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斌
2009年最牛的基金是什么?答案是指数基金。从2008年11月5日市场反弹开始,一直到2009年7月底,指数基金的平均回报高达125%,远远超过公募股票型基金平均87%的回报。“赚了指数就赚钱”的效应让投资者们趋之若鹜,疯狂追捧指数基金。7月初,华夏沪深300基金仅用了3天时间就募集到了250亿,而进入7月中下旬后,更是有4支指数基金同时发行。既然有市场需求,基金公司不妨顺水推舟,也算是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了。 这种火爆的场面让我想起了2002年11月,我在华安负责设计和发行国内第一支指数基金“华安180”时的惨淡场面。当时,上证综合指数还在1500点左右的水平,指数基金的概念还没深入人心,所以近一个月发行期快结束的时候,还没达到预计的销量。为了不给“国内第一支指数基金”抹黑,迫不得已,我们申请将发行期延长了几天,请了几家机构帮忙,总算募足了30亿。坏运气还没到头,以后的几年市场一直不争气,指数居然一路阴跌到2005年6月3日的1000点,华安180的累计净值也跌到了历史最低的0.87元。 时过境迁,经过2006-2007年这轮波澜壮阔的牛市,指数基金已经从“鸡肋”变成了“香饽饽”,哪个基金公司都要过来啃一口。各类形式的指数基金,包括其变种的ETF、增强型指数,渐渐成为基金管理人的新宠。而指数基金被动式管理的种种好处,例如较低的管理费、忠于指数表现的复制策略等等,也被媒体们广为宣传,俨然成为新的投资思潮。据说,现在指数基金经理最稀缺,其薪酬价码也像指数一样正扶摇直上。 风头正劲的指数基金,真的那么适合中国这个市场吗? 将眼光放远一点,可以看到故事的另一面。 2009年上半年,沪深300指数74 %的反弹行情固然波澜壮阔,2008年66%的下跌也一样触目惊心。有趣的是,站在2009年6月30日的历史舞台上,回顾过去两年多的沪深300指数,以3000点拉一条水平线。 作为一个投资人,如果你在2007年4月6日买了沪深300指数,两年多来,你和指数基本都是在瞎折腾,只体会了一次“上上下下”的快乐。但是,如果这两年多中你肯花点钱,雇用一、二个公募股票型基金经理或私募基金经理帮你投资,将获得明显超越指数水平的正收益。以私募而言,平均可以获得30%的正收益,而公募股票型基金,也有22%的回报。请注意,这都是扣除了固定管理费和业绩报酬费后的。可见,主动型管理值不值,甚至值多少钱,都是清晰可见的。相比这些超额回报,主动型基金多收那点费用,你会真的在乎吗? 因此,在中国这个弱有效的市场上,我从来就不相信指数基金具有真正的长期投资价值。前段时间,有个基金公司邀请我们的研究员参加一个其指数基金的产品发布会,从第三方研究机构的角度作些客观评论。我们婉言谢绝了,理由是我们的观点可能不利于其产品的推介。而我知道,真正的理由是,在3000点的高位,忽悠投资者去买指数基金,这事不合适。 作者系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