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民族崛起 民族品牌的大国风范十大民族IT品牌崛起(一)



  六十甲子,恭逢盛世。

  去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探讨改革开放给中国科技、中国IT、互联网产业带来的至关重要的发展契机;当建国60周年的脚步更近,我们则把目光放到了民族企业、国产品牌,无疑,民族品牌的大国崛起与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休戚相关,而祖国的强大则更有助于品牌集群效应的产生,“中国制造”或者“中国创造”,才是一个更大的品牌。

  在我们遴选的十家代表性的民族品牌中,我们发现,他们存在着当今中国民族企业的共同点:艰辛的创业、依托改革开放和互联网革命而实现的高速发展、痛并快乐的国际化道路、研发抑或贸易,不同方向的选择。尽管他们可能不是世界500强企业,尽管他们目前还不能被其他国家消费者耳熟能详,但是,我们欣喜的发现,在政策扶持和企业自身努力之下,我们的民族品牌正经历一个从产业下游逐渐上升到产业上游,从贴牌、打工到实现自主知识产权、有意识的统领产业链和价值网络的过程,这无疑是令人兴奋的。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尽管这些民族企业的生存的“气候”好了,但是让他们成长的土壤还不够肥沃,比起对企业的直接扶持,国家在产业环境上的改善则将为企业的壮大推上关键一把。国强则企业强,企业强,则国更强。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希望,我们的民族品牌能攥起拳头,自豪而自信的说出期盼已久的那句——“中国民族品牌站起来了”,而此时的所有国产品牌,正在等待并贡献着这个时代的到来。

  龚炳峥默默地坐在毛泽东的面前。

  毛泽东若有所思地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每当提起建国初年发生在莫斯科的这一幕,龚炳峥总是发出由衷的微笑,然后谦逊地说,这不是对我一个人讲的,是对整个留苏学生代表讲的。

  毛泽东说“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一般认为是对青年人的一种泛指。但考虑到在座的都是理科生,是否有所特指?从来也没有人往这方面想过。实际上,毛泽东从建国的第一天起,就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大国崛起中的重要作用。派留苏学生的目的也在于此。

  龚炳峥是毛泽东对面坐着的这群学生中,唯一一个至今还在搞IT的。其他同学搞的是工业化,他一生搞的却是信息化。从四机部电子技术推广应用研究所,到现在的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龚炳峥一生没有离开信息化应用事业,没有离开IT。

  在总结建国60年来信息化成就时,龚炳峥说得出我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103机的生日:1957年8月1日;并且说得出这台国产品牌机第一次应用于企业信息化的细节: 1961年,大庆油田大庆勘探指挥部首次将国产103机应用于石油油藏模拟与动态研究。

  毛泽东说完“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后,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中国科学技术的希望之星,不仅升起在工业化这“第二次浪潮”高度上,而且升起在了信息化这“第三次浪潮”高度。如果说,国产103机诞生是在为现代化的第二级火箭推进器点火,那么今天,十大IT国产品牌崛起,正在将第二次现代化托举到太空,为进入大国崛起的最终轨道,发热,发光。

  让我们敬畏历史,仰望星空。

 帝国时代民族崛起 民族品牌的大国风范十大民族IT品牌崛起(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公元207年,在罗马帝国由盛转衰的中点上,在大汉王朝起承转换的中点上,曹操面对东海,生出一番气势恢弘的想像:仿佛经天的日月,从海中升起,又降落于海中。

  李斯特在德意志大国崛起的前夜,也生出曹操一样的一种战略想像力,他将大国如日月般从海面升起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行贸工技政策,开放市场以吸引生产力;第二阶段,实行技工贸政策,自主创新,缔造民族品牌;第三阶段,再返回贸工技政策,将高科技产品输出给世界。

  用这种大历史来观察十大IT品牌,我们会发现什么?

