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3G门户网总裁 张向东
TOM与EBAY的这场交易终于发生,无从揣测到底是谁在谈判桌上起了决定作用,但这次,各大网站终于有了周凯旋的照片。 几年前,作为记者的我专访了周凯旋,这样的采访对象,对记者来说充满了吸引力:有着传奇故事但是没被完整书写过,形象非常好但曝光率极低……那次采访,我猜也是她谈个人谈的最多的一次,虽然我写得有点不像访问。 几年后的今天,我被邓裕强号召,做了3G门户(手机登陆3G.cn),算是重回互联网行业,这个领域有无数的须眉好汉和巾帼英雄,但周凯旋在我见过的人中,仍然是最具光彩的一个。 翻找出自己写的文章,似乎让它可以成为这件大事的一个注脚。导语:操纵着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创造了诸多商业神话,她说自己只会做本分工作;多年致力与中国最有财富和权势的人之间,她说自己最不喜与人交往。
周凯旋是谁?
周凯旋是一个男性化的名字,所有者却是一位仪态万方的女人;周凯旋的后缀,最常被加上的是充满敬畏的“小姐”或“老板”;周凯旋的前缀,在香港媒体上经常是“李嘉诚的红颜知己、亲信助手”,在大陆媒体上经常是“TOM集团幕后的掌控者”,但无论是哪家媒体,任何场合,周凯旋都是永远的职业套装、扇形耳饰;周凯旋是太多人目睹其事,身受其影响,却有意鲜闻其名的女人:雍容华贵的穿着,亲切得体的举止,美丽成熟的面孔,当然,还有众人仰慕的身份——李嘉诚基金会的董事、中华关怀集团的拥有者、香港创业板上最大的公司——TOM.COM(8001.HK)的第二大股东,以及另外数目不详的公司或资产所有者。
用一件大事作开头在北京长安街上,地处中国最黄金地段的东方君悦大酒店,本已约好的采访即将开始。周凯旋轻松地解去沙巾,建议记者们采访她邀请来讲演的老科学家,“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80岁高龄,非常风趣的。”门口,是TOM互联网事业部副总裁、身手矫健的德籍女保镖等一干人,他们专心等候,凝神屏气。
身处此地,周凯旋放松自在,如同主人。 周凯旋也确是这里的主人。1993年,就是这位女子,就是这位毫无地产操作经验的女子,提出了全面开发新东方广场规划,并用半年时间,迁走了长安街上20余个国家部级单位、40余个市级单位、100余个区级单位、1800余户居民;又如传说一样,在某个早晨,用15分钟时间,说服李嘉诚先生为此项目投下20亿美金,轻取4亿港币的酬劳。 历史总是留下结果和线索,丢失了细节,其实是最重要的细节。 那几年,处于最敏感地段的东方广场,作为华人首富李嘉诚投资的亚洲最大的建筑群项目,历经陈希同、王宝森贪污受贿案,长江实业运作北京高层突破建筑高度限制,麦当劳王府井店搬迁,开发中撞见古迹等一系列风浪,工程过程起伏变幻,事内事外的猜测,国内国际的言论绵延不绝,没有人真正知道周凯旋到底是如何周旋其中,一一摆平的。 在周凯旋对东方广场项目为数不多的描述中,她说是“两个女生,从一幢小楼起步,做成一件轰动的大事。”那时她和张培薇为董建华下属的东方海外公司寻找地产投资项目,完全靠直觉在长安街上找到儿童电影院,却发现按照政府规划,必须要下周围1万平方米的面积整体开发,出乎意料的周凯旋也施出出乎意料的一招:全面吃下王府井至东单“金街”与“银街”之间的10万平方米的地段,然后转给李嘉诚先生投资。 这件“轰动的大事”成为周凯旋另外一种生活的开始,此后,她的生活中最主要的元素就都成了“大事”。 香港IT投资热潮,TOM创下的投资神话中,周凯旋是一直是李嘉诚先生最重要的参谋伙伴,以致于香港《壹周刊》曾大做头条:富豪知己力斗太子。TOM的跨媒体收购战车,一路从专业网站到户外广告,从报纸、杂志到电视,直到今天尚未见稍有停止的收购步伐中,周凯旋偶露身影,都是在最重要的决策关头。被周凯旋选中,参与早期Tom.com(即TOM集团互联网事业部)工作的娱乐明星朱时茂至今还记得4年前的“周老板”:思路清晰,聪明过人。 或许,这世界上数以十亿计的民众生活,其实是极少数人决定的结果,这就是资本世界公开的秘密。 从东方广场之后,周凯旋就和这些极少数人站在了一起。他们的手指向什么行业,什么行业就蓬勃兴盛;指向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变成金矿。借资本之力,他们决定地球的转速,也用改变世界的方式成就了自己的生活,周凯旋们几乎生活在另外一个高高在上的世界。 在广州、青岛、昆明、郑州等等城市大街上等车的年轻人,不一定知道身边的路牌广告是周凯旋收购到TOM集团的;163.net电子信箱每天收发着数以百万计的e-mail,用户不一定知道这家公司是周凯旋委派王兟收购的;羊城报业、三联书店、华娱电视、雷霆无极游戏……这些实体每天每夜都在相当程度上流转着周凯旋的钱,而她最近喜欢投资的则是古董。就连最刁钻的记者都问不出她到底投资了多少家公司,“我也经常会拿我信得过的人的名义去做些其他的事。”周凯旋说。仅仅她在TOM集团股份的市值,就曾经超过上百亿港元。 