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前报道,江苏将用两年时间在全省培养1000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这些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大型民营企业的接班人或成长型民营企业的负责人。此举是江苏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上的战略选择,也是在培养“富二代”命题上的率先破局。
集训“富二代”,把民企的“少东” 培养成为“二代掌门”,寄希望于让“少帅”守住父辈打下的江山并且打理得更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此举是耶?非耶?一时间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人对此颇有微辞。确实,一直以来,关于“富二代”的负面报道屡见报端,他们总体上给人的感觉似乎就是一群飙车、泡妞、吃喝玩乐、骄奢淫逸的“恶少”。然而,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十个指头伸出来不是一般长短。理性地看待,“富二代”当中确实也有一批比较优秀的“金牌才子”,这与“血统论”无关,并不是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就会打洞”。但是,父辈的打拼毕竟已经给“富二代”创造了优越的教育条件和有利的实践历练平台,相比同龄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新知识、新事物,接受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历练。有这些成长成才的外因条件,如果自身资质不差、品质不坏的话,那么相比同龄人,眼界要更开阔一些,处事会更大气一些,起点也更高一些。 对“富二代”当中的“佼佼者”进行强化培训,扬长补短,克服“富家子”身上容易出现的一些不良习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他们打造成更具专业水准的“职业经理人”、“红色企业家”,对于克服民营企业的“兴亡周期率”、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是有所俾益的。从长远来看,这笔投入的回报应该是远远大于支出的。 而且,参加培训的“富二代”,是要经过层层挑选的,如果真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未见得有机会参加培训,即便是培训了,也不见得就真让他继承产业。放眼现在的民营企业,老一辈企业家退下来以后,由“外姓”继承的也比比皆是。 再则,培训“富二代”,并不是说就不培训“穷一代”了;给“富二代”创造成才的机会,并不是就不重视为“穷一代”铺设成才的路了;关注了富人,并不是说就漠视民生、“劫贫济富”了,这之间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 工作要一项一项地做,实现美好的目标需要一步步往前走,不可能“穷其功于一役”。众口难调,指望通过一件事情解决社会上所有的问题,让社会上所有的群体享受到同等的“阳光雨露”,表现出同样的满意度,显然不现实。东山栽了桃,西山植了李,只要能让每个人都吃到自己喜欢的果子就成。 而一个社会的真正进步之处在于,通过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和公共服务,创造公平的机会,让各个阶层之间“对流”,而不是“凝固”。“草根一族”通过奋斗,可以成为“富一代”,而“富二代”们如果是不学好、不争气、不成才的纨绔子弟,万贯家财也一样被挥霍殆尽,失去优越的生活,没人为你打“包票”。种瓜的得瓜,种豆的只会得豆。 政府、社会可以提供机会,可以铺路搭桥,但真正的成功还在个人——无论对“豪门少爷”,还是对“寒门之子”,都是如此。 由此而言,培训“富二代”,也可以平常之心对待,不必如此“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