  联想、华为、曙光、金和、金山、瑞星、爱国者、汉王科技、京东方、海尔,这是当前代表我们民族品牌大国风范的十大国产品牌。对这十大品牌,戴着近视镜虽然可以看清细节,却不一定看得清大势。而从历史天文望远镜看去,会蓦然发现,它们好比灿烂星汉中的十颗星星,与大国日月的整体走势正好交相呼应。

  联想、海尔是大国崛起第一阶段的典型代表。联想的品牌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可能不是贸工技,而是技工贸吗?放在微观中看,技工贸是可行的,但放在宏观上看,却只有贸工技才是适合整体环境的。大国崛起初期环境的主要特点,就是生产力水平低下。按照李斯特对各国的研究,这时只有对外开放,以市场为暂时的代价,引进先进技术,才是一国生产力迅速提高的共性之路。

  从微观主体角度看,在这种自由贸易为主题的历史时期,谁掌握市场,谁就可以获得战略的主动。因为对自由贸易来说,贸易的主动,就是战略的主动。这种大形势,决定了联想、海尔想要在群雄蜂起中脱颖而出,将品牌定位于市场品牌,而非技术品牌,在成功方面概率较高。这就是所谓“时势造英雄”。而逆市出击者,则容易被慢慢甩在后面。这不是人们最乐于见到的,却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华为、曙光、京东方是大国崛起第二阶段最得天时地利的那种类型。在付出市场换技术的代价之后,看一国是否能够崛起,就是看它能否产生自主创新的强大民族品牌。因此一国会众星捧月般宝贝这种品牌。华为、曙光、京东方都是以研发为主的企业,它们的品牌均定位于自主创新。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在IT业首屈一指,上万的高级研发人员,在中国的企业中,是比较少见的。华为目前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国际竞争力,全国人民都乐于看到它在市场凶猛的同时,进一步展示技术凶猛的一面,以同这一历史阶段大国崛起的要求进一步匹配。

  真正进入以保护民族生产力为特征的第二阶段,国产技术品牌面临的挑战又各有不同。华为在研发品牌中,以开放、市场能力强著称。然而这一历史阶段国内外并非完全的自由贸易环境,一方面进入美国、印度要排除许多阻力,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上,在成片替代国外中低端产品的同时,又会遇到像在TD-SCDMA上失利这样的新问题。这正是转型阶段的典型磨难。对曙光来说,大国崛起的第二阶段发展,对它提出的要求更高,必须尽早采用国产CPU,成为全国产化整机品牌。

  这一阶段从企业品牌来说的战略要点与核心问题,是从国产品牌,尽快升级为技术自主可控的国产品牌,而非简单搞拿来主义。企业必须加大研发力度和品牌全球化力度;国家则需要从“以市场换技术”,适时转向“以市场立标准”,改变863、核高基式的思路,转从应用角度加大对民族生产力的保护力度,修炼内功,为真正的国际化奠基。

  金山、金和、瑞星、爱国者、汉王科技介于两种类型之间,他们最适宜的历史环境,就是大国崛起的第一、第二阶段之间。

  从特点上看,金山、金和、瑞星、爱国者、汉王科技都具有两个面:一是具有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面,一是具有依托本国特色市场的一面。文化优势与技术优势结合,是他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而克服技术上的瓶颈、商业上的瓶颈,是对他们的最大挑战。历史发展的大势要求他们,超越自我,迈上更高台阶。

  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以华为为代表的民族品牌,将以技术、市场双重优势,进入大国崛起的第三阶段——新自由贸易阶段,同时还会有今天未知的品牌,像新星一样不断涌现在未来星空。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星际变化时代。

  IT品牌是下一代星空中最明亮的那群星星,古老的民族正在众星拱月中,从海面冉冉升起。

  信息化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在用智慧把地球照亮。

  如果把我国IT产业的发展史,放到整个新中国成立60年的历史周期中来看,你会发现,和许许多多其他领域的成就一样,中国IT业同样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腾飞奇迹的一个缩影。而在此过程中诞生、成长、强壮起来的那些民族品牌们,也纷纷用各自习惯和擅长的方式,为这样的奇迹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民族品牌背后渐渐流露出的民族自豪情绪,以及日益彰显的大国风范。

  本刊记者 陈琼

  

