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鹃是一家企业的职工,由于企业不景气,她成了企业裁员中的一员。2005年9月,她的小儿子即将升入初三。按学校过去的惯例,每年假期一开始,学生们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补课。补课的内容全部是初三年级要学习的东西。
因张瑞鹃在家里闲着没事干,于是,她就负责给小儿子借初三年级的教材。可为了借书,张瑞鹃真是费尽了周折。但她还算比较幸运,最终还是借到了教材。
看到借书竟这么难,而自己又失去了工作,突然,一个大胆想法涌上了张瑞鹃的心头:如果开一家二手教材专卖店,生意肯定会非常红火。一向做事干脆的她,想到了就干。第二天便着手租房,很快,张瑞鹃便以每月300元不到的租金,将一家离学校不太远的小店面承接了下来。很快,在她的紧张筹备下,自己的“瑞鹃二手教材专卖店”便正式开张营业了。
为了弄到更多的二手教材,张瑞鹃骑着三轮车,在本地的废品收购站不停地转悠。废品收购站以每斤5毛钱收购进来的旧教材,她则按每斤以8毛至1元不等的价钱买进,然后,再按每本1元至2元的价格卖出去。张瑞鹃还动员到店里买书的学生,将用过的旧教材带到店里来,以“旧”换“旧”,只是适当收取一些费用,满足下一届学弟学妹的需要。
同时,张瑞鹃还开始注意了解学校教学改革的动态,向学生打听有没有使用新版教材。不久,她便把自己的“瑞鹃二手教材专卖店”干得风生水起,吸引了大量需要“二手教材”的学生。
有一天,一位学生向张瑞鹃建议道:“阿姨,你能不能帮我们找一些上一届学生用的辅导资料,便宜一些卖给我们?”于是张瑞鹃又进了一大批“二手辅导资料”。在书店里买一本同样的辅导资料,少则数七、八元多则二、三十元,而在她那里,每本的售价一般都不会超过八元。由于物美价廉,和二手教材一样,这些“二手辅导资料”很是让学生们喜欢,销售得非常不错。
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赢利,张瑞鹃不仅卖“二手教材”、“二手辅导资料”,而且在店里增加了比如钢笔、圆珠笔、铅笔、文具盒等学生用品,扩大了自己的经营品种规模。
到2007年,张瑞鹃在帮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每月最低都会有1000元以上的纯收入进账。
“二手教材”让张瑞鹃卖出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