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ssi Zhao
G20国峰会之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最新税收表现评估报告,再次将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指向避税天堂和离岸控股公司问题,单纯地将避税天堂等同于离岸控股公司是十分错误的观念。 4月4日G20国峰会之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最新税收表现评估报告,公布了包括4个国家在内的避税天堂“黑名单”,包括38个国家和地区的“灰名单”,以及包括40个国家和地区的“白名单”,再次将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指向避税天堂和离岸控股公司问题。 离岸控股公司 一些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弹丸之地,因作为国际资本运作中的一个核心环节——离岸公司的注册地而于近来赢得了“避税天堂”的盛名。然而,单纯地将避税天堂等同于离岸控股公司是十分错误的观念。 避税天堂的主要特点是金融信息及税收体制不透明,税率极低甚至不征税,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避税、洗钱提供方便,而离岸控股公司则主要用于国际投融资结构。其神奇魅力可以从下面这些声名显赫的众多国际资本机构和民营企业的公司结构中窥得一斑,裕兴、亚信、新浪、网易、搜狐、盛大、百度、碧桂园、SOHO、阿里巴巴、巨人集团等著名民营企业几乎无一不是通过在离岸地设立离岸控股公司的方式,实现了巨大的成功和跨越。所以,离岸控股公司更多是为结合国际资本的投资需求和境内企业的融资需求而服务的。 离岸控股公司之所以成为国际投融资商业实践中的核心设计与通行之道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帮助国际资本实现了合理规避目标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和政策管制,隔离和避免了目标企业的法律和经¬营风险,以及降低了资本运作成本。 投资环节 离岸控股公司可以在国际资本与境内企业起到一个“防火墙”或“隔离层”的保护作用,并阻断国际资本与境内企业之间直接的法律联系,避免陷入境内企业的债务风险或其他法律和经¬营上的风险。例如,如果境内企业所在行业为其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外商投资产业政策规定的限制性或禁止性行业,国际资本通过离岸控股公司在其所在国家或地区投资设立企业,并通过合同形式与境内企业建立起关联和控制关系,可以成功地规避该产业政策的限制,而实现投资目标。 成立离岸控股公司还可以成功地统一调度外汇资金,并由此管理境外投资所带来的外汇风险。通过成立专职管理集团企业的内部多国货币汇兑风险的离岸控股公司,由集团企业的生产公司以其所在地货币开立发票给离岸控股公司,再由离岸控股公司以集团企业的销售公司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开立发票给销售公司,则可集中管理所有汇差及管理相关汇兑风险。 税收筹划也是国际资本的重要考虑之一。由于几乎所有离岸法域均不同程度地规定了离岸公司的所得税、印花税等众多税项的减免措施,其只需以极低的数额交纳年费即可维持良好存续的状态,其盈余由此几乎可以无限制地保留。而对于作为离岸公司的设立者/股东的国际资本和境内企业的创始人或管理层而言,由于许多离岸公司法甚至规定对离岸公司全部免除资本收益(如红利或股息)的税收,这就大大降低了它们的投资成本。 退出环节 投资只是国际资本运作的手段和开始,其目标和终结在于从境内企业获得投资的巨大增值,而后成功地套现退出。境内企业IPO上市融资无疑是最佳途径,离岸控股公司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帮助境内企业“间接上市”。境内企业在境外某离岸地注册设立离岸公司,经¬资产重组或股权置换成为离岸控股公司,而后以该境外的离岸控股公司的名义将该境内企业的资产或股权的权益在境外发行股票、(可转换)债券或其他金融衍生工具并上市。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复杂和冗长的审批程序、较高的上市门槛和成本。 而且,境外资本市场的发达和多层次性可满足不同类型的境内企业的融资需求。再加上,离岸地普遍对离岸公司没有外汇管制,外汇出入自由,因此企业通过离岸公司上市募集到的资金可以离岸公司的名义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开设全球性的银行帐户,这使得企业在外汇操作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