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6日,我们到上海参加当地举办的“华侨华人创业培训班”。
这样一个培训班,目标很明确——告诉他们怎样创业。
同已经归国几年的一位学员交流,他表示,自己现在还在考察公司选址,最近已经连续参加了好几次的创业研讨会、学习班,“先了解情况”。对于归国创业,这位留美20多年的海归表示:“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才能,这是一个好的方式。”
那么,这样一个培训班,海归能够学到什么?应当学习什么?
海归创业,定位仍是最大的瓶颈
2005年归国创业,入驻上海张江医疗器械园的赢生公司CEO胡铁锋提到创业瓶颈,直言不讳:海归创业最大的瓶颈,是一个定位的问题。
“回国创业,不管是遇到的问题也好、挑战也好,都是必须要经历的、必须要做的。你回国创业,不要拿着你做过这个、你明白那个来说事;不能想当然说在国外应该这么做,在国外已经做得很好,就拿过来在中国照搬。你需要知道自己是在中国创业,得适应这样的环境。”他提醒说。
对于归国的创业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是第一步;需要认识的不仅是国情,还有产业环境。
浦东新区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副会长程东表示:“总体而言,目前海归在国内创业前景要比国外好。不管是回国创业还是打算回国的,大家都有共识。”程东同时表示:归国创业需要对初创期的风险和困难有所准备,“在中国创业,初创期必须扎根国内,不能来回跑,做海鸥飞来飞去就不行。与在美国创业相比,当然有风险,但是没风险就做不了大事。”
具体谈到生物医药产业创业前景,上海安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强表示:“从做西药方面来讲,我们国内在原创性方面几乎完全是空白。即使有我国最早研发出来的,但是专利也在国外。所以,我们现在是在开垦这一块处女地。我们要有‘先烈’精神,不怕失败。”
根据近几年创业的经验,俞强提醒,做化学药中的新药开发,可以通过新的模型、新的化合物库来进行研发;做生物药难度较大,蛋白药、生物药实验室与国外还有差距。“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人力资源,同时还需要引进国外领军型的专家,专注于某一点的研发。”俞强表示,“点”的开发中小企业绝对不比跨国公司差,但在面上则无法竞争。[next]
建立创业联系网,跨越信息不对称的瓶颈
3天的培训班,频繁而活跃的茶歇是一大亮点。开班第一天,学员们就成立了一个学习班班委,开始讨论后期的联络、在网上建立群组等加强沟通联系。
在创业过程中,同国内创业者、将要回来的准创业者、将要落户的园区的管理者进行沟通以及建立沟通联系渠道非常重要。“这是归国创业的重要步骤,了解国情,选择创业地点,同你将来可能的合作伙伴建立联系。”上海吉玛制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东旭在培训班上说。
胡铁锋对此深表赞同:“我是2005年归国创业的,第一年感觉在这边谁都不认识。第二年开始通过学习班、同学会、朋友等认识了许多人,与张江集团(张江创业园区管理服务公司)的人也开始接触,有些注册、研发等问题就会与之进行沟通,否则你真的不知道怎么去找。例如,中国进口设备有政策,一定要按照商务部文件,一个字都不能差,否则那些研发设备就不能免关税。园区就会指点你应当去找哪些部门、去向谁咨询。否则你得花很多时间到各个部门去跑。”
对于上海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相关政策,培训班邀请了上海市人事局留学人员工作处处长黄渭茂作介绍。落户、出入境签证、子女就学政策、车辆等问题都成为会上学员关注的重点,谈到上海市留学归国人员《上海市居住证》B证可以为出入境、就学等提供便利时,学员纷纷咨询:“我回国10个月了,还不知道可以办这个证。”
“这里有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留学生政策制定了很多,但是有的政策留学生没有享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还应加强。”程东补充道。
获取风险投资,学会寻找第二桶金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样一笔钱从何而来,成了学习班学员最为关注的话题。
资金从哪里找?培训班老师的观点是:风险投资。“美国、台湾生物医药产业的繁荣即得益于大量风险资金对其的投入。没有这些资金,要谈发展是不可能的。”
那么,如何获取这些资金?
邱东旭认为,现在进入中国医药产业市场,最好带项目、团队、资金进来。在生物医药领域,要选择已有眉目的、最好是已经申请了国际专利的、在国外已经有了一定程度开发的项目。“现在只带回概念来是不行的,需要有一定的数据来支撑商业计划书,才能获得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另外,进入市场的时间越短越好,项目越简单越好,周期不能太长。”
根据本报对已经入园创业者调查,在创业第一期,创业资金很多时候是来自“天使基金”——即主要来源于家人、朋友的资金,大概有50万至100万美元。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在于,要非常清楚这第一笔钱能够将项目做到哪一步,并能够保证用这笔钱一定能够完成。比如说,需要做多少个实验、获得多少个专利, 100万资金能够做到哪一步。这样到第二步,风险投资才愿意进来,掘到创业第二桶金。一定要找到一个点,达到这个点以后可以获得再投资。”邱东旭表示。
而对于具体洽谈,邱东旭建议找一个专家帮助,确保拟定的商业计划书符合风险投资公司的口味,并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与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接触,可以选4—5家风险投资公司进行对接洽谈。
公司运营,注册和专利需得到保护
培训班上,另一个学员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公司注册与专利申请、保护问题。
俞强表示,现阶段国内该领域风险投资较为薄弱,因此风险投资基金的主要来源要靠外资公司。这些公司主要考虑三个方面问题:公司上市后能否出海;专利能否出海;与国有资本投入的关系。“因而,注册什么样的公司非常重要。”
邱东旭同样建议:“从最初的注册开始,就要找专业律师、会计师做。”
作为生物医药企业,专利是其生命线。对于专利的申请与保护,俞强表示:“我国的专利法规法则虽然很健全,但是关键在于观念上比较薄弱,不管是律师还是员工,专利观念都相对薄弱。所以,在申请专利时需要请专门的律师,而在平时公司的运作上,也要加以适当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