没有性别的香港女人 采访当日,是周凯旋基金会一项鼓励青少年发明创造的颁奖大会。周凯旋基金会主要资助的对象为大陆贫困地区的教育对象,其中包括“明日女大学生”、“明日女教师”等在内的多个奖项特别为女孩子设立。 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个慈善基金会,并不像周凯旋的惯常作风。面对这个话题,周凯旋忽然显得有些黯然却又不失决绝,“这个问题我其实思考过很长时间,但我想过,如果连我自己都不敢拿出勇气来,她们怎么接受我的帮助?她们怎么在以后有勇气去面对别人的目光。” 事实上,周凯旋一直所刻意展示出来的,是一个中性的商业人物,以周凯旋本人的名义为女性号召,周凯旋基金会堪称是她唯一的特例。 然而,性别特征在周凯旋的生命历程中的特殊含义是谁也无法抹掉的。当她穿着束腰外衣和蓝色短袜上学的时候,路人看到的是香港拔萃女书院的小学生;当她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时候,同学们看到的是豆蔻年华的女留学生;当她在上世纪90年代,一周一次,往返于北京-香港的时候,北京的生意人看到的是香港来的女打工仔。 周凯旋到现在还在忿忿不平,“那时候我也是为董先生这样的大公司做事情啊,但他们就是觉得那时候来北京的香港人,是在香港混不下去才来大陆的‘矮仔’——你知道吗?香港骂人的话:矮仔——他们就是觉得我低人一等!” “矮仔”是北京留给周凯旋最大的伤痛,商业文明早就相当发达的香港,女性身份也是劣势。一个小小的例子就是香港著名的商界政界女性,十有八九都是在原姓名上冠以夫姓的四字姓名,而从未公开婚姻状况、三个字姓名的周凯旋在其中显得尤为醒目。 周凯旋特别不喜欢接受香港时尚传媒的访问,因为“香港记者现在越来越只关心我穿什么牌子的衣服了”。每一个场合她都用职业套装淡化着自己的女性身份,每一句言论都没有女性的强调,周凯旋是在要自己言谈举止的每一个信号告诉别人:忘记自己的性别。 万众瞩目是商业成功人士难逃的巢臼,周凯旋清楚地明白这一点,她说:“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我选择的人生道路的代价。” 乐与自己相处有人说,一个人的能量决定于在经常在他周围的是什么人。或者周凯旋的经历可以作为这一理论的一个佐证。
进入董建华的公司,机缘是周凯旋曾经和董建华先生的表妹张培薇共事;为董建华服务,才有了东方广场项目;东方广场项目成功之后,周凯旋即成为李嘉诚投资的TOM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周凯旋亲手提拔的TOM集团互联网事业部少帅王雷雷,祖父曾任电子工业部部长,王雷雷的母亲,是周凯旋在东方广场项目前就认识的好友。 周凯旋对此并不讳言,自认多年以来,致力于董建华和李嘉诚之间,但是“我不是他们的附属物,而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周凯旋的关系哲学是“不把关系做成包袱”,这样的关系才能自然、强壮。 没有几个人可见证周凯旋与华人首富、香港特首的密切交往,但是任何与周凯旋简单接触的人,都能在几秒种内感受到她有如磁铁般的引力:当你对她说话的时候,她的眼神能让你相信全世界都在倾听你的声音;她说话清楚明确,语调丰富,时刻注意对方的感受,即使在多人面前谈话,她也会适时望你一眼,让你感觉到从来没有被忽视;她在每个故事里提到这样或那样的人,包括经常乘坐的航班乘务人员,为她制作过首饰的师傅,都会加上一个几乎成了固定的称谓——“我很好的朋友”。 采访前,周凯旋在“明天小科学家”会后合影,椅子刚好缺了一把,于是,推来让去之后,坐在第一排最中间的她,借了两边人的光,就那么挤在两把椅子中间照了相。要是以周凯旋的举止写一本关于人际交往的书,一定会是公共关系的圭臬——这个假设,凡是见过周凯旋的人都会认为成立。 但是,拥有如此多“很好的朋友”的周凯旋强调说自己不喜与人交往。 她说自己每天都会争取在晚上六点前回家,早上六点起床的习惯数十年未变。她兴趣广泛,每天写作,但是“都不用自己的真名”。身边总是有书,从漫画到心理学理论,她都喜欢。 “最乐于与自己相处。”周凯旋强调说这和“独处”不同。或者可以这样猜想区别:“独处”多是苦修,“与自己相处”则多了份自由的享受。 这个“乐于与自己相处”的女子每天都这样神情自若地走出门去,和无数人物熟恁地打着家常,打理应付着各种事务,而她另外一面的生活掩藏地严严实实,没有人知道她的婚姻,甚至年龄,她要保留的,似乎没有人能抢走。 出现在照片中的周凯旋,永远戴着自己珍爱的贝壳耳饰,那是她最早在香港上班时用一个月的薪水买下的心爱之物,当时的她天天从那个柜台经过,每看一次她就下一次决心。等到“全世界都是她的糖果店任由她挑选”(朋友评价周凯旋语)时,她一次请师傅一模一样制作了10副,轮换在周一至周五佩戴,而周六日,她只会在右耳戴上一只挂型耳坠,虽然没有人看见那样的周凯旋会是什么样,但可以想见,一定是完全不同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