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本土品牌,全球化演绎



  李宁,1984年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的金牌之王,2008年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的主火炬手,他身上永远不缺少光环,但他永远的追求让我们更亮眼———

  这里要着重说的“李宁”诞生于1990年,是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军企业,是第一家建成国内运动服装和鞋产品设计研发中心、第一家实施ERP、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也是第一家赞助中国亚运/奥运体育代表团、第一个出现在美国NBA赛场、第一家赞助国外顶级运动队的中国体育品牌……这家以全球领先体育用品公司为发展目标的企业是奥运年最受国外媒体关注的本土企业之一。

  奥运舞台

  奥运会的商业价值使得其成为众多品牌竞相角逐的大舞台,体育品牌更是全力以赴。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奥运会造就了一个个本土体育品牌的崛起,比如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与阿迪达斯、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与耐克。显然,李宁不会错过2008年的北京机遇。

  其实早在1992年,李宁品牌就亮相奥运,当时,“李宁”被选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奖装备品牌,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着国外体育品牌服装的历史。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李宁”以中国龙图案为主题的领奖服和源于自然灵感的蝴蝶鞋更是大放异彩,被参与奥运报道的各国记者票选为“最佳领奖装备品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穿着李宁运动服的中国队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

  面对2008,李宁希望厚积薄发。然而,1年前的失利无疑对其是沉重一击。2007年1月,财大气粗的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凭借13亿元的赞助费成为北京奥运会官方合作伙伴,也就是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所有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志愿者、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等,都将穿着阿迪达斯提供的服装。

  这一回合的落败并没有让“李宁”放慢它的奥运脚步。李宁公司CEO张志勇说:“与阿迪达斯和耐克比花钱?那是不可能的事。不过没关系,我们有的是主意———而且保证都是好主意……李宁公司很早就开始想办法寻找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广品牌: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花小钱办大事。”几天后的事实证明,李宁确实有好主意。2007年1月5日,李宁宣布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签订协议,自2007年至2008年播出的栏目及赛事节目的主持人和记者出镜时均须身着李宁牌服饰。

  虽然事情在前不久出现了一些变化———6月3日,北京奥组委召开了一个“防范奥运隐性市场广告行为倡议书”的新闻发布会。这个发布会的主要内容就是倡议中国广告行业从业单位和人员防范奥运隐性市场行为。因此,6月10日开始,李宁LOGO已部分从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的出镜记者、嘉宾、主持人的衣服上撤出———但并不妨碍“李宁”品牌的深入人心,其LOGO早已在奥运前的这一年多时间里获得了足够的曝光率。

  当然,“李宁”的奥运营销不止于此。去年11月15日,李宁公司宣布,斥资3.05亿元收购上海红双喜集团有限公司57.5%的股份,对于“李宁”来说,这除了是资本市场的一次运作外,也是接近奥运的曲线策略,因为红双喜是国际乒乓球联合会(ITTF)的合作伙伴,将提供2008年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大部分器材。

  今年6月4日,李宁公司又传来了好消息,将成为中国乒乓球队、体操队、跳水队和射击队的正式装备品牌,也就是说这些运动队的队员将身披李宁战服在赛场拼搏。此举的广告效应不容小觑,按照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成绩,这4支球队取得的金牌数量超过中国队金牌总数的一半。而在这个奥运年,李宁新开的分店数量也将达到800家。

  事实上,奥运会在中国举行,得益的不仅是奥运会的直接赞助商和合作伙伴,其他有实力的中国企业一样也能从此次盛会中获得商机和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好机会。李宁的表现就证明了这一点。

 李宁:本土品牌,全球化演绎

  国际战略

  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李宁的LOGO出现在众多国外参赛者的运动服上:瑞典奥运代表团、西班牙奥运代表团、阿根廷篮球队、美国乒乓球队、西班牙篮球队、苏丹田径队、埃塞俄比亚长跑名将特罗萨……

  其实,作为一个大多数销售集中在国内的运动品牌,李宁的国际化策略早已领先一步,2000年,李宁签约法国体操队;2004年,李宁签约世锦赛冠军西班牙国家篮球队;2005年,李宁成为NBA官方合作伙伴;而在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上,瑞典奥运代表团也已经选定身着李宁公司专门设计的运动及领奖装备。这与李宁公司的营销策略大有关系,李宁牌曾经占据国内运动鞋市场的领先地位,而现在,国际巨头耐克和阿迪达斯的表现却更胜一筹,两者在国际上的品牌知名度对于中国消费者的选择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把自己定位为本土品牌,但同时我们需要树立国际形象。”李宁的营销负责人如是说。

