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特纳报告》预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走向



  《Turner Review》forcasts the direction of reform for   

    international fi nancial regulation

  文/罗 浩 摄 影/杨 迪

  “‘传统’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还有其生存价值,这也是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之一。”这是中国银监会培训中心主任罗平做客第四期“金融家大讲堂”时所做的总结发言。

  罗平在本次演讲中着重介绍了由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主席特纳勋爵于2009年3月19日提交的《特纳报告》。这份长达120页的报告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为各方接受的关于未来全球金融监管框架的报告,他大胆地提出了超越其权限的全球金融系统重建建议,在全球金融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该报告抢先于2009年4月举行的G20伦敦峰会之前发表,更意在影响全球金融监管的高端决策。

  危机发展至今,可见的各类报告就危机的成因作出了多样的讨论,在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议题上提出了各自的建议。《特纳报告》的内容无非也是关注金融机构资本、流动性、监管机构、市场体系与透明度、监管范围等这些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即提高银行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包括引入逆周期的资本充足率机制)、加强资本流动性管理(包括引入核心融资比率)、扩大监管在机构和地理上的覆盖范围(包括监管部门有权收集金融机构重要内容和监管范围按照业务活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划分)、加快加强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包括采取储蓄存款国家全额保险、制止大规模金融机构的破产)、规范信用评级机构运作和管理、对大型金融机构采取特殊的监管措施、把传统银行业务和风险交易业务分开监管(这有点像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的分业监管)和加强对金融产品的监管、采用正确公允的会计制度等,并由此引发人们对金融机构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的再度思考。

  《特纳报告》所追求的结果是一个资本充裕的全球银行系统,而这种银行能够良好、可持续地运行,能够为经济和消费者提供他们所需的金融服务,并且足以抵御任何可能到来的危机。

  罗平将《特纳报告》所提出的改革后的金融机构监管方式与中国式的金融监管方法一一做出对比,并详细阐述了中国特色的监管方法在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定性、抵御金融危机的袭击中所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国应维持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政策,不应该将分业经营和监管看作是落后和保守。罗平认为,监管部门不应允许金融创新的能力超过风险管理的能力,因为这符合审慎监管的原则,不存在落伍、不顺应形势发展的问题。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特纳报告》预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走向
  而且,《特纳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监管政策的正确性的有力佐证,西方发达资本市场的监管制度有意向中国等新兴市场的监管模式靠拢,这些不仅说明了“传统”不仅在现代社会有其生存价值,更说明了其在当今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的优越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5138.html

更多阅读

《特警犬王》4 特警犬王2

七 127第二天上午9点,警犬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各国警犬代表队逐一亮相。新闻发布会现场人山人海,各国的记者、武官,使馆工作人员,还有一大群前来参观的各国留学生,将中心露天会场围得水泄不通。每个国家的警犬代表队有一块属于自

2014年秋季《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编者语:10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最新的《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本期发表报告中文版的概要部分,供您参考。报告指出,经济风险的承担正取得进展,但并不均衡;宽松的货币状况继续增大全球金融稳定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维护金融稳定的政

声明:《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特纳报告》预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走向》为网友男神在韩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