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马吉英
9月23日,吉利汽车(0175.HK)与高盛签署协议,高盛的联营公司将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认股权证投资吉利。吉利通过发行可转债获得18.97亿港元(约合2.45亿美元),这笔资金将用作公司的资本支出、潜在收购以及一般企业用途。此外,吉利预计将在全数行使认股权证后进一步募集6.89亿港元(约合0.89亿美元),这笔资金将用作一般营运资金用途。假如债券获悉数转换及认股权证悉数行使,吉利可获得约25.86亿港元(约合3.3亿美元),高盛的联营公司将持有吉利汽车经发行相关股份扩大后约15.1%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该消息宣布之后,吉利汽车的股价飙升18%。 这是继并购澳大利亚变速箱公司DSI之后,吉利在国际化上又一次大胆尝试。 这一投资事件让吉利并购沃尔沃的传闻波澜再起。吉利给出的说法是,高盛投资吉利与沃尔沃的并购事宜“是两码事”,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可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高盛而言,投资吉利或许是一桩胜算颇大的买卖。中国汽车市场在这一波全球车市动荡中是一抹难得的亮色,背靠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站在并购舞台上的吉利更加平添了几分踌躇之志。 “现在高盛不是买的吉利的股权,而是买的吉利的可转债,是一种债务。如果过两年吉利能还债,再加上利息,那高盛至少会不亏。如果吉利真发展起来了,转成股票更赚钱,那高盛就转成股票了。所以在这次投资上,只要吉利不倒,那高盛就没有太多风险。”罗兰·贝格汽车业分析师彭波认为。 而这笔钱也可以让李书福暂时松口气。吉利早年在全国大举扩张生产基地,目前,吉利的生产基地已经多达8个。急速扩张带来了资金的捉襟见肘。而高盛则在此时扮演了“雪中送炭”的角色。 现在,最关键的是李书福将如何吞下价值庞大的沃尔沃?我们认为可能的途径有三种: 第一,整体并购。这是最不被看好的并购方式。前车之鉴已经足够残酷。上汽在双龙并购事件中的完败就是最鲜活的示范。而作为此次并购事件的主角,吉利的综合实力远远逊色于上汽,而沃尔沃却又比双龙的个头大得多。况且,沃尔沃的估价在20亿-30亿美元之间。 第二,联合收购。这种模式与麦格纳收购欧宝相类似。即除了吉利之外,李书福再找一家资金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这种模式可能也是沃尔沃现在的东家福特最青睐的结果,因为福特与沃尔沃品牌之间的平台共享给彻底剥离带来了难度。 “现在福特最主要的是要找一个合适的下家,在交易完成后福特要占一定的股份。我认为如果吉利要买的话,只有麦格纳这种模式。吉利要单枪匹马,银行也不可能贷款给他。”环球透视汽车事业部高级分析师曾志凌说。 第三,分拆收购。购买某一车型的平台技术,这对吉利来说可能是最经济实惠的方式,也是最理性的选择。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吉利并购沃尔沃不了了之。但是,李书福至少能缓解急需资金的困局。 “因为在这个时候融资挺难的,他通过购买沃尔沃的几次公关炒作,让高盛都对他感兴趣,从目前来看,他成功了。”彭波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