  韩国媒体不无艳羡地称,北京奥运会帮助如“李宁”这样的本土品牌加强营销。相比较而言,曾举办过奥运会和世界杯的韩国却始终没有值得一提的运动品牌。“北京奥运会成了李宁奥运会”。同样,我们也无法阻止李宁在2011年大邱世界田径锦标赛和2014年仁川亚运会之时雄占整个赛场。

  《财富》杂志也没有吝惜它的溢美之词,“在国际市场的推广策略上,李宁愈发显得稳健而成熟。”“在产品研发上,李宁巧妙运用中国元素同样显得精准而老辣。”

  确实,在奥运舞台之外,李宁也丝毫不放过一个机会。因为李宁公司的全球化战略有着非常明确的时间表:第一个阶段到2008年结束,第二阶段是2009年-2013年。在这两个阶段里,李宁公司都将把中国市场作为最重要的战略市场,预计营业额方面每年都保持在35%-40%的成长率。2013年-2018年是第三阶段,李宁公司将成为世界前5位的体育品牌公司,届时公司国际市场生意份额将占总体销售的20%以上,并有多个品牌覆盖不同的客户和区域、两个以上主流运动项目处在市场的强势地位。

  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李宁步步为营。奥运开幕前夕,李宁公司又传出消息,将以总计不少于9.3亿元人民币的费用,获得意大利体育品牌LottoSports在中国20年的独家制造及代理特许权。李宁董事会通过公告表示,获得Lotto特许协议符合该公司多品牌经营策略,将加强其产品供应并提高其于中国运动时尚市场的地位。此外,董事会还认为该协议将有助降低公司的营运成本。

  同样,在产品研发上,李宁也积极与国际伙伴寻求合作。2004年,公司聘请曾任耐克研发总监的奈德·弗雷德里克和曾为匡威和索康尼工作的丹尼尔·理查德设计工作室,研发高端运动鞋产品。今年1月,李宁又紧贴耐克,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设立了一个小型设计工作室。现在的李宁产品主要为3大类、5000余个品种,在西班牙、希腊、法国等国都拥有自己的特许经销商,品牌的国际化之路越走越宽。

  可以这么说,虽然李宁并不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赞助商,但全球出击帮助李宁在奥运前后取得了绝佳的宣传效果。当然,还值得大书特书的肯定是李宁点火的那个片断,李宁绝对是李宁品牌最好的代言人。奥运开幕式后首个交易日,李宁(02331.HK)继续了上个交易日的升势,从18.00港元一度冲高至18.66港元,收盘报18.24港元。

  资本市场

  2008年1月7日,美国市场研究机构《体育用品情报》(SGI)再次对全球体育用品行业公司作了市值排名,李宁公司在世界综合性体育用品商的排名中超越爱世克私,排在耐克、阿迪达斯和彪马之后,位列第4。

  SGI的这份统计调查表统计了体育用品行业中94个上市公司在2007年底的市值,耐克市值达到320.39亿美元;阿迪达斯为153.64亿美元;彪马为64亿美元。李宁公司2007年底的市值达到了38.61亿美元(301.33亿港元),较2006年底的16.29亿美元(126.64亿港元)增长了137.9%(增值以港元市值计,以美元计算则是增长了137.0%)。

  与2006年底的情况一样,一些销售额超过李宁的体育用品公司如美津浓、迪桑特等公司的市值远低于李宁公司,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欧美等成熟资本市场市盈率水平普遍低于新兴市场,另一方面,高市值肯定了李宁公司一段时间以来的努力和发展,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其未来增长的积极预期。李宁公司CEO张志勇表示,市值表现受到资本市场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并不直接等同于公司实力排名,“与阿迪达斯和耐克这两大竞争对手相比,我们还有相当的差距,但这一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2004年6月28日,李宁公司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主板市场成功上市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开盘价为2.35港元,而现在,李宁股票的价格早已今非昔比,这与公司一路来的快速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资料显示,到去年,李宁公司的利润已经达到6600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61%,销售额攀高至6.03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7%,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也达到了9.3%。

