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伊琳
“有没有进入股市,真实的情况几乎无法监控。”长三角区域内某商业银行的支行副行长透露,一个多月了,他们并没查到违规现象。 变异的账户 本次调查在一个投资圈里展开。接受调查的30名企业主(产值或销售额从5000万到数亿元)绝大多数都称,将银行信贷资金转到股市“非常轻松”,有28名承认自己有银行贷款资金存在于股市。 高先生就是这股资金流中的一分子。他以21岁儿子的名义开户、炒股。但实际上,这些资金全部来自银行授信。 高是一家电气企业主,10多年来,该企业产品销往美国,经营一直出色。由于以往的信用累积,他的企业已连续3年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1亿元的授信。 去年8月起,受金融风暴波及,高的企业基本处于停业状态。由于国外市场不景气,他今年打算继续停业休整半年,并放弃银行的授信贷款。但情况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邵行长是高进行企业信贷的银行“主理”,身份是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支行长。早在2008年底,他告诉高,2009年国家货币政策“适度放松”,今年的贷款任务重,所以希望他的企业今年申请增加授信,帮忙“消化”。开工之前,高先生从银行所获的授信贷款资金处于闲置状态。邵行长的要求虽然令高为难,但考虑到他之前在企业融资上的帮忙,为了维护与银行的“业务关系”,在企业停工的状态下,依然申请了授信额度。 但资金总不可能处于闲置状态,高获得信贷资金后,便转到另一家银行的企业帐户上。这家企业是高拥有的电气公司旗下的财务公司,主业投资理财。这笔资金于是陆续通过财务公司,划转到他儿子的帐户上,由私募操盘进行操作。 高就被这股信贷洪流卷进了股市。 隐匿的路径 像高先生这样,以企业名义携信贷资金入股市者并非个别。在对30余名企业主的调查中获知,其中有10多名均以企业名义开户。 这似乎是一场捉迷藏的游戏。 前述长三角区域某城商行支行分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坦承,银行虽然可以监控到信贷资金在本行系统内的流向,而一旦离开本行,他们就失去了追踪权限。 针对于前述高先生这样的信贷资金转入股市的操作模式,他认为,银行其实无法监管,毕竟信贷资金已转入开户在另一家银行上的财务公司,贷款资金被变成了另一家银行的存款。而目前,银行对企业贷款情况可以跨行调查,却不能跨行调查企业的存款。 因此,这名副行长认为,高先生被银行调查“忽略而过”,是因为目前银行存在的权限所导致。这也给金融业监管层留下了难题。 调查中,几位企业主还透露了一条非常隐秘的“混淆路径”,以规避监管层的追踪。 “银行贷款汇入到我们的帐户后,形成的现金流怎么流转,其实,连我本人都无法分辨清晰。”邱少在上海投资一个娱乐休闲项目。以实业起家的他,目前掌握家族企业的投资权。邱少说,他和4个朋友以私募形式集聚了5亿元的资金,分散在期货和证券市场。表面来看,他跟家族企业没任何关联。家族企业上月获得银行近亿元的信贷资金后,现金流更加宽裕。 就算不以邱少的方式去腾挪资金,以企业名义同样可以进行证券市场投资。但外界却无法查清楚这部分资金是否来自银行信贷。 浙江从事外贸行业的企业主刘方龙坦承了自己采用的一种路径。由于外贸业务不景气,刘方龙暂时缩减了生产与经营规模,因此,年初从银行贷款获得的资金闲置了。由于前一波行情,刘方龙的企业帐户里尚有300多万元资金被套在股市,2月,他将银行信贷资金转入了股市。但是,因为和银行的信贷协议上写明这笔资金是“经营周转”,他将银行信贷所得的近1000万元资金划到企业的信贷帐户后,随即划转给他的下家还了货款。这笔资金的贷款期限为半年。10天后,另会有客户将欠款陆续转进刘先生的企业帐户。由此,这些资金就可以非常合法地进行证券投资。从表面来看,这笔资金与银行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