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终消费率 怎样看待中国的低消费率



  文/徐诺金

  我国消费率有个特点,一是无论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还是与一些国家相同发展阶段的消费率相比较,目前我国的消费率都明显偏低;二是近几年出现了加速下降的态势。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本文分析认为,虽然造成当前我国消费率低的原因有收入分配结构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体制性因素,但当前我国消费率的下降有其客观规律性,与工业化发展阶段消费率趋于下降的一般变化规律相吻合。在规律性、制度性、体制性因素难以短期内改变的情况下,提高我国消费率的办法仍有赖于投资的扩大。

  我国消费率的变化趋势及特征

  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总消费)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通过对我国消费率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我国消费率的变化趋势有以下特点。

  (一)我国消费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在近几年呈现加速下降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62.1%下降至2007年的48.8%,下降了13.3个百分点。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消费率呈现出加速下降的特点,短短8年间消费率下降了13.5个百分点(见图1)。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较,近20多年来,世界平均消费率约为77%,而2007年我国消费率只为48.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8.2个百分点。

  (二)我国消费率的持续下降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的持续走低引起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48.8%下降至2007年的35.4%,下降了13.4个百分点。相对而言,我国政府消费率的变化幅度较为平缓,波动不大,1978年与2007年的政府消费率基本持平(见图2)。因此,我国(最终)消费率的持续下降实际上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的持续走低引起的。

  (三)城镇居民消费率总体上趋于上升,而农村居民消费率趋于下降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总体上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18.5%上升至2007年的26.4%,上升了7.9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消费率则一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30.3%下降至2007年的9.1%,下降了21.2个百分点(见图3)。城乡居民消费率的这一变动特点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造成的。

  (四)我国西部地区消费率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

  2006年,我国西部地区的平均消费率为59.4%,分别比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消费率高出8.9和11.9个百分点。其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率为40.2%,分别比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消费率高出3.4和6.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政府消费率为19.2%,分别比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消费率高出5.5和5.3个百分点(见表1)。

  (五)我国各地区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总体上呈反向变动关系

  根据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4-2007年平均消费率与平均GDP增长率关系的散点图,可以发现,随着消费率的上升,经济增长率趋于下降,两者存在反向运动趋势。也即消费率越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率越低;而消费率越低的地区,经济增长率越高(见图4)。当消费率位于[40%,60%]区间时,随着消费率的上升,经济增长的速度明显减慢;而当消费率达60%以上后,经济增长的速度趋于平缓。

  (六)我国各地区消费率与收入水平总体上呈反向变动关系

  根据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4-2007年平均消费率与平均人均GDP关系的散点图,可以发现,即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消费率趋于下降,两者存在反向运动趋势。即人均GDP较高的地区,消费率较低;而人均GDP较低的地区,消费率较高。如人均GDP较高的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和广东1994-2007年的消费率分别为47.1%、53.9%、46.2%、48.1%和53.5%;而人均GDP较低的贵州、甘肃、云南、西藏和广西1994-2007年的消费率分别为84.5%、63.9%、64.1%、85.2%和65.4%。

  从工业化过程中消费率的变化规律看我国低消费率的优势

 中国最终消费率 怎样看待中国的低消费率
  在一国工业化进程中,消费率存在先降后升的规律性特征。目前,我国消费率的变化趋势及特征,完全符合这一规律。因为随着经济从落后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国民收入出现快速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随着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会提高,但提高的速度没有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快,因此,这个时期往往是消费率下降、储蓄率提高的阶段,也是社会储蓄增多和国家积累能力增强的时期;而当一个国家实现了工业化,拥有了足够的基础设施和物质生产能力,人均国民收入进入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后,民众才能放心将大部分收入用于改善生活的消费,消费率就会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钱纳里等(1975)在研究经济结构问题时,通过采用横截面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世界上101个国家1950-1970年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实证检验经济结构变量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见表3)。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看,居民消费率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而趋于下降。在较低收入阶段,居民消费率下降速度较快,而在较高收入阶段,居民消费率下降速度放慢。如在人均GNP从不足100美元增加到300美元时,居民消费率从77.9%降至66.7%,下降了11.2个百分点;而在人均GNP从400美元增加到超过1000美元时,居民消费率从65.4%降至62.4%,仅下降了3个百分点。1970-2003年,世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消费率呈现下降趋势,如表2所示,从86.2%下降至77.7%,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消费率则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从74.3%上升至80.4%。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工业化的加速阶段。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但尚未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的这个时期,我国的消费率存在下降趋势是正常的、合理的,也是加快工业化所需的资本积累所必需的。没有低消费率,就没有高储蓄率;没有高储蓄率,就没有工业化加速的条件。超越这一规律,违背工业化加速的条件,经济增长就会受到影响。有的同志以为消费可以带来增长,消费越多,经济增长就会越快,这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

