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五年前那场疯狂中以“雅虎的精神教子”之姿成为中国网络界的旗帜人物以来 ,张朝阳先成了媒体眼中的时尚先锋,但随之而来的互联网冬天则使其被讥笑为“只会做秀的花花公子”。由于搜狐股价一度跌破1美元,他俨然已是一个失败者。而对于海外媒体及投资者来说,他就是中国互联网。
如果从个人招牌打造的角度而言,他当然是成功了。但在幸运熬过冬天之后,现年39岁的他还必须向人们证明:真实的他与人们所理解的并不相同。
虽然张依然是个引人注目的明星,但这似乎与搜狐关系不大——相对于规模更大的新浪或利润更高的网易,没有太多人真正在意位置尴尬的搜狐在做什么——当媒体试图将二者联系起来时,他们选择了一个平实甚至多少有些平庸意味的词语:“搜狐最大的市场经理”。
张对此并不在意,他认为这是自己主动减少暴光之故。他甚至表示:从“雅虎的精神教子”起,人们始终对他充满误解。无论何时,他都是“冷静而内敛”的,而他最爱用来形容自己的词是“水的品质”、“心存敬畏”和“诚惶诚恐”——即使你认为张是一个做秀高手,也得说,在他向公众宣扬过的无数概念之中,这是收效最小的一组。
在一定程度上,这既因为张的行事方式挑战了中国“咬人的狗不露齿”等传统智慧,也源于人们很少发现他性格中充满矛盾的一面:他是网络圈做秀最多的人,但他的朋友们公认其为一个内向的人;他频繁出现在媒体的聚光灯下,但几乎没有记者从他嘴里撬出他不想谈的话题;他乐于向人们展现自己的各种性格,但并不情愿太多人看到自己的精明;他崇尚自然、自在的状态,却在成名之后特意修整了他原本不太整齐的牙齿;他是一个比不少同行更纯粹的商人,却对互联网的基础精神有着强烈的执迷。
现在,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张会选择“founder(创始人)”。
是不是有点意外?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过去完成时的词语,张会告诉你,它是一般现在时的:“有一个西方的研究报告说,70%活下来的公司都是创始人一直参与公司运营的,比如微软的比尔·盖茨和戴尔的迈克尔·戴尔。”
或许,张无需像以前那般“诚惶诚恐”了。现在,搜狐的股价徘徊在30美元左右,在内地的各种富豪榜中,张的身家已过20亿人民币。
“上市的时候,我们的市值也是4亿多美元,但当时很没感觉,因为没有任何基础,现在这个基础已经有了。”张朝阳告诉记者。
“矩阵”进攻
张自称随身会携带一个价值5元的黄色本子,有任何关于工作的想法都直接写在上面,“搜狐的战略都在上面,所以你可以说我一天工作只有5个小时,但也能说有15个小时。”
这样的本子从搜狐上市以来已经用掉了十余个。张表示,搜狐的很多决策是他一个人在星巴克做出的。
2003年11月底,搜狐对外宣布收购游戏门户17173.com和地产资讯网站焦点网。据张介绍,这两个共耗资3亿元人民币的并购,他甚至没有参与前端的谈判,只是想了想,打打电话听听各种声音,就决定了。
这是搜狐继三年前收购chinaren.com之后的首次资本运作。2003年7月,搜狐成功发行价值9000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8月起,公司COO古永锵将运营工作转交他人,开始四处寻觅收购对象,接触了三十余家网站,在因业绩不符要求、不愿出售或售价过高而放弃了一批网站之后,搜狐将目标压缩为有限的数家。
古永锵承认,市场上风传一时的搜狐意欲收购3721一事并非谣传。搜狐曾希望将3721的搜索引擎能力与自己的企业客户服务sohu.net进行整合。但3721的董事会倾向于海外买家,最终弃搜狐取雅虎。
搜狐本意收购同时拥有17173.com和网络游戏开发公司天晴数码的福建网龙集团,但遭到对方回绝。考虑到17173.com在游戏广告方面的强势地位,搜狐迅速将谈判重点转移。
