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个人在家,懒得做饭,一日三餐基本靠附近餐厅的外卖解决。有一天上网时发现一个杭州网站,只要鼠标点一下,或者打个电话,半小时后就有人送餐上门。幸福了一批“懒人”。
小餐馆、大排档,物美价廉,但卫生条件总会吓退很大一部分客户,因此专业的碗筷消毒公司出现了。
食堂菜经久不换,难以下咽,又或者写字楼里根本没有食堂,于是“中央厨房”出现了,要吃饭打个电话就行。
民以食为天,不论经济发达到哪一步,“吃饭”生意永远有得做,还不断从传统餐饮业里迸发出智慧火花,反应快的创业者们迅速把思想转化为行动。市场越来越细分,“吃饭”这个事,也变得越来越休闲轻松。
中央厨房,瞄准写字楼白领
城市里,拔地而起的写字楼越来越多,因为楼里通常没有食堂,白领们经常食无定所,四处觅食。于是,有人就开动了脑子,把打开白领的胃作为商机。
为了让白领爱上快餐,“金金牛”餐饮有限公司老总戴方汉可下足了功夫,专业打造“中央厨房”。如今,他又把目光瞄准了高档办公楼的食堂,他的目标就是,让白领爱上食堂。
亏了两年坚持住
其实,戴方汉以前并不做餐饮,2002年,他经营的电子公司不少客户是证券公司的,有人说:“我们现在最需要美味的快餐,一起做快餐算了。”不经意的一句话,让他上心了:杭州这么多商务楼,有食堂的不多,供应快餐的大多是小店,品质不高,白领们吃饭确实是个问题。看到市场,戴方汉成立了专做快餐的公司。
戴方汉的大厨房有1200平方米。“为白领提供专业标准快餐。”这是当时戴方汉的理想。“当初也算过,这个厨房的产能是每天5000份,能做到日送2000份就能达到收支平衡。”
做饭、找客户都不是他的强项,他擅长的是找人。两年连续换了3个总经理,都是亏。“我相信,这条路一定走得通。”戴方汉用承包方式把这个厨房交给了第四个人,积极的奖励措施,加上两年下来品牌的积累,接着又申请到了杭州卫生局发的A级资质,有资格为一些大型活动送餐,企业终于开始赢利。
把快餐当产品做
去年,1200平方米的厨房已经饱和。戴方汉开始寻找新的基地,同时开辟新的赢利模式。他在杭州西湖区天堂软件园里拿下了三层3000多平方米的场地,把它打造成了新的“中央厨房”。
在西湖区天堂软件园,记者第一次看到了原来快餐也可以像生产产品一样操作。一楼粗加工区,还有巨大的冷藏库;二楼净加工、切配、烹饪,而另外一个无菌房间整齐放了几台打包机器,“用机器省时又卫生。”
一直做电子和服装,戴方汉把快餐也当作“产品”来做,这或许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
“产品不允许有次品,而且必须不断变化。”从一开始,戴方汉就把快餐当产品生产,能按标准做的全按标准做。“其他公司可以几个礼拜不去,但这个厨房经常要来走一圈,看看有没有按标准采购、按标准配菜。”他说,现在竞争激烈,菜式口感是最重要的,所以每个月他都会派人给客户送新菜单,一个月内保证每天的菜式都不一样。“也因为这样,有不少客户已经和我们合作了3年以上。”
如今,他又承包了两个食堂。“400平方米,光装修就花了100万元。”戴方汉说,要让大家感觉吃饭是种享受。
让白领喜欢上食堂
这几天,除了忙着调试新的设备,戴方汉请专业公司做了一本厚厚的品牌宣传方案。“要做成模式,品牌很重要。”
他希望把高档写字楼里的食堂提高档次,让白领从此爱上食堂,不仅提供好环境,还提供茶吧甚至可以上网休闲。
尽管前景诱人,但他并没有急着动手,“食堂是写字楼的配套,可大部分业主却不这么认为,把它当商铺来出租,因此造成的结果,不是餐饮公司拼命节省成本以保持利润,就是菜价贵得与食堂身份不符。这跟我的设想是相悖的,我希望提供的是价廉物美的产品。”
最近成本上涨厉害,对于一下子在装修设备上投入了上百万元的戴方汉,不少人有些不理解,他却笑着说:“打从我决定从事这个行业,我就学会往远处看。”
餐具消毒,点子不错,做好也难
杭州黄龙大排档从一开业就火得很,2000多个位置,每天晚上都爆满,多的可以翻桌20多次。大排档生意好,不仅因为菜新鲜价格适中,更重要的是卫生——去过的人都知道,那里用的都是包装好的消毒餐具。简单算算,一晚上就要用好几万套餐具呢!
