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汪洋
9月5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携手《财经》杂志举办的第三届银行家高峰论坛上,金融业高管、专家、学者们从多种视角、多个层面,对银行业在金融海啸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探讨。 环境巨变 银行业格局重建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顾问沈联涛:转变中的金融业 全球金融业已经形成了一个网络系统,这个金融市场便成了全球性的大集中。网上交易及全球化使得市场可以一周7天,一天24小时运转,科技与全球化改变了市场结构与竞争性质。一个市场有问题就会导致每一个国家都出现大问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的风险是很难控制的。 中国银行副行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兼职教授朱民:银行业的黄金时代过去了。 我相信全球的银行业正在面临一个根本性、结构性的调整,银行会发生巨大的结构性变化。首先银行规模变小,第二是区域性模式会变化,第三是服务模式会发生变化。全世界银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战国时期”,谁是未来的赢家,谁是未来的输者,到今天还不能下判断。 埃森哲亚太区银行业董事总经理Pascal Gautheronas:银行业必将重建格局 2012年之前,银行业必将重建格局。大部分市场竞争已超过市场容量,将会出现更多的整合,低成本银行和信用社将崭露头角。很多银行要致力于保卫自己本国的市场,这将放缓全球扩张的脚步。因此,发展中国家银行可以有选择性地扩张。第三个重整银行业的措施是信任,这个信任不是推银行业的产品,而是要去争取客户。 体制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为何中小企业贷款难 首先第一个,我们在贷款的责任追究方面有一定的偏差。一旦贷款出了风险,给国企贷款出现风险的责任远远小于给民营企业贷款。第二个是贷款技术上的问题,确实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市场的稳定程度以及财务健康程度跟大国有企业相比都不太好。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兼副教务长张春:大银行更加适合给大企业贷款 中国大型国有银行在为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是没有优势的,原因是这些机构具有庞大的组织结构和集中的风险管理,而这种模式增加了贷款的审批和管理的成本,这是一个劣势。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还是比较大,银行的激励机制会造成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抑制。大银行更加适合给大企业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