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退出 美“救市政策退出”的言论恐有另意

 救市退出 美“救市政策退出”的言论恐有另意


  文/王自力

  纵观全球经济,近期出现一些新变化,最基本的变化是“复苏”代替“危机”,这是各国政要目前说得最多的词语。世界经济是不是复苏了?我个人观点是至少到2010年下半年才能看出端倪。目前,如果谈经济复苏,中国等个别国家可以谈,而全球范围看,经济不但没有复苏,相反还面临极大的挑战。

  说全球经济面临极大的挑战,主要在于:一是面对发生于2007年的危机,各国政府无一例外地祭起凯恩斯“看得见的手”的大旗,从宽松的货币政策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双管齐下,有效抑制了危机深化。但是,政府行为的经济刺激从根本上讲不可能中止危机而只能使其缓解,且有一定时效限制。

  现在两年时间过去了,目前状态下,各国政府的财政已消耗差不多甚至弹尽粮绝,即使有能力进一步刺激也意义不大。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已经发挥到极至,再实施积极和扩张的政策,直接刺激的将不是经济复苏而是恶性通货膨胀,以经济学解释就是政府宏观调控效果的边际效益正趋向于零或负值。一旦经济得不到快速复苏而通胀又出现的情况下,很多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财政失衡的压力将难以承受,进而带来财政赤字为基础的财政崩溃。而通胀出现又可能倒逼央行收缩货币流动性从而打压经济复苏,这就是目前世界各国所谓退出政策安排所面临的实质性挑战。

  其次,本次危机美国的经济好转并没有使得双赤字状况出现明显改善,反而是欧洲很多政府受美国拖累出现广泛的政府赤字。美国的贸易赤字虽然上个月有改善迹象但是速度太慢,欧洲的贸易赤字有扩大趋势,从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两个方向看,全球危机并没有得到舒缓。

  第三,欧美国家近乎疯狂地违背国际和约限制,不断进行贸易保护和投资保护,已经带动并形成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和快速发展,极大地限制和萎缩了全球经济的规模和交易量,这本身就是在继续扩张全球经济危机和降低市场效率、降低全球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看,世界范围的产能过剩的危机才刚刚开始,如果欧美国家以为通过贸易保护可以实现国家的充分就业,那就完全搞错了拯救自己经济的方向,其直接效果只能是刺激通货膨胀的来临和产能危机的深化。然而认识这一点不困难,但要理性地做到这一点却不容易,所以,我们预计全球贸易规模的萎缩趋势可能让危机还会继续深化。

  第四,竞争性货币贬值是贸易保护的必然产物,即使在各国央行统一走向救市政策退出的同时,由贸易保护主义引致的汇率贬值竞争也必然会继续进行,而这又反过来会牵制各国在退出政策上玩弄不同游戏。退出政策的频率和幅度将成为影响汇率走势的主要工具之一,从而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性,结果很可能形成全球共输的局面。

  因此,目前情形下谈退出政策为时尚早。事实上,退出政策的时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人可能在目前都难以预测救市政策退出的时机,而目前谈论退出政策的意义只有一点:影响市场预期,使市场预期影响市场交易价格朝有利于政要们期待的方向调整。所以,我们现在听伯南克的也好、谢特里的也罢,他们有关救市政策退出的讲话,无非还是继续以自身的立场和以最廉价的办法,诱导全球资金流动的方向有利于自身利益,而真实的退出时机我想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3200.html

更多阅读

闲谈市东中学的前世今生 前世今生

闲谈市东中学的前世今生前几天为核实《闲谈我的母校——上海市市东中学》文中有一幅老照片,站在老同学中间的那位老师情况,打电话与贺民子老同学交流中了解到我们母校的前世今生诸多情况。说实话我真知道的不多,片言只语听说一些。没

并购估值方法pe ps 案例解析PE并购退出的三种模式

     案例解析PE并购退出的三种模式  今年对于国内创投来说,是一个全行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年份。去年和今年初国内股市低迷不振,新股屡屡破发,国际资本市场则对中国概念股展开了一轮疯狂的“猎杀”。这使得原本指望投资和辅导国内

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 政策导向的反作用力

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出台相关的措施救经济,也包括救楼市。全球经济危机频发中,中国也不例外的大受冲击,同样出现的都是经济增长的快速下滑,但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增长却似乎比世界各国都有更多的调控空间,也并未引起决策层的担忧。于是中央

声明:《救市退出 美“救市政策退出”的言论恐有另意》为网友颓废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