从2006年起,进餐馆吃饭的人注意到,有些餐馆开始使用塑料纸包装好的消毒餐具,看上去挺卫生,消费者反应不错。去年,杭州一下子就出现了近30家餐具消毒公司。不过,看起来商机无限的新行业,真正操作得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把创意带回家乡
王营光是台州人,曾经在湖南长沙做过一些小生意,现在经营着杭州亿洁餐具消毒有限公司。60多个员工,600多平方米的加工区,在杭州也算是上规模的餐具消毒公司之一。
在湖南长沙有一个传奇故事:有一位送外卖的老婆婆,看到很多人都在使用可回收的消毒湿巾,从中得到启发,为什么不把餐具也做成这样呢?于是消毒餐具就这样诞生了,长沙兴起了一股“消毒餐具风”。
2006年6月,一元消毒餐具在长沙已经很普遍了,王营光想到了家乡,他觉得杭州餐饮业发达,又是旅游城市,市场肯定更大。经过三个月的考察和准备,2006年9月,他成立餐具消毒公司。当时,杭州的消毒餐具行业才刚刚起步。
别看是从传统行业里分离出来的小行业,投入也不小,光机器设备就要40多万元,包括大型洗碗一体机、消毒机、烘干机、封塑机等,还要准备5辆配送车、厂房改造、租金,总投入达100多万元。每套餐具向商家的收费只有0.7~0.8元,成本却高达0.6元左右,利润其实挺薄,完全靠走量赢利。
新行业机会多困难不少
“做什么事情,成功的概率都只有一半,我不知道事情会怎么发展,只要认准了就做!”台州人的韧性在王营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得让客户接受这种服务。王营光的定位是中低档餐厅,让客户接受,先要让消费者接受,并愿意支付1元钱,业务进展非常缓慢。“我们招募了许多业务员去推广,消费者认同新产品都需要一个过程。消费观念需要慢慢扭转。”
2007年3月22日,对王营光来说是非常难忘的一天,物价部门认为,餐厅不得向消费者收取1元钱的餐具使用费。好不容易才走上正轨,这“晴天霹雳”让近半餐厅选择撤单,王营光一度面临崩溃。尽管在消费者自愿消费的情况下,餐厅提供消毒餐具并不违法,但这则消息让不少刚开门不久的餐具消毒公司选择关门。
王营光没有放弃,但困难仍然很多。不少餐具消毒公司都是小作坊,成本低,“价格战”让人头痛不已。“不要陷入恶性竞争,我们要规范市场。”王营光相信,新行业有机遇,也有风险,但只要坚持,总有一天市场会规范。
网上点餐,专为“懒人”找美食
现在年轻人,最离不开的恐怕就是手机和网络了,恨不得吃饭都在网上。而现在真有这么一家公司,把吃饭与网络联系起来,做起了网络点餐送餐服务。
这家名叫“饭邦德”的网站,能帮你搜寻你所在办公楼附近的各色餐饮。你只要动动鼠标点击你喜欢的食物,他就会把你需要的美味送到你的办公室。谁都知道帮人跑腿送餐都是要拿“小费”的,但是“饭邦德”不仅不收“跑腿费”,还经常有点餐优惠,点得多积分多还有礼物送。
把餐厅放到网上
这个新兴服务行业的创始人叫辛雁东。
2002年,辛雁东从杭州电子学院信息管理系毕业,北漂后在一家软件公司上班,做项目实施。2003年,遇上了非典,大街上、饭馆里人影稀少,大家都在家里上网、吃饭,所以造成的网络故障也随之增加了。很多时候,他坐公交车前往中关村大厦维护系统,车上往往就只有三个人:司机、售票员和他自己。非典时的经历,让他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时间的珍贵,从而促进了他的创业进程,于2003年6月创办了一家布艺公司。
2007年,他的布艺公司业务稳定增长,但他渴望更大的舞台、渴望在互联网等新经济领域尝试创业。2007年8月的某一天,E都市CEO孙海涛跟辛雁东聊起了这个项目——E都市有200多名员工,有三分之一的人叫外卖。为了方便点餐,有员工做了一个小程序,公司员工可以在这个信息平台上点餐,然后统一叫外卖。孙海涛发现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平台,就有了“饭邦德”的原型。而事实上,2005年国外就有类似的网站,2年之后,这些网站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
因此,大家一拍即合。
忍痛“砍”物流
“刚开始做的时候,因为我们的商业模式不对,所以交了许多学费。”最初做的是配送模式,他们当时觉得做好快餐,最关键的是准时把饭菜送到消费者手里。
为此,他们做了许多送餐保温箱,招聘了大量送餐人员。从饭菜的准备到人员的配送,辛雁东和他的团队花了不少心思,结果却由于不懂物流行业、订餐配送成本太高等原因,迟迟不能打开局面。
对辛雁东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训。吸取教训之后,他决定在业务模式上进行改造。于是,他忍痛“砍”掉了“大物流”,专一做起信息服务平台。
经过多次的“头脑风暴”,终于形成了“饭邦德”独有的在线餐饮商城:在商城里可以自由选择餐厅,搭配菜品和饮料等等,然后直接下订单,由“饭邦德”把资料集中统一给餐厅,并由餐厅服务员配送给各个写字楼的消费者。也就是说,消费者如果要同时订三家餐厅的食物,根本不用打三个电话,只要上“饭邦德”网站,点击鼠标就可以了,而且避免了电话订餐可能会出现的姓名、地点等出错的问题,保证信息对称。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这种模式渐渐成熟了,但辛雁东并不满足现状,他下一步准备加快杭州的业务推进,争取今年将业务拓展到其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