焦点网的情况与17173.com类似,得知其母公司亚企在线无意整体出售后,古永锵将焦点网的CEO龚宇请至自己的办公室,寒暄没有五分钟就提出收购意向。
直到最后时刻,张朝阳才将精力从管理公司运营转向对收购事宜进行决断。独坐在星巴克中,他将判断标准简化为十个左右的关键问题——是不是互联网业务?有没有好的社区?是否有利于业务线融合?对下个季度和未来一年有多大好处?管理团队如何?能不能在该领域做到第一?——在每个问题后面打勾划叉,最后得出答案。
决定的确并不难做出:搜狐的游戏业务在运营一年之后并未取得突破性成绩——“我还没想明白这块业务”,张承认。而其地产广告业务亦起步较慢:2000年时搜狐将自己的地产业务承包给搜房网,以此换得较为稳定的收入,但这一市场在过去几个季度高速成长,并已成为网络广告第一收入源,搜狐的业绩却并不显著。此次收购的两家网站,正是新浪在游戏和地产广告领域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他们的利润率都比搜狐要高。”古永锵说,“我们看中的不是它的收入。”据知情人士称,两家公司2003年收入均为2000万元人民币上下。
面对并购都无法绕开的整合难题,搜狐设计了一套看似较为讨巧的方案,不走单一品牌、单一网站的路线:17173.com和焦点网将不被简单划入搜狐这个门户之内,甚至一度只维持校友录功能更新的chinaren.com也将恢复自己在新闻及信箱方面的独立性。而在后端,四个网站的销售队伍将融合,新进入的两家公司的经营、销售方式也将与搜狐统一。
“现在大家在乎的是怎样发掘每个网民的价值,一个门户已经不足以同时满足所有用户。”张朝阳解释说,“但在销售方面,捆绑式的合同将增加四家网站的谈判能力。”
搜狐酝酿品牌分化的时间已久,但当收购结束后,摆在他们面前的反而是一个低级的问题:分化品牌后,整体叫什么?国际上通常对InterActive Corp等一个集团下集结数家网络公司的模式称为network property,但国内并无“网络资产”的说法,搜狐给出的说法是“门户矩阵”——它在相当程度上受了2003年席卷全球的热门电影《黑客帝国》的影响。
尽管搜狐对外一再宣扬“淡化整合色彩”,但所有业内人士都认为这并不可能。“是不是应该把所有的频道都独立出来呢?”和讯网总裁谢文反问。
而与此直接相关的一个问题是,虽始终位列三大门户,但搜狐的定位在业界人士看来并不清晰。相比对手,搜狐只是一个销售主导型的企业——在缺乏强有力的运营的情况下,搜狐拿不出一个“杀手应用产品”(killer app),它也就始终无法摆脱尴尬的地位。由于不具备新浪与新闻、网易与社区、盛大与游戏的高度品牌认知,搜狐的扩张似乎反而像在稀释自身的特点。
“这是非常典型的‘搜狐式收购’,除非清楚细节,否则你对搜狐的收购所得看不清楚。”一位搜狐的前高层评价说。
10月31日,张朝阳过生日写博客(参与论坛讨论) 今天是万圣节,也是我的生日... ... 至于生日,如以前的文章(十年)所述,我又坐着地球绕太阳完成了一圈,到底年龄有多大,意义不是很大,一是因为年龄的数字与人类采用的进制有关,如果人类采用14进制,那我刚刚30岁;二是因为人类生命的进程与自然时间(春夏秋冬)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不像植物的状态与年轮的关系,而是与焦虑指数,运动,饮食有关。将焦虑降至最低程度,充分的走路,运动,清淡适量的饮食等等,150岁不是梦想,而且,100岁的时候决不是老态龙钟。当然,最难做到的,是将焦虑降到最低程度,我所说的焦虑,不是明显的,重大的痛苦,而是每分每秒的,如丝般的急切,紧张与操心。我感觉已经在逼近这个状态,所以对150 满怀信心,所以,生命才刚刚过了不到三分之一,我还正处青少年时期。(节选自张朝阳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