  60年,一个甲子——这恐怕是你在这几个月里最高频率听到的一句话。

  这60年的光阴,尤其是最近的30年间,信息技术,已经从闻所未闻的新概念,到充满神秘气息的新名词,再到生机勃勃的新产业,并快速演绎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重要保障,其间,一大批带着各种“使命”的人,纷纷用各自习惯和擅长的方式,在这一漫长却也短暂的演进过程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迹。

  崛起的是一个产业

  这些印迹已经几乎遍及了信息技术产业内的所有重要领域,尽管,其中的有些还无法跨过世界IT巨头们多年来所精心构建的技术铁幕。

  以PC、服务器这些整机产品为代表,在硬件领域,中国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世界工厂——一如发生在轻工业、部分重工业领域的众多场景一样。大量的全球IT巨头陆续将其制造工厂搬进了中国大陆,并由此诞生了如长城电脑、富士通等举世闻名的OEM商,而联想、浪潮、曙光、方正、同方等一系列PC和服务器厂商也渐渐凭借低价高质的优势在广阔的中国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这样的过程,在表面上看像极了早年间在中国台湾兴盛一时的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当年,全球几乎所有的内存、显卡、硬盘等电脑部件均产自中国台湾。而与之前迥异的是,如今的中国大陆在全球产业链条上制造工厂的定位上,已明显有了上移的趋势:英特尔在2007年宣布将在大连兴建其代号为Feb 68的芯片工厂,此事成为具有指标意义的符号,标志着中国不仅仅拥有过剩的劳动力资源,也正在显现出日渐强大的研发力资源。对于后者的有效运用,将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内民族品牌下一轮发展的重中之重。

  走向高精尖

  华为正是因为较早意识到了研发力的战略意义,并较早动手耐心储备,才逐渐确立了其目前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上的明星地位。华为也因此被全世界公认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国品牌之一。据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显示,排名第一的华为研发投入高达100亿元,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8%,远远超过全行业平均的1%。另外,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华为在2008年共提交了1737项国际专利申请,成为全球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最多的企业。

  对研发的重视,尽管可以直观的体现在国际专利申请的数量上,也可以具体到产品、标准、技术协议上。要知道,国际企业管理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条铁律:三流企业依靠卖力气挣自己员工的钱;二流企业依靠卖产品和服务挣消费者的钱;一流企业依靠卖品牌、技术挣其他企业的钱;超一流企业依靠卖规则挣整个行业的钱。

  从这个角度上看,曙光公司研制的龙芯、汉王科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大唐电信主导研发的TD-SCDMA标准、京东方斥巨资构建的第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等等都是非常直观的例子。这说明,中国的民族IT品牌不仅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正在这么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4757.html

更多阅读

辩证思维10级修炼 业务员的十大修炼之一规划思维(二)

营销专家刘春雄老师在其著作《营销人生存手册》中有一句话对于业务员水平层次有一个经典的论述:作为一名业务员,如果你不够专业,应该足够聪明,如果你不够聪明,应该足够谦虚。如果你不够谦虚,应该足够勤奋;如果连勤奋也不够,就不要做业务!可

服装界:金融危机下的品牌机遇(一)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因此,消费者会用“脚”来“投票”选出他们认为值得购买的品牌。在有限或萎缩的消费资源之下,形成了资源的再集中与重新分配。而随着消费资源集中时间越长,其吸纳的速率也将越快。当其它店铺“门可罗雀”之时,

中国纺织服装业现状 纺织服装业的品牌战略(一)

   21世纪的服装理念已经大大区别于上个世纪,从蔽体的基本作用到今天的彰显身份地位,从追求潮流到张扬个性、体现新文化,服装的作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纵观国内服装厂家20余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失败与成功均可圈可点。 但是,凭心而论,我

trands大连哪里有售 解读Trands男装品牌战略(一)

       请您解释一下Trands(创世)为什么是“无国界品牌”  石晓东:之所以说Trands(创世)是无国界品牌,是因为Trands(创世)是中国的品牌,但它却有着意大利的设计理念、韩国的生产技术、欧美的运营模式,它有着国际化专业团队:

声明:《帝国时代民族崛起 民族品牌的大国风范十大民族IT品牌崛起(一)》为网友墨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