  美林特别看好李宁,对其持买入评级,目标价高达30.9港元,美林认为,李宁凭借销售网络的扩大,可降低分销成本,加上公司业务已涉及运动时装、中低档运动服装,令经营范围增加,并购入Lotto的中国独家特许权,可强化盈利实力,因而看好该股前景。摩根士丹利则比较保守,虽然维持该股的增持评级,但价格由25港元调低至22港元,理由是整个行业的评级均被调低,不过,鉴于2008年李宁公司的品牌订单增长强劲,摩根调高其2008年-2010年的股盈预测4%-6%。机构间的判断分歧还不小,中银国际7月15日就李宁发表研究报告称,李宁是内地消费品牌当中曝光率最高的一个品牌,而且在奥运会结束后曝光率也不会减少。不过李宁估值相对于该行2009年的盈利预测明显较高,因此,重申“逊于大市”评级,并建议投资者逢高出货,目标价为18.14港元。

  再来看一下海外基金的选择。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马修斯中国基金在中国的投资总额高达14亿美元,涵盖旅游、零售、不动产、电信和金融等行业。该基金经理理查德·高称:“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性将下降,本土驱动力将上升。”“我们喜欢那些在整个中国———而不仅是最大的城市———有多元化业务的公司。”应该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该基金所持最多的十大中国股票里出现了李宁、香格里拉(亚洲)有限公司、联华超市控股、新创建集团、新浪、招商银行……持有李宁的理由是,其在中国拥有5000多家运动服装连锁店,正计划向西部和南部地区的小型城市拓展业务。理查德·高指出:“李宁已将大量资金投入研发部门和品牌营销,同时还外包生产。这一战略取得了成功。”

  有投资机构预测,李宁2008年盈利增长为37.5%。李宁公司则认为,由于今年实行中央采购中心制度,李宁可节约成本3000万-4000万元,同时将全年毛利率维持在47%-48%的水平,而未来5年中,国内市场营业额预计每年都保持35%-40%的成长率。而根据哈佛商学院的相关调查,在近年的中国市场上,耐克、阿迪达斯、李宁三大品牌市场份额分别在21%、20%、17%左右,竞争异常激烈,各品牌在一线至三线城市相互渗透,贴身逼抢。鉴于北京奥运周期结束后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产值可达30亿欧元,未来的李宁公司的增长以及李宁股票的增长都值得期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1820.html

更多阅读

李宁:换标换不好成了“掉膘”

     品牌档案  公司:李宁  创立时间:1990年  创立国家:中国  创始人:李宁  主营业务:体育和健身运动所需的运动鞋类、服装、装备及配饰  对于眼下正挣扎在业绩泥沼中的李宁(2331.HK)公司而言,近3年前的“换标”往事实在

李宁:复兴计划难复兴

     危险点:  高企的库存、迷失的品牌定位、低迷的市场环境,是压在李宁头上的三座大山。  危局推演:  用18亿来清库存,无疑是极具魄力的大手笔。清库存当然会在短期内刺激李宁的新品销量,但如果不及时把品牌和渠道重建的接

李宁:昔日老大,何去何从?

     7月5日清晨6点,李宁公告张志勇退任行政总裁一职,委任私募基金TPG合伙人金珍君为执行董事和执行副主席,同时新增一名独立非执董,为现任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苏敬轼。张志勇在李宁工作逾20年,2004年上市始就为

我听见海浪温柔的呼吸 李宁: 轻呼吸, 听见跑

   跑者时刻是在移动中的, 是在跑步中自主发声、 自主传播的。 李宁要将全世界跑者的声音汇聚在一个地方,让他们在轻呼吸中, 分享跑, 听见跑。  面对国际品牌的强势包围、 国内品牌的紧紧跟随, 以及行业性产品的同质化, 如何突出李

李宁:哪儿跌倒哪儿站起来!

——“90后李宁”品牌大殇之后,如何走出阴霾?90后李宁,一场自作的品牌大殇。去年第三季度开始的一场品牌重塑运动,让这个刚品尝到北京奥运带来的市场甜头的运动服饰品牌忽然倒了风向。原本,李宁风头正劲,正是在运动服饰品类攘外安内的

声明:《李宁:本土品牌,全球化演绎》为网友浮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