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基准价格八月中旬从新高回落,但依然相对坚挺,仍保持在自去年底开始建立的上升通道之中。即月布伦特期价于8月5日达到75.51 美元/桶高位,是自2008年12月24日在36.61美元/桶触底以来的最高水平。截至8月14日,布伦特期价小幅收低于72.41美元/桶,但仍较去年12月时的谷底水平高出一倍。而同一天即月WTI收盘价更低至67.51美元/桶,即使如此,自其由去年7月接近147美元/桶的纪录高位回落以来,迄今油价也已收复约1/3的失地。
普氏高级石油分析师琳达·拉斐尔德( Linda Rafield )表示,八月中旬油价掉头下跌的主因是利空的经济数据、技术面因素以及股市下滑。利空数据之一是:8月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从前一个高位66点下跌至63.2点,暗示美国经济仍远未复苏。此外,美联储报称其工业生产指数在7月同比下跌13.1%,但环比上升0.5%。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8月14日 下跌逾150 点,而美元微升。 国际能源署下调2010年石油需求增长预测 对大多数交易商来说, 八月中旬 最为重大的消息是国际能源署8月12 日宣布的最新预测修正。尽管国际能源署下调了对2010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总体而言,石油需求仍呈增长趋势。然而,鉴于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和股价持续增长,该报告的整体基调略为悲观。 在其最新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中,国际能源署称迄今仍然还无有力的证据显示全球衰退正趋结束,而世界石油库存因需求疲软仍保持高企。国际能源署目前预计2009年石油需求平均为8394万桶/日,较此前预测高19万桶/日,而其对2010年石油需求预测的上调幅度较小,增加7万桶/日至8525万桶/日。因此,2010年相对2009年的预期需求增长已从143万桶/日削减至131万桶/日。 对于中国(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预计其石油需求将在2010年增长至844万桶/日,高于此前预测的831万桶/日。中国在世界石油需求中所占份额将持稳,仅为10%,但在世界需求的增长中,近半将来自中国,令其成为2010年需求恢复的单一最大增长来源。 尽管作出了上述预测修正,国际能源署称这些变化对今年世界石油需求的预期大幅下降“几无影响”,新的2009年需求预测值仍较2008年的平均水平低235万桶/日。国际能源署在其报告中称:“全球衰退触底的证据并不完备,作为经济状况重要指标的全球柴油需求仍十分疲软。”目前预计今年全球对中间馏分油的需求将萎缩约100万桶/日,即4.1%。尽管同比数据因去年中国建立石油库存而有所偏差,但国际能源署称,在馏分油消费量的下降趋势得以逆转以前,难以宣称衰退确已结束。 同时,国际能源署称,尽管浮仓方面前所未见的石油库存水平正缓慢下降,市场仍需继续应付高企的石油库存。 经合组织国家的行业石油库存在6月反季节上升28万桶/日,至月底的总库存为27.49亿桶。增加的库存大部分是中间馏分油和汽油这两种主要成品油,两者增幅超过原油和燃料油库存的降幅。 尽管6月库存上升,国际能源署称第二季度经合组织库存整体上升10万桶/日,是有纪录以来的最小增幅,并已令此前高企的库存水平“与历史正常水平相比更加平衡。”尽管如此,截至6月底的库存水平相当于61.7天的未来需求,较5年平均水平高8天。7月的初步数据显示经合组织库存下降360万桶。截至7月底,短期浮仓储存的石油数量估计已从6月底时的7000万桶下降至5500万桶左右。 供应方面,国际能源署提高了对2009年和2010年非欧佩克石油产量的预测。该署目前预计2010年非欧佩克石油产量将增长至5140万桶/日,较此前估计高20万桶/日,而今年的估计数字也以同等幅度上调,至平均5100万桶/日。非欧佩克产量估计值上调主要是因为俄罗斯产量高于预期、美国液态天然气和墨西哥湾产量上升以及加拿大油砂数量增长快于此前预测。 由于对2010年非欧佩克供应预测的上调幅度超过国际能源署对需求预测的上调幅度,国际能源署将明年对欧佩克原油的需求预测值削减至2780 万桶/日,较其前一份月度报告中的数字低10万桶/日。因此,明年对欧佩克原油的需求值远低于该组织目前的产量水平。国际能源署估计欧佩克7月产量为2864万桶/日,低于经修正的6月水平(2875万桶/日)。欧佩克定于9月9日在维也纳开会,以评估其原油产量水平。 作者:本文由普氏能源资讯梁晓昕分析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