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月7日本版《2009留创园发展进入竞合时代》一文,讨论了留创园的数量和发展模式,并为解决留创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本文则从另一个角度关注留创园的总量问题。
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是中国独有的、专门针对留学归国人员科技创业的服务机构。世界金融危机的蔓延,2008年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就业的人数激增,中国留创园的数量也随之大幅增长。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留创园已超过110家,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留创园为留学生回国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随着留创园数量的激增,不少专家撰文指出目前中国留创园发展存在的问题,甚至有专家认为留创园的数量应适可而止。笔者认为,分析留创园发展的前景,讨论留创园数量的多少问题,不仅要衡量留创园的经济效应,还要从社会大环境考虑留创园的作用。
中国的留创园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一种独特模式,它的直接作用是为海归创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适应空间。海外学成,带着技术回国创业,除了物质上的困难,在学术环境、法律制度、政府的服务等软件方面遇到的障碍也不可忽视。而留创园正是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同时为海归创业提供的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从美国回来的王文说:“我们在国外学习工作了十几年,技术和团队都有,但缺乏人脉。在中国,没有社会关系,创业路很难走。”目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大环境与国际环境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留创园作为孵化器,给予海归发展的必要环境,是地方政府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前往创业不可缺少的砝码。
另外,留创园是海归群体的集合地,这个总体逾百的大集合对中国大环境的改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留创园将海外高层次人才留学人员集合在一起,他们从国外带回的先进经验(科学技术、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学术态度等)会无形中促进中国大环境的变革,加速中国与国际的接轨,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模式。一个国际化的中国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到中国创业发展,届时无论是国产人才创业还是海归创业,甚至外国人才来中国发展,只要有技术、有能力,就都可获得良好的生长环境。
由此也可以看出,当中国的大环境与国际接轨时,留创园就会失去其只针对归国留学生的特殊作用。当然,中国的国际化道路会很长,长度等同于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在没有跨越这段距离之前,留创园就应该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如与国内高校合作,组织海归对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等等,而不仅仅是创造经济效益。
回到留创园的数量问题。周怀北教授是武汉大学首位通过全球招聘上任的国际软件学院院长,对于留创园的数量,他的观点笔者非常赞同。他说:“留创园数量的多少不是关键。留创园是一块试验田,它将留学归国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划分开来单独培养。而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当海归回国时,可以直接适应我们的市场,在非试验田中才可以茁壮成长。所以留创园的多少并不重要,如何让海归创业从创业园这块试验田中走出去,最后适应大环境才是我们做留创园的目标。”
留创园的数量问题只是最表层的问题,认清留创园的作用和中国发展的大方向,留创园的数量问题就不应该成为问题。中国古有“东家之子”的典故,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留创园的数量也是如此,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留创园建设要因地制宜,不盲目投资建设、盲目争赶,要真正实现留创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那么仅数字上的大小就没太多争论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