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民族崛起 民族品牌的大国风范十大民族IT品牌崛起(二)



  世界级品牌之路

  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需要大量创意和创新的行业内,是比较困难找到的。比如中国软件业。除了后发劣势、人才储备等一些硬伤之外,占据先发优势的跨国软件公司在诸多细分市场上都遥遥领先于与中国本土企业。民族品牌必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突破口。其中可能性最大的,走服务的道路,即软件外包或者说业务流程外包是一个,走中国特色道路则是另一个。

  软件外包的市场虽然很大,却有太多的竞争者。东软、中软等一些行业巨头们除了要面临国内大量中小企业的竞争之外,还要应对来自印度、爱尔兰、以色列等英语环境国家的冲击;而中国特色道路的应用软件市场却又限于市场并不足够大,使得用友、金蝶、金山、瑞星、金和等软件公司的名气尽管在国内如雷贯耳,却很难蜚声海外。

  更何况,在市场营销战略、技术发展思路等方面,很多跨国软件巨头早已或正在通过注资、入股、战略合作、技术培训支持等多种方式,对中国软件业的民族品牌进行了“和平”的渗透。当然换个角度看,这种渗透本身,不能不说也是中国软件走向世界的另一种尝试。

  相比略显尴尬的软件业,在偏硬件制造领域内的民族品牌大多有着相对充足的底气。他们大多在市场营销行为上相当活跃,并致力于通过各种机会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扩大到全世界。联想、海尔在2008年投入巨资开展的奥运营销战略;联想、华为一直在努力坚持海外并购以及全球化运营;一向高举民族品牌旗帜的爱国者也在今年4月宣布了将借助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而“走出去”的雄心……种种这些,都让人们对中国民族IT品牌的世界级之路充满遐想。

  

  

  大国需要什么样的民族品牌?

  然而,《财富》杂志在今年7月发布的全球500强企业名单中,去年首次上榜的联想集团,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而在截至2009年3月31日结束的财年中出现了自公司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亏损,并黯然离开了全球500强榜单。很久以来,联想都被视作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排头兵,上面的这条消息因此有了微妙的意味。

  联想也是此次我们所挑选的这十大国产品牌中唯一一家曾经入选过全球500强企业的公司。如果说,中国的民族品牌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正日益彰显出大国风范,并且中国也在近几年间先后通过了《政府采购法》和《反垄断法》,尽最大可能创造完善的市场竞争环境,那么大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民族品牌?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世界工厂姿态存在的中国经济一直带有鲜明的劳动密集型色彩,但其种种负面效应要求中国经济必须走向产业上游,从技术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创意密集型并渐次过渡到创新密集型。对于这样一种螺旋上升式的生长轨迹,中国高科技产业显然拥有比其他传统产业更加有效率的转型预期——包袱小、负担轻,而且,这个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平、越来越智慧了。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的近十年来,诞生在中国这片古老又年轻的广袤土地上的中国IT业民族品牌已经越来越多的走到了聚光灯下。在众多的民族品牌中,我们选取了十个代表、十个结点,或是十条线索,希望能通过对这些民族品牌崛起轨迹的梳理和回望,来试图映射出中国信息技术领域在这60年间所取得的长足、有效和快速的发展——就像在一个个小水滴上可以看到整个海洋的倒影一样。

  联想:华人品牌的IT标杆

  从11人创业到营收过百亿美元的集团,从收购IBM PCD的野心和眼界到国际化之路的挫折与痛苦,从偏重国企色彩到如今的民营化趋势,联想成长的乐与痛都极为典型的代表了国产品牌崛起的光明与曲折。联想,一直是华人品牌的IT标杆。

  本刊记者 刘琦琳

  

  8月6日,联想集团公布的最新一季财报显示,联想全球个人电脑销量同比上升了1.1%,全球市场份额升至并购以来的最高点,达8.6%,而同期全球整体市场销量下降3.3%;同时,联想在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的亏损大幅收窄。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表示,虽然全球经济环境仍然波动,“上季度,我们为适应市场变化所采取的一系列调整举措,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交易型业务模式的行动,开始显现成效,使得联想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上升至并购以来的最高点。”对联想来说,这代表着其自2009年2月份至今半年时间的调整初见成效。