  事实上,根据1971—2001年世界上82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消费率与其平均经济增长率的散点图,可以发现,随着消费率的上升,经济增长率趋于下降,两者存在反向运动趋势。也即消费率越低的国家,经济增长率越高;而消费率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长率越低,消费率较高的国家不利于保持较高增长水平。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反向运动趋势并不是线性的。当消费率位于76%87%时,随着消费率的上升,经济增长率平缓上升。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这一同向运动趋势只是发生在5%以下的相对较低的经济增长区间中,即消费率的平缓上升并不能实现相对较高的增长水平。当消费率大于87%的情况下,随着消费率的上升,经济增长率再次趋于下降。因此,超越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违背这种阶段性特征的规律作用,过分追求消费是损害经济增长的基础的。我国的低消费率恰恰是我国高储蓄率的形成原因,高储蓄率恰恰为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准备了条件。这才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较快的真正原因。

  在低消费率趋势下的政策选择

  事实证明,人类在客观规律面前,还只能当学生。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我们只能通过利用高储蓄的有利条件去扩大投资,加快工业化的进程,通过进入工业化的成熟阶段,我们的人民才有条件和能力提高自己的消费能力。我们不能超越规律去简单地提倡高消费,前些年来我们反复强调扩大消费的政策之所以失效,根源就在于此。

  (一)利用高储蓄的有利条件,扩大投资,扩大就业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到,“在就业量增加时,消费者对消费需求的增加,小于总供给价格的增加。因此,除非增加投资,补足这个缺口,否则增加就业量就无利可图。”著名经济学家汉森也指出:“假定消费对收入的函数关系不变,这个制度能力为它的潜在生产量找到市场的程度,取决于投资的数量,而投资量又取决于那些控制投资支出的特别因素。”

  经济学重视投资需求调控、忽视消费需求调控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消费需求虽然在总需求中所占份额最大,但消费需求是在无数个人分散行为的过程中实现的,针对个人消费需求实施的宏观调控难以预期后果;而相对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决策的集中程度要高得多,不仅规模大,而且比较易于估计,对投资需求为对象实施宏观调控,容易在短时期内奏效。二是在现代经济中,生产高度社会化,资本高度集中,投资波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十分明显。三是在以资本增殖为中心的生产方式中,消费需求处于对资本的从属地位,不仅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殖,而且,只有在资本的运动中,通过就业取得收入形成个人消费需求才是必要的。“经济学家们一致同意,使收入和就业发生波动的重要因素是投资……我们是否要面临使价格上涨的通货膨胀,或是否要生活于大量失业的苦难之中,都取决于投资的水平。”

  由于投资与就业关系密切,扩大投资才可以扩大就业,而只有就业扩大了,才能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最终带动消费水平的上升。目前我国城镇约有24OO万名失业者,农村约有1.5亿个剩余劳动力。按每个劳动力负担2个人口的生计计算,这个约4亿人口的消费主体如果没有可靠的就业保障,他们的收入就没有保障,由收入决定的消费也就没有保障。

  (二)利用高储蓄的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我国传统农村消费模式向现代城市消费模式的转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我国43.9%的城镇化率比改革开放初高了20个百分点。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还是滞后的。目前,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50%,而我国还低于这一平均水平。目前我国非农村人口比率为56%,大部分人口还游离在城镇之外,无法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进步。同时,即使统计上的城镇人口,也没有全部真正城镇化。有学者估算,1.6亿或者更多的人,并不享有城市的相关权利、福利。没有参与到城市社会的管理活动中,没有定居,没有市民待遇,他们仍是不够格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直接决定了我国的消费模式带有明显的农村消费性质,消费总量相对于GDP水平较低,生活基本支出占比较大,消费品种单一,消费信贷手段运用较少。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有助于改善我国的消费模式,使之向现代城市消费模式转化。据有关统计,在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120万人口从农村转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3倍,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将带动周边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促进部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最终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应该利用我国高储蓄的有利条件,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从而最终带动我国消费的发展。

