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参加计算机世界举办的中国IT财富年会,感受会议热烈的同时,也在感受中国企业的压力,如果说二十年前中国以加工起步,今天的中国企业开始腹背受敌。
近几年,全球化浪潮波涛汹涌,中国企业纷纷扩张全球市场,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却在战略性进行本地化经营,操盘手由海外华人逐步被经历了20年职场锻炼的本土精英代替,当中国企业如TCL等折戟海外回头却发现,大本营却已经拱手相让,几年前的家电巨头没有占领海外市场,长虹、TCL等大有日落西山之势,处在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中国企业,除联想、华为、中兴等少数开始在国际市场初露头角,在国内市场却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
“中国制造”一度成为中国企业称霸世界的杀手锏,在专家学者还在讨论如何开始“中国创造”的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回头却发现,中国所谓的成本优势却大有被东南亚、印度等国家取代之势,虽然中国的贫穷人口不一定比越南的劳动人民更富有,社会文明的发展、最低工资的限制、法律的完善已经令中国的整体优势大减。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港台企业在越南等地设厂,东南亚国家的产业配套逐步形成。说这些不是耸人听闻,全球出货量第二的仁宝计算机已经决定越南设厂,在中国雇佣超过20万员工的富士康在越南投资已经超过五十亿,到今年三月,仅台湾对越南投资已经超过82亿美元,除台湾电子厂,包括美商英特尔、韩国三星、日本新力、恩益禧、佳能、三洋等也都选择到越南投资,说越南将分流中国制造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前有跨国公司灼灼逼人的本地化经营,后有“东南亚制造”熊熊的后院大火,中国过去以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被迫向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并行,站在北京、上海、深圳的立场上看,今日的中国已经不是从前的中国,站在穷苦山区、西部的立场,今日的中国还是昨日的中国,发展的不均衡带来定位的两难,在中国社会由投资型经济向消费型经济的必然趋势下,中国的IT企业必须重新评估中国市场。中国的政府也需要重新评估中国,是像日本、韩国那样把自己相对封闭,还是像欧洲、美国那样敞开大门。
中国的经济发展又到了三岔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