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今天,收藏艺术品的渠道也越来越丰富,很多新兴的渠道进入人们的视线,比如私人银行介入到了艺术品投资中,收藏者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艺术家来购买艺术品。而原有的画廊、拍卖会这样的渠道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市场泡沫破灭,这让一些收藏者对是否再去传统渠道买画产生了疑问。对于初级收藏者来说,新旧渠道并存让人眼花缭乱,到底应该去哪儿买第一幅画呢?
旧渠道—— 画廊:省事不省钱
“画廊的艺术品真的贵吗?”
画廊是被大众广泛接受和熟知的艺术品购买渠道,它之所以成为很多收藏者的选择,是因为它为收藏者提供了一个比较专业的平台,通过和艺术家签约,或者画廊内部的专业人士挑选,画廊的艺术品的整体层次比较高,这些也是画廊和“画店”的区别所在,它为收藏者过滤了没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同时,多聚集在艺术街区的画廊能够起到很好的规模化效应,让收藏者有更大的选择空间。现在,各种表现形式的艺术品都可能出现在画廊里,画廊往往只看好作品的质量,至于艺术家选择什么媒介表达不会影响画廊选择。不过,对于新手买家来说,画廊的存在也许更像一个中介机构,从而使艺术品的价格要比原始价格高了一个台阶。
优点:专业性比较强,平台较高,选择面广。
缺点:价格不具有竞争力。
旧渠道——拍卖会:弄潮者得天下
“拍价都是炒作?”
大部分天价艺术品都出现在拍卖会上,在艺术品拍卖中收藏艺术品是高端投资的一种方式,但是艺术品拍卖会的特殊性就在于既需要有专业的艺术素养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并且还承担着更大的风险。比如中国当代艺术的高价艺术家曾梵志、张晓刚的作品,去年的单幅作品拍价达到了4000万到6000多万元人民币,而到了今年仅仅几百万甚至几十万元人民币。这对于很多初级收藏者来说,风险性可想而知。事实上,投资高价艺术品需要的是团队合作而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想在高风险的投资上站住脚必然需要专业团队的辅助。
优点:投资收益大。
缺点:风险大,需要专业团队共同完成。
新渠道——艺术家:识珠需要慧眼
“向艺术家买画真的划算吗?”
艺术家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神秘莫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被大众熟知,很多收藏者也在到底是找艺术家购买艺术品还是去老渠道购买的选择中产生了犹豫。我们可以在艺术展、艺术博览会上遇到一些自己钟爱的艺术品“制造者”,还有更多其他的机会接触到这些艺术家,向他们直接购买艺术品是不是会比画廊价格公道呢?在问这个问题之前,其实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这位艺术家会为我一个人创作一幅优秀的艺术品吗?如果能够确保自己的判断力并且确定会得到一幅优秀作品,也许这是个不错的购买渠道。不过,对新手买家来说,要确定这两点似乎困难太大了。同时,一个艺术家为了保持作品的正常市场价位,一般很难有大幅度的折价。
优点:具有一定价格优势。
缺点:需要自身足够的专业素养,没有选择空间。
新渠道——金融渠道:高回报高风险
“通过金融工具投资艺术品一定赚钱吗?”
艺术品投资在金融领域已经存在很久,但在中国还是新兴的投资方式,一些私人银行针对高端客户推出了艺术品信托基金,把艺术品当做金融衍生品介入的一个领域,这也是因为经典艺术品的价值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还有一些私人银行推出了类似摩根大通、瑞士银行等在国外提供的艺术品咨询和鉴赏服务,对于新手买家来说,借助私人银行的专业投资顾问来收藏艺术品确实有可行性。但是,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它自身的高风险也是和投资的高回报相对应的。
优点:投资顾问可以弥补买家专业知识的不足。
缺点:风险高,而且很难积累资深的艺术素养。
董梦阳:去画廊才是王道
董梦阳=D 《商界时尚》=B
“画廊是艺术品专卖店,在画廊买画是比较常态的选择。”
B:购买艺术品的渠道很多,作为一个初级收藏者,怎样去艺术展或者博览会挑选艺术品?
D:从消费层面讲,我拿自己做例子吧,喜欢是最重要的。不管喜欢什么样的艺术品,自己喜欢然后再去买总是错不了的。然后呢,艺术品是用来欣赏的,我就要想艺术品买回来以后是我生活的哪一部分,或者我要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是放在卧室还是放在客厅,放在哪个位置最合适,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有些画放在展厅里看上去感觉很好,你很喜欢,但是它进不了家,太大,电梯进不去,房间进不去,或者放在家里和家居的协调感也不对。所以,选择买一件艺术品的时候,首先就要有这方面的判断。这些是最朴素的、最直观的。
B:作为收藏者能接触到的渠道,在博览会或者艺术展、画廊、拍卖会买艺术品,它们有什么区别?
