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投放 怎样看待我国信贷的高投放



  How to analyse massive credit shot in ChinaHow to analyse massive credit shot in China

  文/徐诺金

  至今年6月末,我国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8.5%,M1同比增长24.8%,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4.4%,新增人民币贷款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2万亿元,创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最高水平。

  货币信贷的这种快速增长,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和下一阶段货币信贷政策去向的争论。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候,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变,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的这一决定对坚定人们的信心、稳定经济增长预期非常必要。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今年以来货币信贷增长的结构性特点,就会发现当前货币信贷的高速增长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货币信贷高增长的必要性

  (一)今年的货币信贷高增长是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必要之举

  当前的经济危机是百年一遇的,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在危机时期,人们由于经济前景不明,信心不足,消费投资双双收缩,市场交易陷入停滞,经济呈萎缩衰退之势。这时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投入填补市场萎缩后的需求,经济下滑之势将难以挽回。党中央国务院正是看到这种情况,及时提出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16字应对策略,迅速推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在这4万亿投资计划中,由中央财政直接安排1.18万亿,其余资金由地方财政和银行信贷资金安排,其中信贷资金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年上半年的信贷投放,相当一部分就是配合4万亿投资计划的。在全部新增的7.37万亿信贷投放中,约70%与此有关。由于政府投资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比重较大,表现在信贷投放上就是中长期贷款、特别是以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基本建设贷款的大幅攀升。16月全国人民币中长期贷款新增3.78万亿元,是去年同期新增额的2.6倍。其中,基本建设贷款新增1.65万亿,占中长期贷款新增额的43.7%。这些贷款的增加对落实4万亿的投资计划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大幅增长的同时,上半年消费贷款的快速增长也是货币信贷投放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6月末,全国消费信贷余额4.39亿元,同比增长24.2%;上半年新增消费信贷6508.0亿元,是去年同期新增额的2.52倍。这对扩大内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外需低迷的情况下,政府主导的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极,而消费的增长成为促使经济企稳向好的另一极,信贷资金有力地支持了消费的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家电、汽车和住房成为消费重点,这都和消费信贷的积极作用有关。

  (二)今年的信贷大投放具有去年信贷规模控制取消后的反弹性质,它反映了商业银行回归市场化经营的需要

  2007年针对当时经济可能出现过热的形势,人民银行实施了信贷规模控制。2008年10月这一政策取消之后,各商业银行回归到成本利润核算的市场化经营,纷纷采取措施抢占市场份额,在放贷总量上呈现出一定的反弹。一是在年初用票据融资做大贷款数量。票据融资一方面具有期限短灵活便利的特点,另一方面保证金的存在可以帮助银行规避经济下行时期的信用风险,因此在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通过票据融资做大数量的现象非常普遍。上半年全国新增票据融资占全部贷款新增额的23.1%,而去年同期这一比例只有0.2%。二是表外项目表内化。在人民银行实施信贷规模控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将大量存量贷款通过信托等理财产品转出表外。在取消信贷规模控制之后,银行开始反其道而行之,将大量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并转为企业贷款。这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贷款增加而存款不变,这也构成了贷款冲高的一个因素。取消贷款规模控制之后的贷款数量反弹是商业银行回归市场化经营的客观需要,对此应该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三)从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流通总量上来看,经济低迷时期我们有必要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

  根据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公式,经济体系中需要的货币数量由M=PQ/V决定,其中M为货币供应量,PQ是社会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V为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主义的代表学者弗里德曼研究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一般比较稳定,这样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生产萎缩导致Q下降,因此经济体系中需要的货币总量也应相应下降;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则相反。但是我们对比一下今天的现实就会发现,货币流通速度V不但不稳定,而且呈现顺周期变化的特征,即在经济衰退时期显著下降,而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又会明显上升。正是由于这种不同的特点,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会出现不对称。因此,在经济衰退时期,一定要采取大大超过经济增长的货币信贷投放才能填补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而带动的流动性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刺激货币的增长,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流动性的释放防止经济出现过度萎缩,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政策信号的表达给市场正面信息。

  (四)今年上半年的信贷大投放中,现金流通(M0)与广义货币(M1和M2)的增速出现了较大的反差,这说明实体经济回暖的基础尚不牢固

  根据我国的货币信贷投放规律,信贷大投放时期往往也是流通中的现金大投放时期,如历史上的1984年和1992年。1984年是我国信贷投放大增长的年份,当年信贷增速达到32.8%,而同期我国现金净投放262.3亿元,是1983年的2.89倍;1992年也是信贷增长较快的时期,当年信贷增长23.4%,同期现金净投放1158.2亿元,比1991年多投放624.8亿元。这种信贷大投放与现金大投放的同步现象说明信贷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进入了交易过程,产生了实质作用。今年上半年的信贷大投放却未带来现金投放的大幅增长。从2009年3月开始,我国M2余额的同比增速已连续4个月保持在25%以上,远高于通常十几个点的增速,M1增速也从1月末的6.7%提高到6月末的24.9%;而同期我国的现金(M0)增速并未显著提升,相反,却出现了现金少投放多回笼的趋势。上半年我国净回笼现金578亿元,同比多回笼639亿元。现金交易的活跃是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标志之一,当前信贷大投放与现金少投放的巨大反差说明我国实体经济仍未真正走出低谷,经济的活跃仍有待恢复。

  事实上,根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部门的有关调查,全国空转资金占新增贷款总额的比例在34%左右,这也从实际上支持了M0与M1、M2的增速反差现象。

