遏止律师参与投资诈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1215.html

更多阅读

中国顶级律所的朝代更替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在过去的两年里,许多中国律所纷纷迎来了各自的二十周年纪念。国内两家顶级律所金杜律师事务所(King& Wood Mallesons)和中伦律师事务所(Zhong Lun LawFirm)也分别在去年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为了凸显二十周年庆的重要性,两家律所更是

遭遇职场潜规则 比例 曾遭遇“潜规则”差点失足的十大女星

  记得有艺人曾公开揭露:“在娱乐圈要想红,就要肯‘身体力行’,最要的就是肯献出肉体,肯陪人睡觉,跟人上床。”想必这就是娱乐圈“潜规则”吧。下面娱乐范小编盘点曾遭遇“潜规则”差点失足的十大女星。  1、杨幂  曾自爆《新

一不小心潜上总裁 小心培训“潜”规则

     万事万物都有其运行的规律及法则,培训亦是如此。专业培训师知道,但大多数非专业内训师,并不了解的规则,可以被称为培训“潜”规则。  这里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实用并且对培训效果影响最深远的“潜”规则。  身体的距离决

ipo终止审查名单 IPO审查风暴掀出“污点律所”

     揽项目靠“关系” 48家律所吸金4亿  5月中旬,证监会通报,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为万福生科IPO提供法律服务时,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存在虚假记载,违反了《证券法》等的相关规定。该律所被罚没了70万元收入,以及处以2倍的罚款,且一年

无间道2 药店无间道,揭开潜规则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12月19日,某报记者的暗访新闻再次将高药价推上了风口浪尖,但这次的“炮口”不是对准了医院,而是药店。记者通过对北京康佰馨大药房和百济堂药品超市的暗访揭开了药店圈讳莫如深的潜规则,并上演了一场现实版

声明:《律师揭露投资诈骗潜规则:律所与投资公司玩分成》为网友鯖賰赱孒痘還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