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就是某些企业通过出让所拥有的控制权而获得相应的收益、而另一些企业通过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得相应的控制权,它既是企业控制权转移的过程,也是资本扩张的过程。作为一项技术性、策略性都很强的经济活动,企业并购既是企业迅速扩张和企业家快速增长财富的首要手段,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策略。 正如美国购并专家布鲁斯·瓦瑟斯坦所说,随着经济战略和企业结构趋于僵化,兼并和收购活动将成为一种缺少温情的活化机制,促使公司面对新的经济事实。兼并与收购已经成为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国家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手段,每一个大型跨国公司的企业史,都由成千上万次并购组成;每一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史,也是由无数次或大或小的购并浪潮写就。中国进入“大并购”时代,既是西方发达国家第五次购并浪潮的延续,也是中国相对特殊的市场宏观环境所决定的。 从经济史时间序列的角度,我们发现,中国目前的并购热潮,是国际社会第五次购并浪潮与中国经济第四次购并浪潮交叉融合的结果。 而从产业结构上看,我国的产业集中度仍然偏低,大多数产业都需要通过并购实现大规模整合,这为并购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根据相关研究,在我国521个细分行业中,CR4(前4家企业的集中度)不到30%的行业有349个,占67%,其中CR4不到20%的行业有259个,占49.7%,绝大多数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这就给了优秀企业加速进行产业内的企业整合、通过并购以强吃弱提供了充分空间。 行业周期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企业处于成长性产业,并且这个产业又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那么公司可以采取市场渗透或集中的战略,进行横向并购或市场扩张型的混合并购;如果处于成熟性产业,成本导向型的前向或后向一体化的纵向并购或者产品扩张型的混合并购更能获得成功;如果处于衰退性产业,而该产业又没有受到任何政策优惠和保护,那么多角化的混合并购是一种较好的战略,公司可以通过并购与原有产业不相关的产业顺利实现低成本退出。 并购,在中国这个低集中度的市场上,更将会成为优秀企业抢占市场的无可比拟的强力武器。同时,国家在产业强国的战略下,企业在产业链整合的驱动下,都会产生强烈的行业重组、做大做强的需求,而所有这些需求,都是进一步推动并购大浪的暗涌。但至今为止,中国市场上并购交易额与GDP总量的比例仍非常低、行业前十名之间的并购数量也非常少,这表明中国还处于并购整合的初级阶段,并且已经孕育了巨大的并购整合需求,一场前所未有的并购浪潮一触即发。 而从经济发展的前景上看,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也加剧了并购的热度。事实上,企业产权的并购,本质上是市场化的投资行为。经济高速增长期,收益期望趋于乐观,投资意愿明显较强;经济增长放缓期,投资行为趋于谨慎,并购活跃度相对减弱,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企业产权的并购,同样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预期息息相关。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超高速增长,也引起了产权市场上企业产权交易规模的高速扩张。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社会经济国际化,全球化进程加速,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动力源和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巨型经济体,通过收购中国企业,外资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规避国外商业萧条期;与此同时,庞大的外汇储备、充足的资金则是中国市场的资源潜力,中国也积极参与到全球并购的浪潮中,并日益成为活跃的角色,一批优秀的国内企业为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纷纷将资本触角伸向欧美。这就有了在中国市场赚钱的两种产权交易形式:将国外的企业卖到中国和将中国的企业卖向世界,形成了多维复合的综合型并购高潮。
![中国进入负利率时代 中国进入大并购时代](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9451991644510.jpeg)
国内外购并浪潮的交叉重合是购并潮的时代背景,市场经济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国内优秀企业积极参与国内乃至全球行业整合,是并购潮的内在需求,而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产生的资本避险需求与国内企业的国际化冲动,则是并购潮的外在推力,三力重合,让一波前所未有的并购浪潮正在酝酿之中,也使中国经济快速进入一个兼并收购和产业整合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