  当前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们认为,当前货币信贷投放的高增长是必要的、合理的,不用过分担忧,但我们也必须同时看到当前货币信贷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信贷投放 怎样看待我国信贷的高投放
  (一)贷款投放呈现不均匀性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以后,商业银行积极贯彻落实政府“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对经济复苏的信贷支持力度。但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考核及信贷管理体系存在过于强调贷款对当年利润的贡献,“早投放、早收益”的经营理念导致贷款在年初出现集中大量投放,造成了年内信贷投放较大的波动性。全国前6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为16527.2亿元、10715.9亿元、18917.1亿元、5918亿元、6645.3亿元和15374.4亿元。而且银行机构季末突击放贷的特征比较明显,3月和6月单月新增贷款分别占当季新增贷款的41.0%和55.0%。贷款投放不均衡、不合理,既推动了投资和生产的波动,不利于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也影响银行机构资产的安全性及本身利益的实现。

  (二)新增贷款过分偏向政府项目

  上半年新增贷款大量投放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的必要之举,对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要注意贷款向政府融资平台过度集中可能导致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加大。以广东为例,上半年,广东省新增项目贷款234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7.5%,剔除票据融资则占到全部新增贷款的42.59%。随着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十大行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各地方政府积极组建具有政府背景的信用平台,如地方城投公司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等,向商业银行进行大量融资。上半年,珠三角七地市(不含广州和深圳)新增市级信用平台贷款501.1亿元,增长65.8%。新增贷款过分偏向政府项目,将放大银行信贷风险。单一项目存在多头融资和过度融资现象,银行为争得项目竞相降低贷款利率条件,贷款项目存在资本金不足或不能按时到位问题。地方政府通过信用平台过度融资,提前大规模透支财政,可能造成一段时间内的还款困难。

  (三)生产性企业贷款需求和投放仍显不足

  从贷款供给情况看,相对于基本建设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以及银团贷款在上半年的大幅增长,工业企业生产性贷款增速相对较低,反映出我国投入生产性领域的信贷资金可能仍显不足。从短期贷款来看,上半年,全国工业短期贷款新增2787.17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7%,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7.8个百分点;从中长期贷款来看,上半年,受政策和房市回暖影响,基本建设贷款和个人中长期贷款新增额合计占到全部贷款新增额的57.8%,比去年同期上升22.1个百分点,这种一上一下的巨大反差反映了投入到生产性领域的信贷资金不足,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后劲。

  另外,从贷款需求情况看,由于最终产品的需求仍显不足,生产性投资仍然较为谨慎,因此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仍然不足。根据广东省2009年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二季度企业经营周转信贷需求指数较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57和6.96。从行业来看,制造业信贷需求较去年同期下降2.69个点。除去外向型经济的影响,全国情况要略好于广东,二季度的贷款需求指数为68.2%,比上季小幅提高0.7个百分点,但仍没有进入平稳增长的区间。

  对策建议

  (一)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放松,继续保持一定的信贷投放力度

  目前,保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和各种项目建设仍需要大量后续资金,实体经济增长仍较弱、中小企业和民间融资依然短缺的情况下,下一阶段仍应继续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努力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满足经济发展对银行信贷的合理需求。

  (二)突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适度性”,把握好信贷投放的速度

  根据市场条件变化和主体预期周期,适度开展微调,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管理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银行机构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引导金融机构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合理制定绩效考核体系,确保信贷投放的均衡合理。

  (三)引导银行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支持经济发展的质量

  引导银行机构保证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的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三农”、就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针对行业、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变化趋势,加强对信贷业务的分类指导,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

  (四)我国货币政策走向不能盲目跟随美国,而应运用信贷手段促进储蓄向投资和消费转化

  不同于美国的低储蓄,中国面临的是高储蓄的约束。我们必须立足国内,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来平衡国内储蓄,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因此,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能跟随美国量化货币政策的退出而退出,而应该坚持一段时间,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宽松作用,运用信贷杠杆促进储蓄向投资和消费的高效转化,使国内的储蓄资源真正为我所用,为民造福。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5139.html

更多阅读

关于银行信贷的展期话题 银行展期是什么意思

结论:确实有银行会把可能逾期或已经逾期的贷款进行展期,但这个占比较小,这些问题贷款展期后,其中的一部分成为正常贷款,一部分成为关注类贷款。意味着在正常贷款中确实存在着一部分问题贷款,但占比很小。在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行环境下,市

圣经怎样看待闲话——转自《约拿的家》 约拿的家圣经合和本

圣经怎样看待闲话“生就一张嘴,不说,行吗?”——有人这么想。上面这句话是很多喜欢说闲话的人最常用的理由,他们认为喜欢说说东家长、西家短的,这是人之常情。常言道“谁在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于是乎,说闲话就成了某些人生命中不可

一枝清荷:怎样历史地看待极右势力的粉墨登场

一枝清荷:怎样历史地看待极右势力的粉墨登场    一枝清荷    翻开历史书,你希望去寻找什么?对清荷而言,我希望去寻找一个投影,一个过去与现在的结合点。我深信,只有抓住历史才可能抓住现在。历史的发展绝对不是一条直线,历史逻

17岁的孩子怎样做能快速长高呢? 17岁长高

17岁的孩子怎样做能快速长高呢?很多父母都为自己的孩子个子不理想而发愁!同为17岁的孩子,有的孩子个头直追父亲,有的甚至一年之间个头超过了父亲,但是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是一个小孩,那么,怎样才能让17岁孩子长高呢?17岁的孩子怎样做能快速长

声明:《信贷投放 怎样看待我国信贷的高投放》为网友为人师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