  回顾这个国产品牌的成长之路,似乎充满着太多故事,太多启示性。

  创业之路的标杆意义

  “17年以来,从一间传达室到现代化的办公大厦,从11名技术人员到上万名员工,从初始资金20万元到年营业额超过百亿美元,从坐在外国产品代理的末排座位到成为亚太第一,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国内电脑行业的“龙头老大”,联想集团创造了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奇迹”,在很多概括联想创业之路的文章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描述。确实,联想的创业历程及其中释放和传递的一种民族品牌崛起的势头,是联想最大的启示所在。

 帝国时代民族崛起 民族品牌的大国风范十大民族IT品牌崛起(二)
  1984年,当柳传志带领10名科研人员怀揣20万人民币在中科院的传达室里创办一个“小公司”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它会发展成如今国际化的联想集团及其母公司联想控股。

  在联想的创业过程中,创新精神应该是给所有华人品牌的最积极的启示。“没有机制创新,一切创新都是散金碎银”,柳传志常常兴致勃勃地讲起他的“房子理论”:企业管理就像一座房子——运作层面的管理是“屋顶”,流程层面的管理是“围墙”,而基础层面的管理则是“地基”。只有把“地基”夯实了,整个房子才有可能建好。“把土夯实了再撒另一把土。”组织结构的创新,曾经就是联想夯实的地基之一:联想将PC销售作为主业最初,各部门之间只强调各自的权力和职责,甚至企划部不用和市场部商量就能定价。1994年起,联想将十几个部门整合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微机事业部,也就是联想电脑公司的前身。当时29岁的杨元庆,当上了这个部门的总经理,果断地把直销转为分销方式,力挽狂澜,抵住了外国电脑公司的“大兵压境”。实际上,联想的分销方式,几乎带起了中国最早一批分销商的成长。

  “贸工技”的发展道路,也是联想发展过程的重要启示之一。尽管在当时的联想内部,也曾出现“贸工技”还是“技工贸”的争论,甚至现在人们还时常反思这两种道路的抉择,而从整体来看,联想的“贸工技”道路还是符合整个民族品牌崛起的青葱岁月的:“只有对外开放,以市场为暂时的代价,引进先进技术,才是一国生产力迅速提高的共性之路”。只有先搞“贸”,也就是规模经销,通过“贸”掌握市场开发、物流运作、资金管理、销售网络建设与售后服务等一系列企业管理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形成规模制造,也就是“工”。“贸”与“工”的充分结合打通了将技术变成金钱的各个环节,推动了技术创新。

  除了企业发展战略外,创业时期的联想文化也是业界至今称道的标杆。曾经有人说,联想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在联想,由于业绩突出一年内提升三次者有之;进入联想才几个月,由于能力强而得到重用者也有之。这成为联想人才辈出的软性保障,成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助推力。

  

  国际化之路的乐与痛

  对于联想这个IT标杆来说,国际化战略的执行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联想制定了国际化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发布“Lenovo”新品牌标识,开始“国际化联想”的步伐;第二步,2004年,联想集团签约国际奥委会,联想集团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及奥运代表团独家提供台式电脑、笔记本、服务器、打印机等计算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第三步,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12.5亿美金加5亿美金IBM微机的外债并购IBM台式电脑及笔记本电脑业务,这一并购使联想一跃成为IT业三大巨头之一。

  然而,整合IBM PCD的巨大难度,加之整个PC行业微利趋势及行业瞬息万变的情况,使得联想的国际化进程并不是顺风顺水。在2004年底联想集团收购IBM PCD,实现了稳定过渡后,2008年却又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1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了国际化以来最大一次的重组,此后的第一季度在全球削减2500个岗位,将目前独立运营的大中华及俄罗斯区与亚太区合并,成立亚太和俄罗斯区(APR);随后,2009年2月5日联想集团发布的2008财年年报又显示,联想集团全年净亏2.26亿美元。这是联想成立25年以来最大的一次亏损,也是近10年来联想的首次全年亏损。

