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
主持人 刘扬 许凤婷 本刊记者
嘉宾 马黎阳 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 锚 资深IT业人士 晏小平 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申 音 《创业家》杂志执行主编 张小争 影视业资深人士 文字整理/刘元煌 庄蕊 摄影/徐胤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本期的话题从“华谊上市,量产冯小刚”说开去。 所有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都面临如何不断自我复制和自我超越的问题。大家如何评价创业版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它们面临哪些难题?创业板公司面临三大难题? 晏小平: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技术门槛都不是太高,而且是偏传统型企业,但这些企业也都有自己的积累。上市带来品牌价值大幅提升,企业经营会更为谨慎,经营压力变大。如何平衡长短期的经营业绩是一个关键。像华为不上市,对外不透明带来经营上更大的自由度,也就没有作为上市公司在一些经营上的束手束脚的问题。总体来说,还是正面的效应远大于负面。 申音:上市公司存在多个层面的利益平衡问题,包括大小股东之间的。现在看当初中小板推出的首批企业,多数股价不理想。有些股民是“三年解套”。我记得其中的一家企业,净资产一直在上升,这证明公司在发展,但股价却是持续下降,投资人亏损了。 周锚:上市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十年前我进入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发现内部管理一塌糊涂,就像是一片迅速生长的杂草,而不是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的“大树”,虽然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朝气蓬勃地往上长,看起来一片红火。 后来我又服务于另一家互联网企业5年时间,它的规章制度非常健全,但管理工具与手段不能支撑企业未来的发展。例如华谊,由于处在娱乐圈,面对人的问题可能更为复杂。 马黎阳:立思辰非常荣幸地成为第一批创业板成员。过去立思辰只有少数股东,做得好不好基本上自己知道就行,但现在成为公众公司,又是国内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股东花高价买了我们公司的股票,因此,我们怀着一种战战兢兢的心情,至少不要在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里当“副班长”。 我们处于一个新兴行业,面临的课题是如何把市场做大。与其他创业板企业有一定自己的技术壁垒不同,立思辰是家服务型企业,对于管理等方面的挑战更大。我相信对我们是挑战的东西,对于其他人也是一种壁垒,如何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华谊兄弟的风险与机遇 主持人:大家怎么看华谊兄弟持续发展的风险问题,它对冯小刚的依赖是否过大? 张小争:我不这样认为。华谊的运作在王忠军看来是流水线作业。华谊对冯小刚的依赖程度比较高是事实,但冯小刚与王忠军是合作关系,冯小刚虽然支撑起了华谊相当大的营业额,但不是决定性的。 毕竟是王忠军创造了这家公司和雇用了冯小刚,导演不过是个总工程师的角色。拍什么、怎么拍、谁来演都是王忠军定,演员也是和老板王忠军签约,艺人首先看中的是华谊这个平台,其次才是冯小刚导演。 光线传媒的运作也非常成熟和模式化。王长田持有公司全部股份,而且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高管变动并没有影响公司业务的发展。光线传媒做电影主要从发行环节切入,今年,光线已经发行了十几部电影,收入都很稳定。所以,只要在电影制作过程中没有明显失误,基本上风险都可控。 申音:在华谊发展的过程中,我观察到每个发展阶段、每次股权变更过程都很微妙。像引入马云、江南春作为股东,自然形成了“背书”作用。另外,从与太合合作开始,不断“清洗”原有股东,引进新股东,而且在老股东得以溢价退出的同时,王忠军兄弟的股权比例不断上升,最终达到现在的控股地位。 这一切操作非常巧妙,王忠军兄弟在娱乐圈里是与资本最接近的人,非常善于利用资本的力量。 周锚:在我看来华谊更像个项目公司,需要快速寻找新的增长点,降低对于冯小刚的依赖度,同时实现多元化,拉长产业链,例如他们要做院线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创业板公司应当注意什么? 主持人:大家认为创业板公司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注意些什么? 晏小平:上市后肯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是要与时俱进,在更高层面驾驭机会。但资金多了,也会导致企业头脑发热,做出一些冲动性举动,不能有效地使用资金。 其次,富裕之后如何保持创业激情也值得思考。很多企业在这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既然有了更好的激励机制和平台,如何引进优秀的新员工也是企业面临的问题。 最后,要整体把握行业发展,带动行业在更高层面上洗牌,建立行业标准。 申音:“心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大”,这句话说得很对。 柳传志就是创业家学习的榜样。他带领企业不断发展,身份也不断转变。 对于创业家来说,阶段性成功可能带来自身缺点的爆发,因为成功后容易导致膨胀和松懈。但创始人往往是企业的灵魂,当创始人对企业没热情、没信心的时候,企业发展就会遇到困难,像江南春,开始带领分众一路快速成长,当他开始把企业交到经理人手上的时候,危机就开始出现了。 企业文化也值得关注。吸引到外部合适的人才,也能够使内部优秀人才不断涌现,最终都是赢在文化。如何形成创新的机制并传承下来,天天讲,年年讲,深入到企业每一个员工的血液中。 周锚:多学习其他人的成长经验。当初联想发展的时候,杨元庆自己有一些顾问,很多决策都是根据顾问建议做出的。自己学习不如多向过来人请教,尤其是有实战经验的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