  (三)利用高储蓄的有利条件,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解除我国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目前,我国正处于制度变革过程中,尚未定型的制度结构导致人们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上升。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消费者为预防未来不确定性而进行储蓄将导致当前消费水平的相对下降。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启动消费需求意义重大,只有为居民解除住房、医疗、养老、失业救济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才能使居民的消费能力得以充分释放。具体来讲,国家应采取措施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建设,完善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拓展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渠道,补充社会保障资金;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以及稳步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利用高储蓄的有利条件,用好用活信贷,促进储蓄向投资和消费转化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银行信贷是使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和消费的最直接途径。从我国的储蓄结构来讲,银行部门是我国储蓄资源最集中的部门,大部分居民储蓄是以银行储蓄的形式存在。到2008年12月,我国城乡储蓄存款余额就高达21.8万亿元。一部分企业也因对经济形势的下行预期而将生产资产转为银行储蓄。这个时候如果不能运用银行信贷机制使这些资源得到充分激活和利用,真正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银行部门的储蓄向投资转化,社会的有效需求就会加剧萎缩。因此,用好用活信贷手段,不仅是响应中央扩大内需号召的需要,更是借此机遇促使储蓄有效向投资和消费转化的正确之举。在扩大投资方面,我们的信贷工作要注意领会中央精神,用信贷支持亟须扩大投资的领域和项目;要将扩大投资与长期的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银行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促进公共工程的科学管理;信贷要重点扶持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科学发展的行业和企业,真正实现用投资带动经济增长,最终达到投资、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要积极利用消费信贷手段促进储蓄向消费转化。虽然消费的长期增长有赖于投资带动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但消费信贷的不发达也制约着当前我国消费率的提高。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品种仍较单一,担保制度不发达导致信贷总规模较小。因此,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发展消费信贷:一是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各种类型的消费信贷的产生和成长,尤其是耐用消费品信贷的发展;二是要鼓励创新,让市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适合实际需要的信贷品种;三是要引入财政扶持和担保机制,对特定类型的消费信贷给予财政援助。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3181.html

更多阅读

怎样看待女朋友的异性朋友 女朋友的异性朋友

转自百度知道,这里仅作为总结,希望对所有有此困惑的问题的人,一个好的建议。问题1:我的女朋友有一个很好很好的异性朋友,在我与她相爱前就认识的,但我的女朋友有什么心里话和烦心事都不爱和我说,总是和那个异性朋友说,她也跟我说过他们只是

究竟该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直销? 中国仙道之究竟

究竟该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直销? 无论是深入直销看直销、还是跳出直销看直销,“究竟该如何看待直销”都是直销业永恒的话题,也是永恒的问题。尤其在今天,“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国的直销”,已经不仅仅是“话题”或“问题”这么简单,他已经成为

怎样看待女人的唠叨? 女人爱唠叨

女人爱唠叨,可能是由女性的天性(自身的生理、心理原因),以及在家庭里承担繁重家务琐事所处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造成的。俗话说,男主外,女主内。家里是女人的主角,是女人的天下,女人天天要在家里重复做家务,必然要在家里多说些。同时女性

海外华人看待中国崛起 怎样看待东亚的崛起

     有趣的是,我认识一些聪明伶俐的新加坡学生拒绝了常春藤学校而选择去北大求学。但现实是,无论是文科、商科或者社会关系学等,大多数亚洲人仍然把西方教育作为首选。  事实往往模糊且易让人误解。东方的崛起就是那些众所周知

如何看待金融市场 怎么看待中国的团购市场(求导师回答)

系列专题:团购模式研究团购网络    尽管网络团购的出现只有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却已经成为在网民中流行的一种新消费方式。比较好的例子有新团网,齐家家居网,创立于2005年3月,创立于2003年,它们是中国最大的家居生活消费品导购网站之一.

声明:《中国最终消费率 怎样看待中国的低消费率》为网友萢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