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行业 资源价改应先破行业垄断



  编者按:

  8月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近期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改革进展》,文中表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节能减排、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资源产品应告别中国式低价毋庸置疑,但刚转暖的宏观经济是否能承受价格上涨之重?现行价格机制是否合理?企业的亏损又能否是涨价的最大原因?我们认为,形成健康的价格改革需要的是体制的改革、透明的机制、市场化的竞争,而不是单纯的涨价。

  几乎又是一个“逢改必涨”的局面。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在公开场合表示,要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新闻吹风几天之后,国家发改委的网站上就正式披露了更为详尽的价格改革政策,核心一点,就是资源性产品要涨价。

  资源性产品涨价是大势所趋,是改变中国用廉价能源补贴世界消费的治本之策。但我们认为,现在推行这项政策的时机并不成熟,价格改革的前提应该是体制改革,打破资源行业的垄断局面,为更多社会资本消除投资壁垒,应该用竞争来降低成本和价格,而不是用涨价来维护垄断集团的利益。

  价格上涨或压垮中小企业

  中国上半年GDP增速超过7%,CPI、PPI连续实现负增长,一改前两年的高歌猛进的局面,猪肉价格和上证股指相比历史最高点都几乎烂腰斩断,有业内人士感叹,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了难得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可喜局面。在此时,抛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看起来再合适不过,既没有了以往通胀时给CPI、PPI带来的压力,又能彻底解决资源产品价格偏低的历史难题。

  我们并不赞同这种判断,首先,中国上半年的高增长、低通胀能维持多久,仍是一个未知数。

 垄断行业 资源价改应先破行业垄断
  虽然7%的GDP增长并不算低,但外贸出口下滑两位数,表明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有熄火之忧,而这7%的创造,有近90%左右来自投资的拉动,是政府冒着明后年可能出现恶性通胀的风险,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的“人造繁荣”,这样的增长能够持续多久,能否顺利把下一棒交给民间资本,能否将投资引起的过剩产能扛到国际市场的春暖花开,这些现在还都不好说。

  上半年的低通胀是事实,但政策的判断更要着眼于未来,现在已经有多家机构预测7月份,中国的CPI或将结束负增长的历史。不仅仅是结束负增长,看看粮食和猪肉价格等几项敏感的指标,中国仍不能放松对通胀的警惕。

  据农业部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7月底,猪肉价格为每公斤14.94元,环比涨1.6%,为连续第八周上涨。据商务部检测, 7月27日至8月2日这一周,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7%,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上涨1%。 57种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有30种,占52.6%。

  据媒体报道,8月初开始,方便面巨头康师傅、统一以产品升级为理由,部分方便面品种提价10%左右;与此同时,众多品牌洋奶粉也开始提价15%左右;受消费税影响,部分白酒品牌也纷纷出台了提价计划。在此之前,国家已经有多家城市计划提高水价,国际市场上,石油、铁矿石等大宗资源商品的价格也早已经随着中国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而迅速爬出了谷底。

  外有资源产品的输入性通胀之忧,内有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引发的通胀预期,国家发改委在此时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无疑会助推通胀的快速到来。对于很多在金融危机中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而言,水、电作为工业生产最为重要的成本之一,其价格上涨甚至有可能成为压垮这些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价改前提是体制改革

  价格上涨可能会引发两种现象,一是新国有化大潮加速,下游的企业受制于成本上涨而主动卖给掌握上游资源的国企,更多的中粮和蒙牛、山钢和日钢的结合将会出现;二是,助推虚拟经济,尤其是股市和楼市的泡沫,中小企业主在实业没有出路的情况下更乐意到股市和楼市中去挣快钱,资产价格由此膨胀,并将继续推动全社会的通胀。

  这样的局面不等于说中国要永远用低廉的能源价格来补贴世界,要上游资源企业总是处在亏损边缘。我们认为,价格改革应该进行,但前提是体制改革,由此才能形成健康的价格形成机制。

  比如现在的煤电之争,电力企业总是抱怨自己的价格受到管制,吃的是市场煤、高价煤,吐出来的是计划电,当然有亏损压力。摆脱发电企业的亏损,应该有三个可选项,一、呼吁国家放开价格管制来涨价;二、提高自身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三、控制煤炭资源,控盘并打压煤炭价格。

  煤炭价格确实是接近市场化的,现在很多煤炭企业嫌价格低捂住不卖,电力企业就吃进口煤,可以用国际市场来平衡国内煤价,但电力却基本上是个垄断行业,发电有五大集团,民营企业有所作为的空间很少,输配电的有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电力企业可以进口煤,而煤炭企业却无法进口价格便宜的电。

  如果打破垄断,各路资本都可以进军电力行业,在竞争的环境下,电价还很有可能会降低,以降价为契机推行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则是风险最小的改革。

  从非公36条到现在国家发改委在制定的对民企开放政策,始终是指明了方向,但是无路可循,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总是说民企可以进入石油业,但从来没有说明民企是否有石油勘探开采权、原油和成品油进口权、国内的成品油批发权,这些细则没有解决,对民企开放就是纸上谈兵。

  所以我们认为,现行的资源性产品提价当慎重,应该先破垄断,再改价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5205.html

更多阅读

辩论赛:应先成家后立业VS应先立业后成家一

刚从赛场上回来,思维还停留在那里。首战告捷的喜悦和继续征战的痛苦交织~把整套体系放在博上来,或许对更多的人有用。我们是反方:应先立业后成家一辩立论: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很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立论,但我不得

十一届三中全会 能源价改三中全会后提速

     “原油体制的改革已在进行中。”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近日表示。他同时提及2014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正在研究制定中,价格改革将是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下一步价格改革将缩小政府定价的范围,对居民消费部分实行阶梯价格机制,保

新局面 民资“斗气”中石油 天然气价改陷入尴尬局面

     中石油陷陕西“断气”风波  进入四季度用气高峰,天然气价格上涨引发的产业链矛盾进一步发酵。  中石油长庆油田9月底宣布对陕西非居民用户门站天然气价格作出调整,按照新制定的方案, 陕西的LNG工厂气源价格上涨幅度超过

任志强:房地产税应先评估后扩容

     20年前就倡议政府应该出台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制度,而且在历次房地产调控中都精准预测房价走势的任志强,无疑是对房地产政策最有资格发声的业界大佬。  9月22日,在他的回忆录《野心优雅》新书发布会后,任志强在接受《中国经

声明:《垄断行业 资源价改应先破行业垄断》为网友行赱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