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日到10月14日,在华尔街遭遇金融严冬的最寒冷时刻,我恰好在纽约和华盛顿,出席招商银行纽约分行开业仪式并参加世界银行年会。这10天的美国之行使我亲历了这场危机的“百年不遇”,并有幸与漩涡中心的不少关键人物会晤交流。
长途飞行的劳顿,异国他乡的寂寥,让我内心涌动的“人在旅途”的感觉越发浓烈。细细品味,发觉自己原来颇为喜欢这种感觉。这4个字仿佛有深刻的意味,让我每每念及都觉得荡气回肠。 记得杰克·凯鲁亚克曾经用三个星期在一卷30米长的打字纸上一气呵成,写完自传性代表作:《在路上》。那部描写上世纪40年代末一群特立独行的年轻人流浪之旅的作品,1957年一经问世,即令舆论哗然,毁誉参半。一群出身中产的年轻人原本可以顺利地从常青藤院校毕业,然后加入父辈们的行列。但最终他们选择探求自己的人生之路,怀揣着可怜的几个美元,从东海岸奔向自由的旧金山,安于清贫,藐视权威,一路发现,永无止息…… 我虽没有四处流浪,但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却也从辽宁到安徽,从安徽到北京,从北京到海南,从海南到深圳,一路奔波。人生的旅途,有命运的安排,更有内心的驱动。为了寻觅前方更精彩更瑰丽的风景,不惧风雨兼程。 从2002年招商银行香港分行开业后,董事会和管理层就一直在思考国际化发展的问题。似乎是巧合,在整个世界都将难以忘记的2008年里,招商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也将留下两座载入史册的里程碑——纽约分行的开业和收购永隆银行。 2008年3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流浪者大街,公干之余,我和同事曾经登上哥伦布塔,远眺地中海的浩荡碧波,想像当年哥伦布的目光是怎样穿越地中海,坚定而锐利。哥伦布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于是被载入历史。但他其实并不在意自己已经找到的究竟是什么所在。那一刻,我恍然,这也许就是“求索”的本义:在乎脚下,更在乎前方。然而,正在蔓延的金融危机,让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心情品尝成功的喜悦——必须认真考虑如何让这两座里程碑经受住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洗礼。 基于上述考虑,我将这段日子发生的以及与之关联的故事,间或一些个人的思考,忠实地记录下来。我很感谢秦晓董事长,他给我完成这件事情的勇气和力量。 据说,书的最高境界是透过白纸黑字,将作者最宝贵的生命体验毫不费力地注入读者心中。对于仅仅是一个业余作者的我来说,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如果本书能带给大家自由的想像空间和些微的内心触动,那将是我最大的欣慰。 (本文作者为招商银行行长) 《感悟华尔街:我的金融风暴之旅》 马蔚华 著 中信出版社2009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