D:在博览会买艺术品和在画廊买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因为博览会都是由画廊来参与的,只是内容更丰富,选择面更大。而拍卖会是将一个艺术家比较重要的艺术品拿去竞价,但其实最终的价格和这个艺术家作品的实际市场价格没有直接的关系。拍卖会拍出来的价格也许会比市场价高出10倍甚至20倍,因为这是这位艺术家比较有代表性的或者有历史意义的作品,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个艺术家以后的市场价格就会保持在这个水平,从此他的作品都是这么贵。
拍卖行拍的作品唯一性比较强,而在画廊买画是比较常态的选择。画廊是什么?画廊实际是个艺术品专卖店,画廊的经纪人一般是在艺术领域具有专业素养的人,他会选择艺术水准较高的作品,或者是比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由画廊来经营。这样,画廊就帮助了那些初级收藏者,给他们省去了很多的麻烦。这就是画廊的功能。
B:也就是说,在画廊买艺术品是风险较小的选择?
D:对,对于初级收藏者来说,在画廊购买艺术品,已经不是站在最低的层次上,而是站在更高的台阶上去选择了。因为收藏者在画廊看到的作品已经经过了画廊的筛选,而某些不具有艺术价值作品已经被画廊抛弃了,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品会安全许多。
“当你抓住了艺术品的本质的时候,以后的回报才可能会更大。”
B:您对直接向艺术家购买艺术品这个渠道又有什么看法呢?
D:如果直接面对一个艺术家,有很多因素收藏者没有选择的余地。首先是价格,比如你托了很多朋友去买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或者你本人和艺术家关系不错,他卖给你一幅画,他说100万,你可能都不好意思说90万,因为他是专门替你画出来的,而且质量上你也没有选择余地。但是去画廊买画的话,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会有很多,收藏者就可以有所选择,质量、价格等等都可以选择,这样就会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可能很多人觉得去画廊买画会比较贵,因为画廊也是要挣钱的。实际上,画廊和艺术家有合约,很多时候是打包订购艺术家的作品。所以很多艺术家他自己不会主动去打乱自己的市场,如果画廊卖10万的作品他不太可能卖给你5万,他为了自己作品的市场价格可能还会卖给你10万。这样一来的话,在画廊买画,收藏者自己其实也没有损失什么。画廊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一种推动作用。
B:说到这种推动作用,现在很多收藏者担心某些画廊在这个推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炒作,而作为一个初级的收藏者,也许没有较高的判断能力。
D:当单纯去投资一个作品的时候,收藏者的心情总是会被这个作品涨价还是没涨价所困扰。所以要建立一个正常的消费心理,而不是跟风。大家都喜欢一样的东西,追捧一样的东西,这也是前段时间所存在的问题。人的追求总是多样性的,对艺术的需求也是多样的。在今天这个还比较混乱的市场中,我觉得收藏者还是需要更多地去追求符合自己内心审美的东西,这样才不至于有心态大起大落的状况,也就不会被炒作所牵制。
前几天毕加索的一个作品《抽烟斗的小男孩》,拍出了1亿400万美元。这幅画是它的主人50年前花了6万美元买的,如果他不是因为对这幅作品的喜爱,说不定作品涨到50万美元的时候就卖了,或者500万的时候也已经卖了,但是因为他对这个作品的喜爱,收藏了50年。所以说,当你抓住了艺术品的一种本质的时候,以后的回报才可能会更大。
“一开始消费艺术品就把它当做金融投资是一种舍本逐末。”
B:有些收藏者会通过金融媒介去投资艺术品,在这方面您对初级收藏者有什么建议?
D:对初级收藏者来说,这种行为其实是舍本逐末,这样会影响你的判断力,当你“拿耳朵去买画”的时候,你所收藏的并不一定就能升值。因为就算是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价值差异也会很大。当年日本经济泡沫的时候,日本人在纽约开了14家画廊,可现在一家也没有了。
他们当时买回来大量的西方大师的作品,但20年中都不见增值,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买的不是大师的一流作品,而是他们的二流作品。所以,并不是某个有名的艺术家的所有作品都会升值。想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就需要你的艺术修养,需要在收藏中不断沉淀,也需要你对艺术史的了解,对艺术家的了解。所以,一开始消费艺术品就把它当做金融投资是一种舍本逐末。
B:在今年4月份“艺术北京”2009当代艺术博览会上,参加的画廊数量少了,而交易额却上升了,来购买艺术品的主要是什么人呢?
D: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能继续购买艺术品的人,主要是真正喜爱艺术品的人。其实我也在反思这个问题,对于画廊来说,画廊本身知道现在市场不太景气也就不可能主要经营那些天价的作品,艺术家也变得沉静了一些,更明白应该怎么去走。就在大家都不太关心经济价值的时候,反而获得了效益。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告诉收藏者一个道理,当收藏并不是纯粹基于艺术品商业价值的时候,收藏者反而可能得到真正的经济利益。
这种心态可以帮助收藏者更好地做好艺术修养的沉淀。艺术修养的积累是一个过程,就像谈恋爱,你初恋的对象和最后结婚的对象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人,这种选择就是在不断的成长中改变的。艺术品也是一样,收藏者不要总是想一步到位,很多人一开始收藏的是垃圾作品,后来因为品位的不断提高才不断抛弃了以前的一些东西,这就相当于进入了一种积累的轨道之中,可以说是他的“艺术收藏之路”了。
董梦阳:“艺术北京”执行总监,中国艺术博览会组织者的领军人物,曾举办10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创办了首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并于2006年至2009年成功举办了4届“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