  2009年上半年,联想的动作可以视作一种回归:将重心重新转移和加强到中国区,在保证ThinkPad高端品牌的同时在新兴市场重点推出了IdeaPad系列。半年以来,初见成效。9月8日,在联想控股的发布会上,作为子公司,陈绍鹏代表联想集团带来了好消息:“在经过前面6个月的运作后,联想集团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果。”陈绍鹏说,第二季度联想集团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上升0.4个百分点达到了8.6%,是并购以来的最高点。陈绍鹏同时这样总结联想的国际化之路,“过去的四年是新联想国际化1.0这样的一个阶段,这就是并购稳定业务整合取得初步的协同效应,从今年开始,我们进入了2.0的时代,这就是打造全新的全世界新的竞争力的时代。”

  走向民营化

  曾经,人们将联想与海尔并列为华人品牌的两个不同领域的优秀代表。而比起海尔,就连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都要羡慕柳传志的,就是联想逐渐轻盈化的股权结构。

  实际上,早在1984年,联想就向其上级单位——中国科学院争取到了决策权、人事权和财务权,进而分“几步走”完成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接,通过转变根本机制实现了这个国有大企业的“软着陆”。1994年,作为国有民营体制的联想,创造性地成立了员工持股会,将35%的分红权分到每个员工身上,并在2000年将其转化为股权,使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这是联想得以再次腾飞的动力。在联想历史上,这次股权变动被称为“值得树碑立传的35%”。

  而最近,联想的母公司——联想控股,其股权结构又发生新变化。9月8日,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朱立南宣布:作为挂牌期产生的唯一一家符合条件的受让方,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成为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的第三大股东,交易价格为27.55亿元。这样,联想控股新的股权结构就成为: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占36%,仍为联想控股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职工持股会占35%;中国泛海占29%。这意味着联想控股员工持股会加上“外援”民企泛海集团,掌握了对联想控股的控制权和决策权,联想控股实际上进入了民营化时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4756.html

更多阅读

辩证思维10级修炼 业务员的十大修炼之一规划思维(二)

营销专家刘春雄老师在其著作《营销人生存手册》中有一句话对于业务员水平层次有一个经典的论述:作为一名业务员,如果你不够专业,应该足够聪明,如果你不够聪明,应该足够谦虚。如果你不够谦虚,应该足够勤奋;如果连勤奋也不够,就不要做业务!可

服装界:金融危机下的品牌机遇(二)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面对市场销售下滑与企业经营成本的上升,更多企业希望通过减少市场展示的投入,以及削减终端直面顾客的宣传推广成本以达成合理利用资金“过冬”的目的,期望利用主动收缩“防线”的方法让企业渡过这段危急时刻

企业家的创新思维 捕捉服装企业家眼里的“品牌思维”(二)

对于美特斯邦威而言,它也面临着属于自己的挑战与机会。从品牌商的角度而言,它正在从过去的“价格优势”逐步转化为“价值优势”,品牌的价值正在不断超越产品的价格。对于中国原创品牌而言,它们正在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

如何塑造学校品牌形象 六招塑造你的品牌形象(二)

    品牌形象的要点是立足于品牌带给消费者的利益点,将品牌精髓——价值、文化和个性传达到消费者。根据品牌形象塑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从消费者需求研究、品牌形象价值内化、品牌形象载体选择、品牌形象符号设计、品牌形象

中国纺织服装业现状 纺织服装业的品牌战略(二)

 (二)企业须努力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是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大国,但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却很少。企业普遍规模小,资金实力薄弱,对外投资能力差,不利于“走出去”战略。因此,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是我国创建服

声明:《帝国时代民族崛起 民族品牌的大国风范十大民族IT品牌崛起(二)》为网友时光路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