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子不高,浑身上下却充满活力,这就是余长锦给人的第一印象。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步态、语速仍与小伙子无异,做事风风火火,不肯浪费一点时间,对于余长锦来说,不停地做事早已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深深地融入他的血液当中。
三次创业 扎根吉林 1982年,余长锦21岁,为了继承祖业,他从福建老家移居香港。一下子到了完全陌生的快节奏社会,余长锦的适应办法就是拼命地做事。在香港,他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日。就这样,余长锦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之后,余长锦离开香港回到福建进行第二次创业。他从电子产品贸易做起,依靠在香港获得的经验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全力打拼,几年后,就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实力,成为福建最富裕人中的一个。那时他27岁。有一句西谚说得好:“当一个矢志成功的时候,上帝都无法拒绝。” 这是考验一个人的关口,因为,他有钱了,完全可以见好就收,如果为了生计,已是生计无忧,但他更想做的是一番大事业。他不会忘记父亲当年给他们四兄弟起的名字,最后一个字合起来就是:锦、绣、前、程,他要创一番事业,也要回报社会。 1989年,余长锦来到北国吉林,从此与这片黑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反复考察与思量,他把第三次创业的根据地选在了长春。1989年,他与长春洗衣机开始合作,建立了华荣音像电子有限公司,总投资额度为600万美元。在他的精心运筹之下,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使公司规模上了一个台阶,在沈阳、大连先后建立了分厂。 几年间,他又先后在吉林省创立了多个公司:长春力得工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吉林汇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吉林万德信家具制作有限公司、吉林紫照源有限公司,投资总额近一亿元人民币。 三次创业,由南向北,最后扎根吉林,余长锦认为这是一种必然,甚至于连他的性格也越来越具有北方人的豪爽与大气。他曾经满含深情地说:“我已经深深融入到这块黑土地里,我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还有我的情感,已和这黑土密不可分了。” 投资引资 不遗余力 2007年,余长锦在吉林省的投资进入了第18个年头,他把事业的根基深深地扎于这片土地之上,为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吉林人民也认可了他,他被选为吉林省政协香港特别行政区委员、吉林省海外联谊会理事、长春市福州商会会长。正因为成了吉林人,余长锦不仅自己在吉林投资兴业,还不遗余力地拉动身边的朋友、亲人为吉林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多方奔走。1995年,他把我国台湾省著名的汽车配件公司吉湾金利得公司引入到长春;2002年3月,他又飞赴芬兰,联系世界知名的芬兰PJM公司,引荐他们把一个3000万元的项目放到长春;2005年、2006年,他通过老乡的关系,联络印尼的林氏集团和香港和记黄埔集团的有关项目到长春落户。 余长锦对吉林这片黑土地的感情是深情而真挚的。十几年来,他多次为吉林省的各项事业捐资,至今已达数十万之巨。当选省政协委员后,余长锦根据自己在吉林省投资的经验和对港澳及海外投资者的研究,每年都在省政协的会议上提出自己的提案,为吉林省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他还积极履行长春福州商会会长的职责,热情地为在吉林投资的港澳朋友和福建商人提供各种帮助。 诚信为商 永不满足 二十多年生意场上的锤炼,余长锦一直遵循诚信为商的处世原则。他认为,做生意最重要的诀窍就是一个“诚”字,诚信能换来天下财富。 作为闽商中的一员,余长锦做生意一般很少单打独斗,但他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往往非常严格,因为他追求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投入,更多的是感情上的契合。在吉林的十多年里,余长锦交到了众多的东北朋友,“我喜欢东北朋友身上的那种豪爽和大气。”他在性格上与这帮东北哥们儿越来越投契,因此他的生意也越做越顺遂,“我在吉林这么多年,这些朋友是我最大的财富。” 在余长锦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吉林省著名书法家周昔非为他写的一幅字:“泛舟沧海,立马昆仑”。这是他的心声,也是他的志向。 (文图由长春福州商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