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评选院士的年度,院士总是媒体争论的焦点,近几天听闻大学时代的一位老师有幸当选院士,当然为他高兴,其实此次院士的候选人中也有大学时代的两位同界校友,看目前的格局要当选估计很难。
之所以对院士的争议很大,与院士所受的待遇当然有关,相信在美国即使获得诺贝尔奖金也难得到中国院士的待遇,获得院士头衔,至少可以不用退休,也是大家争抢的对象,许多大学排名更是以院士的多少作为标准,出现有争议的事件,几个院士出来签个名呼吁一下,至少也能得到国务院的关注,院士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对国家的决策起到很大的咨询作用,大家都拿院士当作宝也就不奇怪了。
九十年代上大学的时候,一位同学的父亲也参加了院士评选,参选之前很多人就已经认定肯定可以当选,原因很简单,他爸爸毕业于北京大学,大学同学中许多人都已经当选为院士,所谓参评院士也不过走走过场,倒不是说水平不够,其实真论到学术水平,同行之间也很难说明显分个高下,大家都做物理,门类如此之多,更不具有可比性,这时候当然谁的关系更硬当选的概率也就更高,记得上大学的第一堂物理课,现在已经是院士的教授就曾下过这样的论断:在物理理论高速发展的年代,二流的科学家可以完成一流的工作,而在发展平稳的年代,一流的科学家也只能完成二流的成果。
当院士有多种途径,一位相熟的院士就是因为培养了一位天才学生,凭借学生硕博连读期间的论文当选院士,最后学生出国,老师坐享其成,倒不是说老师的做法不对,毕竟这位同学在大学期间便已经加入老师的实验室,自己不是千里马,能够当个伯乐也算是有眼光,当选院士也无可非议。
之所以大家对院士有争议,在于很多院士往往会对所从事领域之外发表各种看法,媒体也对院士的观点趋之若鹜,能在某一领域做出贡献,当然是因为在此领域学术水平较高,隔行如隔山,院士的观点很多时候也会出错,更有院士借助头衔到处参加不相关的会议发言,虽然不一定是为了千八元的出场费,总会有失院士的体面。
作为科学家能获得院士头衔当然值得骄傲,普通老百姓多一份尊敬也理所应当,但院士仅仅是一份荣誉,表示对过去的认可,不代表现在的水平,更不代表未来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