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匡冬芳
今年的国内电影票房似乎并没有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景气而低落,反而呈现出一片欢腾景象。国产影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和《麦兜响当当》取得的高票房让国人高呼:国产动画片终于为中国争了一口气!不过,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的票房争夺依然疯狂,尤其是在暑期强档,外来的《变形金刚2》、《哈利·波特6》、《冰川时代3》、《飞屋环游记》依然占据了国内影院大半的票房份额。 此时,中外文化贸易摩擦也在悄然升温:8月12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旷日持久的中美文化贸易争夺做出了裁决。裁定认为,“中国强迫美方的文化产品必须透过中国国营公司销售,绝对违反WTO的公平贸易规则。”这意味着,美国的音像制品、图书和杂志对于如何进入中国将有自主的选择权,而不必像以前那样,必须经过政府指定的国营性质的代理商进入国内。对此,中国官方一直在言论上保持低调。商务部虽然在稍后的时间发言表示,不排除上诉的可能,但并没有做更多的评论。 中国官方的低调姿态是可以理解的。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多次遭遇到国际贸易争端,有些裁决对中国非常不利。比如,2008年12月,WTO裁定中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征税违规。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中国没有必要为了守护一块实质上防与不防都意义不大的“城池”,而遭到贸易伙伴在其他方面的报复,由此丢掉在全球贸易中其他更多的利益。所以,业界更倾向于将商务部的上诉言论,解读为一种象征性的官方姿态,而不是强硬的回击。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政府在文化产品进口审查制度和发行渠道方面设立一些保护措施。如今,中国的文化贸易保护措施在日渐开放的全球化经济中,似乎日渐失去了说服力。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下,很多国家以反倾销作为口实,频繁抵制中国外贸出口: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遭遇到的贸易摩擦事件共有60多起,中国的外贸出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国家,尤其是将文化产业作为第二大产业的美国,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报复手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认为中国对进口书籍、电影等文化内容进口的审核和发行渠道控制过于严格,由此造成了海外音像文化产品在中国的盗版现象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也已经到了不得不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的阶段了。中国之所以在经济方面成绩斐然,主要是拜对外开放所赐。但与经济领域的开放程度相比,文化领域一直是中国全球化当中开放程度最低的一块“堡垒”。“堡垒政策”一方面为缺乏竞争力的国内文化产业争取到了一些成长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导致文化产业犹如患了先天性麻痹症的幼儿一样孱弱:尽管中国依靠出口外向型经济保持着多年的贸易顺差,但文化出口产业的逆差比例却高达1:7,图书贸易逆差比则达到1:10。联合国的《2008创意经济报告》显示, 2005年中国的版权和许可证进、出口额之比为33.9:1,是典型的版权贸易逆差国。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从2004年开始,中国就制定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框架和改革路线图,加强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目前动漫、游戏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对较高,而2009年以来出版业股改上市热潮,表明体制最僵化的图书出版领域也在逐渐松动。在出版业进行股份制市场化改革,把国有经验和民营市场化概念加在一起,调动积极性,应该会对做强出版行业有帮助。 今年8月份,国务院经过讨论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扶持文化对外贸易。不过对外文化贸易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中国要想把更多的文化产品卖给邻居,就必须把自家的门更敞开一些。 中国人需要担心外来文化的“侵略”吗?担心是没有用的,进一步文化开放已经是大势所趋。正如长江出版集团总编周百义所言,一定尺度内放开国内出版市场不是坏事,放开就是引入了竞争机制。北京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动漫研究中心主任邓丽丽说:“将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创意带到中国来,和中国的资本和人才结合,带动的是中国的文化产业。” 因此,与其想方设法设立壁垒来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不如将不设防作为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